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又想起来一点,补起来:10.应关注季汉军衔制度的演变。季汉的军衔系统从刘备到刘禅有日趋完善的趋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监、护、典军系统的出现,这一系统与将军号在刘禅时期成了两个并列的升迁体制。但是这些东西,与赵云的关系并不大,除了建兴元年的中护军看似与此有关外,这套系统发挥其作用都在赵云死后了,而赵云的中护军,如第6条所论,任命时间可能更早,或许是刘备时期的护军;当然即使不是,建兴元年也是一个很早的时间,赵云任中护军开始于这套系统开始形成但肯定还没形成的时候,或许这套系统的形成与赵云有关,也不得而知。任何套用这套系统形成以后的升迁体系到赵云本人身上的行为,私以为十分不准确。
与此类似的,另一个问题是,刘禅时期,出现了四镇大将军、四征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这样的军衔,“大”字一加,都比原来的四征、四镇、镇军要高。因此如果跨时空地看,刘禅时期许多人(如魏延,王平,宗预等等)的军衔都高于赵云的最高军衔镇东将军。但是嘞,这些也都是赵云死后的事情了,拿活人与死人比意义不大,因为不同时代客观因素有很大不同。这些军衔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赵云死后是季汉频繁北伐的时期,军事活动多导致军衔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刘禅时期的人起点势必比刘备时期高,毕竟刘备自己的左将军就压了众人几十年;最后,(这个属于脑补了,有些欠,可无视)用反向思维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除了那几个皇亲国戚,赵云本人就代表将军中的最高军衔,他什么名不重要,他这个人领什么名才重要,赵云是四镇,那好,其他人你们只能≤四镇,没准正是赵云死了才解放了其他人升迁的机会(笑),头顶一个不贪图名利且在事事上做得无可指摘的大佬,难以想象其他人会是什么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