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作文形式叫观后感。说白了,就是要带着任务去做一件美好的事,可这样的美好总是会打折扣的。哪比得了现在,遇到了真正喜欢的才随意胡诌几句
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我都属于慢热型,很少在热播时追着去看,从前的《士兵》、《亮剑》都是这样。算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吧,跟在别人后面总会少走些弯路。《杀虎口》也没落了俗套,找碟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在09年就播过的。
呵呵,又是部爷们戏,内容吗,按套路出牌的话,就是讲述了主人公在对日作战的过程中,经过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改掉一身匪气,成长为合格的革命战士的故事。
虽然从励志方面较士兵有一定距离,但角色的塑造上却毫不逊色,个个出彩。也许是更贴近现实吧,少了很多模式化的东西。白朗(和袁朗重名呀),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少了些许冷静,多了几分匪气,但一样的锐智、身手敏捷,一样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可以为此而不择手段;孙打铁,对兄弟无私,对敌人无畏,还有对妞子那份深沉厚重的爱。打铁也是这部戏最大的意外收获,本是冲着白朗去的,最终却被他的喜怒牵动着心思。他的内敛和白朗的张扬有着鲜明的对比,也恰到好处的进行了互补。最可爱的老铁是在场院里让白朗做出选择,潜台词明明就是,你小子也太不够意思了,不能两个都占了呀。白朗口若悬河的时候他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看着,他知道这充其量是白朗多了个显摆的机会,而当敌人可以威胁到兄弟的时候他却选择不再沉默,甚至可以为了不拖累兄弟把枪口转向自己。早早知道了老铁的结局,一直狠不下心去看,那段戏都是跳过去的,虽然不现实,但还是希望好人有个好结果吧;钱佳皓,因信仰的缺失曾一度迷失方向,好在残酷的现实唤醒了他心底的良知,让他最终摆正了枪口;老刀把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产生的特殊人物,无法单纯用好与坏来衡量。做为镇长,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为了钱家香火的延续想尽办法使尽手段;羽田,对所谓的
哧之以鼻,预见到了失败的结局却无耐于军人的职责,只想多带回几个活着的兄弟。
二狗、戏子、奎子,于大膘子、上官睿,无论正反哪面,都是那么活生生的,精彩,各有各的味道。
最令人不解的是,战争戏里的女人都那么弱智吗?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可遇到事比谁都慌,每次出现都是越帮越忙。戏不够才用感情凑,这种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而需要匆匆结束的剧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些笔墨呢。如果少了这一两个角色,是不是可以让整部戏更丰满起来呢?
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我都属于慢热型,很少在热播时追着去看,从前的《士兵》、《亮剑》都是这样。算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吧,跟在别人后面总会少走些弯路。《杀虎口》也没落了俗套,找碟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在09年就播过的。
呵呵,又是部爷们戏,内容吗,按套路出牌的话,就是讲述了主人公在对日作战的过程中,经过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改掉一身匪气,成长为合格的革命战士的故事。
虽然从励志方面较士兵有一定距离,但角色的塑造上却毫不逊色,个个出彩。也许是更贴近现实吧,少了很多模式化的东西。白朗(和袁朗重名呀),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少了些许冷静,多了几分匪气,但一样的锐智、身手敏捷,一样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可以为此而不择手段;孙打铁,对兄弟无私,对敌人无畏,还有对妞子那份深沉厚重的爱。打铁也是这部戏最大的意外收获,本是冲着白朗去的,最终却被他的喜怒牵动着心思。他的内敛和白朗的张扬有着鲜明的对比,也恰到好处的进行了互补。最可爱的老铁是在场院里让白朗做出选择,潜台词明明就是,你小子也太不够意思了,不能两个都占了呀。白朗口若悬河的时候他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看着,他知道这充其量是白朗多了个显摆的机会,而当敌人可以威胁到兄弟的时候他却选择不再沉默,甚至可以为了不拖累兄弟把枪口转向自己。早早知道了老铁的结局,一直狠不下心去看,那段戏都是跳过去的,虽然不现实,但还是希望好人有个好结果吧;钱佳皓,因信仰的缺失曾一度迷失方向,好在残酷的现实唤醒了他心底的良知,让他最终摆正了枪口;老刀把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产生的特殊人物,无法单纯用好与坏来衡量。做为镇长,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为了钱家香火的延续想尽办法使尽手段;羽田,对所谓的

二狗、戏子、奎子,于大膘子、上官睿,无论正反哪面,都是那么活生生的,精彩,各有各的味道。
最令人不解的是,战争戏里的女人都那么弱智吗?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可遇到事比谁都慌,每次出现都是越帮越忙。戏不够才用感情凑,这种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而需要匆匆结束的剧集,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些笔墨呢。如果少了这一两个角色,是不是可以让整部戏更丰满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