苏东坡的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博大深远。柳耆卿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淡远阴柔。以之入画,都必须大胆想象,不然,很难描绘出这样的境界。因此,画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创造性想象,对深入生活后的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作出新的形象。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修养越精深,创造性的想象就会越丰富、越美好,所得到的快乐和给予别人的快乐就会更强烈。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画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的是成群蝌蚪顺着清泉畅游而下,给欣赏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这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另一幅画《荷花倒影》,画了一群蝌蚪在水中戏逐荷花的影子,亦是意境深远,其妙无穷。
12
孙光先生
2008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下午 08:18 | 删除 | 举报
第三,我们应当看画上是否表现了生动的笔墨。 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方法是笔墨。它讲求笔法和墨法的美。讲求笔情墨趣。中国画讲求笔墨,不仅仅因为它是形式美的主要依赖所在,而且也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标志。 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也,舍笔墨何以形之哉”(《苦瓜和尚画语录》)。道出了中国画的重要构成因素——笔墨。清朝人唐岱也说:“气韵由笔墨而生” (《绘事发微》)。 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整统一。作品的内容是画家体现在作品中的构思,即画家的思想感情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产物。但是,如果不能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只有想法,而无画法,那就成不了艺术作品。形式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美的形式能传达情感、思想,以美的意境吸引人,使人有所感、有所思,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有意味的形式能够使人领悟到艺术品的内在力量。
13
孙光先生
2008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下午 08:18 | 删除 | 举报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以用笔用墨的形式美感见长。1000多年以来,历代画家创造了世界绘画中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清新的意境、雄远的气势、幽深的神韵,腕底烟云、胸中波涛,都借助中国特有的笔墨,把画的意境抒写得淋漓尽致。 中国画所用的工具材料与西洋画所用的工具材料不一样。西洋画以色彩见长,用的是油彩、水彩、油画笔、水彩笔。画西洋画要求画家有一双对色彩很敏锐的眼睛,要求以色彩为媒介,用丰富的色彩表达所描绘的对象。中国画以线条见长,用的是中国的笔、墨、纸、色。画中国画要求画家头脑中有无穷的诗情画意,要求以毛笔、墨、宣纸、中国特制的颜色为媒介,以意成象。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世界上独立于东方的意境绘画。 线条是中国画的“王牌”。中国画的线不是物体的边缘轮廓,而是画家对物象的感性反映和明确的主观意识的表现。中国画的线条是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有“书意”的线条。它以书法的线,突破形体轮廓线的桎梏,不但用以描绘物象的精神,而且还充分表现出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因此,中国画家非常重视练笔,把它作为绘画的基本功。练笔就是练书法,依各人的爱好,自选一种或几种碑帖临摹练习,一般是先练颜
14
孙光先生
2008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下午 08:19 | 删除 | 举报
一般是先练颜(颜真卿)、柳(柳公权)、欧(欧阳询),再练魏碑。以正楷入手,日久天长,再练习篆、隶、行、草。久之则功力深厚,出手不凡,笔触刚而不脆、柔而不弱,做到准确用笔,达到遒劲的笔功。字的结体和行笔能够表现出独具的形态美感。中国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画面上每一条线,都是艺术作品,不容丝毫疏忽。千条万线,以中锋、侧锋,勾、皴、染、点之笔法组成一个和谐的乐章,有起伏、有推让、有疏密、有节奏。细观每一条线,都应合乎书法的要求。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虫蚀木,真是一波三折,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美在其中。这种内在的线条美,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