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字经上面说到: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如果把一个苹果放到两个小孩的面前,他们绝对不会表现出善良,友爱,而是为这个苹果争夺不休。总就是小时候人所表现出的人性。
到了年龄大了一点,我们会把抢苹果的行为叫做童心,说小孩子不懂事。那么大人们都是这么争夺这个“苹果”的呢?首先,我们要记得书上所谓的廉耻,自己想要也不能说要,要学会谦让。送礼的时候常发生这场景,一件东西推来推去,最后收礼人还要装做不好意思的模样收下东西。但为了这谦让的品德,我们常常会失去更多。
还有一种心态就是伪善。电影里经常出现,那些老大,坏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尽了一切办法。先以一个好人的形象出现,然后做善事,博得大家的同情,最后才撕破脸面,得到了这个“苹果”。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卑鄙。但是,大家想想,别人不会送“苹果”给他们,而他们又非常想要,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它。这里我们给他另一个解释,那就是执着。
我们也会碰到那些很仁慈的人,他们会无条件的帮助我们,但那也只是他们心血来潮,可能是因为你可爱,可能是因为觉得无所谓,也有可能是另有目的。他们帮助你也只限于他们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好比小孩不小心把墨水拨到了爱漂亮的老师裙子上,找每月工资500的人借1000元。你打别人两个耳光别人不打你有可能,要是你借了钱不还了,那人也不找你要了,这种人只能说是老实了。
每每走到街头,看到人来人往,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都是那么的虚伪。他们都是在追求着自己的“苹果”,忙碌着,高兴着,痛苦着,没有善良,没有恶性,眼里,依旧是那明天的希望。
人到老年,夕阳西下,人生的路走完了一大半,看得多了,懂得多了。也知道了很多所谓的“苹果”其实是自己不想要的,人也就开始变得豁达,不再处心积虑的去要某种东西了,往往回首往事,自己走过的一幕幕,可能兴奋,可能后悔,最多的却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