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18日漏签0天
铜陵崛起吧 关注:7,577贴子:430,85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铜陵崛起吧
>0< 加载中...

#建言献策# 旧文新赏:关于铜陵经济发展缓慢症结的分析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auxv777
  • 举人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2年gdp出炉,意料之中的失望。结合当下经济发展情况,贴一篇发表于2020年3月的旧文,作者方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研室二级调研员、铜陵市社科联副主席、铜陵市技术经济研究会会长。
根据铜陵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60.2亿元,增长率为-1.7%;实现工业增加值595.7亿元,增长率为-8.0%。显然,工业增速下降是全市经济总量衰退的主要因素。经济衰退至负增长,已经退无可退,位居全省末位。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
01
铜产业发展不突出,慢进也是退。
铜产业是我市最具特色与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虽有所发展,但特色优势彰显得不够突出。2019年,全市共有规上铜产业企业84户,生产电解铜97.7万吨、铜材166.7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163.5亿元;而鹰潭市2018年就已有规上铜产业企业106户,生产电解铜109万吨、铜材317.66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279.5亿元,均比我市高。尤其是我市铜加工深度不够,从事杆线等粗加工产品企业多,从事高档铜合金、覆铜板、PCB、引线框架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企业少,因而我市在铜加工方面与鹰潭市差距越来越大。
02
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速低,转型升级难。
2019年,我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303个,比上年增加62个,完成投资下降31.7%,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技改投资增速46.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1个,完成投资下降49.8%,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下降34.6个百分点。2019年我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投资120.9亿元,下降达31.7%。正因为我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低增长,工业发展后劲堪忧,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工业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03
工业项目落地差,发展增量少。
据调研,2019年1至7月全市已签约未开工的亿元以上的项目达58个(制造业项目42个、食品类项目7个、产业园项目2个);2019年1-7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62个工业项目的投资应达到448.83亿元,而依据项目入库必须有现场建设照片,营业执照,项目施工合同等相应的材料进行统计,全市工业投资总额仅为113.1亿元。这说明招商引资的项目并未完全真正落地。招商引资的项目转化率低、工业项目落地差,是导致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所在。如,我市2017年至2019年三年才新引进亿元以上铜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87.3亿元,开工26个,投产19个;而鹰潭市仅2018年一年就引进华尔达线缆集团8万吨铜漆包线、九星铜业5万吨铜箔铜管等铜精深加工项目46个,总投资263亿元,其中42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19个项目实现当年投产。甚至由于营商环境不优,我市不仅没招来项目,还出现现有的企业跑走的现象。如,自晶威特电子搬迁至合肥后,我市电子新材料产业已呈萎缩之势;铜基新材料产业也因我市载体不足等问题的约束,导致有色公司部分项目在合肥、池州等地布局。因此,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过去铜、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情况,可谓啃老本。
04
园区发展不理想,支撑作用小。
市经开区在全市工业经济的担纲承梁作用体现不明显。2019年1至7月,市经开区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下滑幅度较大,占全市比重仅为25.8%,与义安区、铜官区比重接近。全市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发展效益不理想。2019年,全市开发区亩均规上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为40万元/亩、7.6万元/亩,还不到江浙开发区平均水平的1/3 、1/4。而且开发区改革创新不够,部分开发区行政化、机关化色彩浓,在人员管理上,把内设机构作为安置干部的地方,以致人浮于事,存在混岗、混编现象,没有将包括管委会领导在内的所有人员的职务、职级、工资和身份等全部封存,一律按照市场机制,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尤其在薪酬待遇上,全市开发区对全市经济贡献不大,但也执行较高的绩效标准,绩效与贡献脱节,激励机制失灵。
剔肤见骨找病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项目为王”的意识树的不牢,工业强市的声音叫得不响,精准招商研究得不深,一些领导干部名为招商引资实质上也是到外面走马观花,有的不仅没招到商反而上当受骗,加之营商服务环境更没有从骨子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导致近几年来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少、工业项目也招引的不多。正因为如此,市委书记丁纯深刻指出,我们决不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借口自我开脱,决不因人均指标曾经在全省靠前而自我陶醉,决不在纵向比有进步中自我满足,决不用美好的愿景来代替当前的实干,以背水一战、奋起直追的决心,剔肤见骨找病灶,聚焦聚力抓项目,以好项目的真投入推动城市的快发展。
一方面,要把“项目为王”的举措落得更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突出围绕铜产业的延伸抓招引。铜陵作为我国重要的铜产业基地,拥有铜陵有色、铜陵精达等一批优势铜企业,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然而,铜陵的铜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链延伸不够,高精尖产品供给不足,铜产业附加值较低,必须要围绕强链、补链来招引。例如,铜杆附加值是0.11万元/吨、铜线(漆包线)附加值是0.7-1.5万元/吨,而耳机、声学器件所用的超细导线(0.03毫米到0.1毫米之间)附加值高达30万元人民币到20万美元之间;又如,铜粉出厂价每吨几十万元,但是做成纳米级,一吨就是300多万元。如果能把这些企业招引来,铜陵又怎能不加快崛起呢?
另一方面,要把“改革创新”的举措落得更实,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必须要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活配套功能,提升园区要素集聚力和项目承载力,增强园区发展硬实力和环境软实力。园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改革创新,可大胆推行全员聘任改革,实行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岗位工资相分离的“双轨运行”。借鉴济南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将包括管委会领导在内的所有人员的职务、职级、工资和身份等全部封存,一律按照岗位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议尽快出台《市级下放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权力清单》,向省级开发区管委会全面下放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将涉及到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税务、项目审批、劳动人事、进出口经贸等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开发区。如果我们的开发区通过改革创新,真正变成了铜陵乃至安徽的工业经济增长极,铜陵又怎能不步入安徽前列呢?


  • 勤奋的Skype911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铜陵老国企等靠要混日子必须通过大换血解决。


2025-10-18 03:5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眼镜之乡中童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还不止,现在鹰潭每年的铜企业越来越多,今年中线新材三期都在建设,去年才做好一二期,有好多广东的那种生产电线电缆的小厂也搬到鹰潭去了


  • auxv777
  • 举人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0年3月,时值丁纯书记履新铜陵3个月,时任市长胡启生,铜陵正经历连续两年的经济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元主任发表此文,言辞较为犀利,值得咀嚼。但鉴于其官方背景,某些表达略显含蓄。现试着从个人立场,做一个浅析,热烈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在方看来,铜陵经济衰退的病根在工业,并以江西鹰潭对比,痛陈铜陵工业四大问题表象。其一,特色优势彰显得不够突出,铜加工深度不够,发展速度慢;其二,对比全省,我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少、投资力度弱,工业发展后劲薄弱;其三,招商引资的项目转化率低、工业项目落地差,工业经济啃老本严重;其四,市经开区行政化、机关化色彩浓,职工收入高、作用小,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未起到担纲承梁作用。
作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内干部)缺乏“项目为王”的意识。具体表现在“ 工业强市的声音叫得不响,精准招商研究得不深,一些领导干部名为招商引资实质上也是到外面走马观花,有的不仅没招到商反而上当受骗,加之营商服务环境更没有从骨子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
作者建议,一方面,做实“项目为王”相关举措,围绕铜产业的延伸抓招引,围绕强链、补链来招引;另一方面,做实“改革创新”相关举措,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园区管理、投入、要素保障等机制上想办法,在干部管理上做文章,在权力下放上动真格。


  • auxv777
  • 举人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个人非常赞成方主任意识不足导致经济不前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及铜陵经济发展主题,与诸君分享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省内政策层面,竞争不过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关联性很强,往往呈正比例关系。铜陵的现实就是经济拼不过,支持力度也拼不过。近些年,某些关键竞争中,我市不是没想法没动静,而是没争取到。从全省看政策支持,夸张点说,安徽即是合肥,合肥即是安徽。铜陵没有马滁宣那样的地理条件,递不了多份投名状,必须牢牢抱紧合肥。90年代皖江大开发,利用老乡鸡不想瓜子发展壮大之嫌(窃以为),争取到皖江第一桥(当然也有其他重要层面)。今时虽不同往日,更要结合市情和自身定位,多角度思考,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争取省里支持。不要怕被合肥吸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献己之长,补己之短,未尝不可。
产业发展层面,铜陵有色与铜陵政府互动不足。工业是我铜立市之本,没有有色,就没有铜陵;没有铜陵的资源,也不存在世界五百强的铜陵有色。作为铜陵起家、本地最大的公有企业,在产业链不断发展延伸的今天,没有充分发挥对于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仅靠一个联席会,恐怕是不行的。铜陵政府和有色公司,半斤对八两,谁都不听谁的,结合上一条,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内容里就必须带上这一条,加强有色公司与地方政府的融合力度,发挥大型企业火车头作用,加强政府干部与有色干部相互挂职的频率和力度,增强双方理解和互信,把“政企共谋铜陵发展”落到实处。
制度创新层面,来点实的,别整虚的,行吗?印象中,铜陵人大取得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个条例就是禁放。不是说有错,也不是说不好,我和方元看法一样,在用制度推动实体经济上多动动脑筋啊官老爷们!国民党的败军,拉到朝鲜战场一个个都骁勇善战,为什么?天天都在说引进人才,关键是你引进的来吗?城市吸引度、财政资金支持、个人事业发展、产业布局,哪一方面能比的过二线?连旁边的芜湖马鞍山都比不过,还说什么引进人才?城市本身不行,强行引进,能留多久是个问题,留下来的,不是所有,但大多数要么是图安逸求安稳的,要么是随夫(妇)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是非常优秀,我们这个城市本身和形形色色的官老爷,又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施展拳脚的平台和容忍空间呢?所以为什么不在存量人才上下功夫呢?铜陵有百来万人口,体制内万余人,体制外中青年数十万人,都是力量,可惜目前大多是束缚的力量。结合上述两条,市里解放思想,争取省里支持,在激活内生力量方面制定激励政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优化自身,引进人才才不会是一句口号。(说个好玩的,铜陵现在出台的政策,好像财政不出血就是政策力度不够,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在地方债危机四伏、经济发展整体放缓的今天,无异于竭泽而渔)
干部队伍层面,严重不足!严重不足!严重不足!阻碍铜陵经济发展的原因太多太多,但人是一切之本,而干部队伍建设,又是本中之本。干部队伍建设的滞后,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干部自身问题。作为当下铜陵发展领路人,丁能力强、干劲大,两年多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仅靠一个人、几个人,或者几个小团体,是不够的。都说铜呆子,从我的观察,铜陵基层干部,很多有着胆子小、魄力差、危机意识淡薄、能力(因得不到培养而)弱、小富即安意识强、小农思想重等毛病,而且活在过去的人很多。说到这,想起一个很好玩的事,或许是因为铜陵太小了,或许是被前几年挤水搞怕了,铜陵往上报的数据特别实在。比如说前两天公布全省各地市春节旅游相关数据(铜陵倒一,旅游收入二千多万,其他都是上亿的),再比如十多年前铜陵房价全省前三,十多年后倒三(当然这不算坏事)。说回来,这点是最好解决,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好解决在,只要上下同心,以沿海特别是深圳等先进经验为引导,结合铜陵地方特色,不断尝试,及时调整,绝对是可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人才激励方案的。难的是制定根深蒂固的老观念、可怕又束缚的所谓传统、那些不希望铜陵发展好或者对铜陵发展好坏无所谓但又身居要职的人。
写到这,悲从心来,因为明白,都是p话。继续做着升官发财梦吧~
一个五线、资源枯竭的、落后ing的、小城。
我的家乡。
真的不想放弃,同志们!创新!解放!还有他m的实干!拼出一个新家园!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


  • 郎几个郎
  •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胡三年


  • 景行朗程
  • 举人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文,希望能将装睡的人叫醒!


  • auxv777
  • 举人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铜陵,因铜而立,虽自诩千年古铜都,在外却一直籍籍无名,知之者甚少。第一次引起外界关注,还要回溯到90年代那场“醒来铜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印象中,那时的铜陵既小(城区)又破(城建),但真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和国内大发展的气候是可以呼应上的。
现在呢?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真的该从功劳簿上起来了。这还是一个充满机遇、大发展的时代啊!铜陵的身影在哪里?用一个“资源枯竭”就自我安慰了吗?我们与苏南浙北珠三角的最大差距,不是政策,不是资源,不是位置,不是交通,是思想观念!
承认我们落后了,并不丢脸。丢脸的是,掩耳盗铃、坐井观天、因循守旧、好逸恶劳!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铜陵才有机会,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


2025-10-18 03:4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cbd0562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赞同。发展关键在人,在思想、在落实。铜陵这几年领导更换频繁,政策持续性和发展的稳定性不够;现有的干部成长慢,能力不强、拼劲不足,论资排辈现象突出,部分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得不到应有的平台,且被各种形式主义牵扯精力过多(会多,文件多,考核多)疲于应付多,激情和精力被消耗;引进的人才留不住,作用难发挥,思想日趋保守,求稳求安,只知禁止,不敢“开放”,禁放烟花就是一例。想要改变不是看提出什么新口号,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发多少重要文件。而是面对千千万万个问题,敢不敢直面问题后还能动真碰硬,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书面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进行思想大转变、干部大调整、发展大落实。否则醒来后的铜陵还只是睁着眼睛“躺平”“起不来”


  • 杨家山抗霸子
  • 进士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太对了


  • Love
  •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帖点赞


  • 神说:要有光
  • 举人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赞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铜陵崛起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