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天使吧 关注:7贴子:132
  • 0回复贴,共1

腕踝针技术结合卧位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常表现为颈肩部酸累、僵硬、疼痛等不适感,严重者颈肩部活动受限,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其他各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腕踝针作为针灸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作用时间长、无痛的优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三分治七分养”,该病中医康复护理的关键在于治疗结合康复锻炼,研究发现采用腕踝针结合卧位颈椎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纳入的90例患者均为颈型颈椎病患者,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最低23岁,最大61岁,平均(39.10±12.74)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25.06±6.71)个月;对照组45例,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最低21岁,最大69岁,平均(39.50±10.33)岁,病程2个月至4.5年,平均(24.51±8.76)个月。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发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的《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分型。
1.3排除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但有康复治疗禁忌的患者如脏器功能衰竭,精神行为异常等;(2)存在针刺禁忌证如局部皮肤有感染性疾病等;(3)入组后不能配合治疗的。
2康复护理方法
2.1试验组 腕踝针操作选择双上5、双上6区,局部皮肤消毒后,采用规格为0.25mm×25mm的一次性毫针,以舒张进针法,针身与皮肤呈30°,向痛源方向快速刺入,过真皮层后,针身贴着皮肤表面继续刺入,深度20~23mm,针柄采用透气胶纸带固定,留针1h,1次/d,10d为1个疗程。留针期间指导患者做仰卧位颈椎操,颈椎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双手交叉置于枕后部,头部向床垫用力,双手掌与头部保持静力抵抗,最大力度时保持10s,放松5s;再双手交叉置于额部,头尽量前屈,头部向前伸与双手进行对抗,保持10s;原位放松5s;左手在左耳,与颈部保持静力抵抗,保持10s,放松,慢慢回复正中位。右手在右耳仿此。以上动作为1组,每次5~10组为宜。
2.2对照组 采用卧位颈椎操,操作方法及疗程均与试验组相同。
2.3护理方法 试验组在操作前需要评估患者体质、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评估针刺部位皮肤情况、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向其解释操作目的、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进针过程以操作者针下有松软感,患者无明显疼痛为宜,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应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注意有无皮下出血;在留针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病症变化情况及局部皮肤的颜色;治疗结束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瘀斑。生活习惯护理上,嘱患者尽量避免低头久坐的姿势、使用合适的枕头和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在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抽空进行康复训练。随着病症减轻,体能增强可逐渐增加康复训练强度,以锻炼后无全身疲劳、疼痛加重感为宜。

2.4疗效观察 采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来评价临床疗效。VAS评分是临床观察疼痛最常用的一个指标,但不能充分体现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应用NDI功能障碍指数有助于量化病情的轻重程度。NDI共包括10个条目,包括疼痛强度、个人护理(洗漱、穿衣等)、伏案工作时间、有无头痛、注意力、提重物、睡眠、驾驶、娱乐等,较单一疼痛评定更全面。每个条目最低0分,最高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NDI指数=实际得分总分/50×100%,NDI指数按分值域段可划分为四个等级:0%~20%(轻度功能障碍),21%~40%(中度功能障碍),41%~60%(重度功能障碍),61%~80%(极重度功能障碍)。
2.5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组间的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传统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毒副反应等优点,包括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型颈椎的临床治疗。
腕踝针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重要针刺疗法,目前在临床各类病症中应用广泛,尤其在镇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特点是使用腕踝关节附近的6个特定针刺点,治疗身体6个对应纵区的病症,颈椎的治疗区主要分布于双上5、双上6,针刺以皮下浅刺,无痛为宜,患者容易接受。研究证明腕踝针具有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对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卧位颈椎操是颈椎康复运动疗法的一种,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复发率。

研究表明颈椎的主动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肌力和韧带弹性、松懈颈部软组织粘连、解除局部嵌压的作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同时颈部的抗阻运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代谢,恢复颈部肌肉的力学平衡,能够促进颈椎的功能康复,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腕踝针结合卧位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上比单纯颈椎操的应用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腕踝针结合卧位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中能更迅速减轻患者颈部不适症状,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IP属地:北京1楼2023-01-28 1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