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直以为大刘是借科幻展现人性的终极和探索未来人类文明延续的出路,《三体》三部曲是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巅峰之作。所谓大道至简:自私、斗争是生命生存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人性本质;而走出太阳系实现星际旅行,寻找可供我们栖息的行星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必然出路。其实看完三体总想写点什么,但没有清晰的思路,借同名剧版热播的契机,就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基本都在二、三两部里)与大家探讨。
1、末日之战其实多数读者都能感受到大刘的蓄势和铺垫,即人类必败……最明显的就是两千艘星舰的矩形阵列,拿到古代战争中可能都是兵家极其忌讳的,体现出人类的愚昧和傲慢;但水滴的攻击形式还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即最原始的撞击…“两千响”的叫法很直观戏谑,但总能透露出有其因必有其果的悲壮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粗浅的地解析一下几艘剧情较多的星舰名字:
自然选择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核心,所谓逃亡主义能够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最直白的答案就是打不过就跑;可惜第二部的开端人类就面临着“谁走谁留”的人性“至尊”考验,怎么走成了最大的命题,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章北海父亲的“要多想”有了直观的解答!可惜一念之仁在黑暗战役中被摧毁……
青铜时代号——这个词语可以有很多解析的角度,这里取罗丹的雕塑和希腊神话的综合体:既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又心如铁石,热衷于战争…率先向量子号发难,但恋“母”和成为英雄的情结使它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蓝色空间号——蓝色是大海、天空,也是地球的颜色,瞬间掌握了黑暗森林法则的星舰人类保留了地球文明的火种,舰长褚岩是初读本作时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万有引力号——光和引力是宇宙中的不变真理,因此可以“活到最后”…被占领后发射引力波广播三体坐标为人类“复仇”,看到水滴被降维打击这些情节或多或少让读者可以有些许快感。
3、不能脱离作品和以“唯我”的价值观看待书中人物,u1s1发明曲速引擎的光速飞船,维德和云天明的贡献功不可没!可惜这两人都不讨喜,令人唏嘘……
4、云天明讲的三个故事是第三部最精彩的几个部分之一!包括精简的歌者文明(高科技文明之间的战争)和蓝色空间号之后发现类地行星等内容,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写原创文的高手应该可以有不少出色的解读和续文!
5、为人类不能破解针眼画师的画而遗憾,没有先知……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低科技生命被降维打击是迟早的事……同时也为大刘设定的宇宙归零的途径佩服不已!
6、追看了《星际迷航·原初系列》,感觉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写在后面:同名剧热播之后看到很多帖子中不同观点引发的互喷,“二极管”现象非常普遍……还是那句“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才更能激发、催生出有意思的想法,毕竟科幻暂时还不是科技。以上说法难免幼稚、疏漏,权作抛砖引玉之谈,不喜请轻喷。
1、末日之战其实多数读者都能感受到大刘的蓄势和铺垫,即人类必败……最明显的就是两千艘星舰的矩形阵列,拿到古代战争中可能都是兵家极其忌讳的,体现出人类的愚昧和傲慢;但水滴的攻击形式还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即最原始的撞击…“两千响”的叫法很直观戏谑,但总能透露出有其因必有其果的悲壮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粗浅的地解析一下几艘剧情较多的星舰名字:
自然选择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核心,所谓逃亡主义能够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最直白的答案就是打不过就跑;可惜第二部的开端人类就面临着“谁走谁留”的人性“至尊”考验,怎么走成了最大的命题,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章北海父亲的“要多想”有了直观的解答!可惜一念之仁在黑暗战役中被摧毁……
青铜时代号——这个词语可以有很多解析的角度,这里取罗丹的雕塑和希腊神话的综合体:既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又心如铁石,热衷于战争…率先向量子号发难,但恋“母”和成为英雄的情结使它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蓝色空间号——蓝色是大海、天空,也是地球的颜色,瞬间掌握了黑暗森林法则的星舰人类保留了地球文明的火种,舰长褚岩是初读本作时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万有引力号——光和引力是宇宙中的不变真理,因此可以“活到最后”…被占领后发射引力波广播三体坐标为人类“复仇”,看到水滴被降维打击这些情节或多或少让读者可以有些许快感。
3、不能脱离作品和以“唯我”的价值观看待书中人物,u1s1发明曲速引擎的光速飞船,维德和云天明的贡献功不可没!可惜这两人都不讨喜,令人唏嘘……
4、云天明讲的三个故事是第三部最精彩的几个部分之一!包括精简的歌者文明(高科技文明之间的战争)和蓝色空间号之后发现类地行星等内容,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写原创文的高手应该可以有不少出色的解读和续文!
5、为人类不能破解针眼画师的画而遗憾,没有先知……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低科技生命被降维打击是迟早的事……同时也为大刘设定的宇宙归零的途径佩服不已!
6、追看了《星际迷航·原初系列》,感觉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写在后面:同名剧热播之后看到很多帖子中不同观点引发的互喷,“二极管”现象非常普遍……还是那句“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才更能激发、催生出有意思的想法,毕竟科幻暂时还不是科技。以上说法难免幼稚、疏漏,权作抛砖引玉之谈,不喜请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