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类收纳
三种收纳方案适用环境相信大家都清楚了,接下来分享下我自己的分区方式,大家也可以参考下不同尺寸设备的实际收纳效果。
1 供电层
由于需要摆放长期运行的设备,供电必不可少,供电设备一般不会动他,所以我选择放在底层,前面用了大包装盒作为遮挡稍微好看点。

这里我使用绿联的排插作为总控制器,主要带了USB接口,补光灯、手钻电池这些不涉及快充的设备挂着充挺香。
绿联30W智充排插自带三个五孔新国标插口、两个USB-A和一个USB-C接口,C口单口使用最高支持30W供电,三口同时使用的时候单口为15.5W,家用置物架一般也不会放太多的运行设备,足够日常使用。

如果你的路由器不支持WOL(网络唤醒)功能又想控制设备,供电设备可以选择向日葵家的远控排插。
向日葵P2的孔位和绿联30W智充排插几乎没有区别(三个国标口+三个USB-A口),不过不支持快充,独家的功能是可以通过向日葵App即可控制所有下联设备的开关机(前提主板带WOL功能,老主板可能没有),远程开关机这个功能很实用。

快充头用是台电家的30W充电头,毕竟能放在置物架上充电必然不是长时间使用的设备,压根不需要大功率,这款充电头的体积也比较小,不会占用太大的地方,和置物架匹配度很高。
选这款充电头最大的原因还是看中了稳定性,内置芯片可以做到设备低电量时开启快充模式让设备快速回电,快充满时又会自动切换至涓流充电,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也能让充电头尽可能多的保持在低温状态,再加上阻燃耐高温的V0级航天材质防火外壳,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另外有时候会需要做临时供电,这里是和充电头一起入手的台电家暴力移动电源,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稳定立式使用,家里来客人或者给补光灯供电挺好的。
这款充电宝除了可以稳定立式,57000毫安的容量也非常吓唬人,我正常是半个月交替充电一次,输出最高支持22.5W快充(SCP+FCP+PD3.0+QC3.0+AFC协议),自带四个口(3A+1C)支持同时输出,两个输入口(1C+1Micro)特别方便,顶部的LED数显也方便监控电量,买一个备用很有必要。

2 网络层
我的测试设备比较多桌面实在放不下,所以有一部分放在置物架上,这些设备的网络由Mesh子节点提供,两组不同宽带的Mesh分别是领势和中兴,由于预埋线限制拓扑皆为无线回程,为了避免遮蔽我选择放在顶层。

领势这组主节点是客厅的MX5500,CPU使用A53架构的高通双核IPQ5018,内存和闪存同为512M,物理网口全千兆(WAN1+LAN3),内置六个无线信号天线,2.4G和5G无线带宽分别为574Mbps和4804Mbps,频宽为160Mhz,MU-MIMO和OFDMA这些常规协议都支持,重点是支持领势的iMesh,同时对IPv6的支持与防护也非常不错。
子节点则是MX4200,CPU使用A53架构的高通六核IPQ8174(4CPU+2NPU),主频1.0GHz,内存和闪存同为512M,物理网口全千兆(WAN*1+LAN*3),内置六个无线信号天线,和MX5500不同的是多了一个频段,一个2.4G(574Mbps)+一个5G(1201Mbps)+一个5G(2402Mbps),比MX5500更适合当无线回程拓扑中的子节点。

中兴这组主节点是客厅的AX5400Pro,作为目前千元内最具备性价比的中高端路由器,AX5400Pro最强的地方是无线信号的覆盖面和稳定性,WAN口为2.5G能支持到千兆宽带,当然4核CPU+8核NPU也是连接数和下联稳定的关键点所在,目前Mesh已经优化的不错了,可以使用。
子节点则是中兴AX3000巡天版,使用的是自家第三代自研主芯片,双核+1GHz的主频相比上一代综合性能提升25%,同时芯片集成面积降低50%,功耗也降低了18.5%,另外独立的NPU专门做直通转发,不仅收发通道性能增加50%,同时还能降低CPU 和内存利用率,防止设备过热,单独提一下和普通AX3000不同的地方,这款多一根独立的5GHz频段扫描天线,主要作用是实时扫描周围环境并智能避让干扰源,和上一代相比穿墙性能提升3dBi,同时单节点覆盖范围也提升到100-120㎡中大户型。

3 备件层
备件主要是网线、充电线、备用充电头和硬盘这些耗材,这层的使用率极低,我放在不怎么方便拿取的底层和倒数第二层。

如果不是数码发烧友,备件放一些和家中设备适配的充电线、排插和充电头之类的充电设备就好了,喜欢折腾还是建议屯个一两块备用硬盘,起码对我来说硬盘是最大的消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