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4贴子:108,486

回复:杂谈1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000年前,在广元中子这个地方出现细石器加工场所,离广元不远的汉中有南郑龙岗寺遗址、西乡李家村遗址和何家湾遗址,这些遗址有6、7千年左右,有些还更早。何家湾遗址出土了鱼纹陶器(如下图)

鱼纹,让人想起了半坡的人面鱼纹(如下图)

鱼纹在姜寨、北首岭、大地湾、以及马家窑出现过,在大溪遗址还有葬鱼的风俗。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说明氐人崇拜鱼。
《山海经 · 山经 · 西山经》记载“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丹江今陕西西南,多产娃娃鱼,是否与半坡的人面鱼纹有什么关联。

半坡出土的鱼纹盆

三星堆金杖上的鱼纹跟半坡的鱼纹有什么关联呢?又跟氐人有什么关联呢?


IP属地:四川19楼2023-06-29 11:09
收起回复
    氐就是氏。《通志》上说:“伏羲但称氏”。所以“氐国”就是伏羲女娲的都邑。


    氐国就是今四川茂县。茂县“蠶陵镇”即伏羲女娲的陵墓所在地,相对于湖南岳阳的“巴陵”又称为“西陵”。黄帝正妃嫘祖即“西陵之女”。氐国又叫蚕丛城、瞿上城。相对于这个“上”,成都平原称为“下”,即《蜀王本纪》中提到的“汶山下邑”,《山海经》中提到的“下地、下国、帝之下都”。“瞿”字后来演变成“灌”字,灌州就是今都江堰市。
    《尔雅》灌,丛也。崇,丛也。茂县至成都平原之间的龙门山就叫“丛高山”。《国语·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山海经》:“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这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就是涂山,也就是大禹之妻涂山氏的家乡。
    四川茂县、成都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在文献中称为“昆仑三角”,即真正的“古蜀三都”。《华阳国志》中提到的“古蜀三都”是假的。
    《说文解字》关于“氏”的解释可以简单理解为“只有巴蜀之地才有氏”。就是说神农氏、轩辕氏、蜀山氏、涂山氏、夏后氏等都出自巴蜀。


    IP属地:四川20楼2023-06-29 22:32
    收起回复
      2025-08-05 18:2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学者根据营盘山遗址人殉坑的人骨复原的人像,学者根据颧骨突出特征,认为跟青海乐都柳湾、甘肃酒泉干骨崖等早期人群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学者认为营盘山人群是甘青地区迁移过来的。现在有一个问题是经过基因检测发现营盘山人殉坑的古人母系是D4,而柳湾古人母系是C4和M9,两者mt-DNA不一样。那两者为什么颧骨都突出呢?

      这是在美洲发现的1万年前母系D4复原像,颧骨突出

      这是云南蒙自人,mt-DNA是M9,颧骨也突出
      虽然从体质人类学来看营盘山人殉坑的古人与柳湾古人类似,但从基因分析母系是不一样吧,还有一个问题是人殉坑的古人能否等同于当地古人呢?难道不是外侵的人被俘后用于祭祀的殉人呢?


      IP属地:四川21楼2023-07-01 15:26
      回复

        半坡鱼纹可能跟鲜卑、朝鲜的“鲜”字中的“鱼”有关。
        而三星堆金杖上的“鱼”跟黄帝有关。“黄”字由鱼的象形演变而来,“渝”“汉”也都是由鱼的象形演变而来。“鸟”代表人皇伏羲的后代,也就是“蜀山氏嫘祖”。


        IP属地:四川24楼2023-07-02 09:26
        收起回复


          蓝鸟人 与楚国 信奉鸟的 尤其脑袋上带毛的 。。。。。。



          IP属地:湖南25楼2023-07-03 10:41
          回复

            蜥蜴人地下logo标识 。 很像蛇或者龙带翅膀......那么那个圈圈加个*的猜测是毕宿五人多logo
            具体都市传说:莱塞塔档案
            大约在150万年前,另一支来自毕宿五的类人型生物来到了地球,他们高大白皙、害怕阳光,但他们对地球矿产和铜似乎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研究地球上的类人猿,他们似乎想改造各种类人猿,在地球上建立一个“银河动物园”。
            毕宿五人在这150万年间,创建过七次类人文明,先创造一个,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不满意这些创造了,就会毁掉,然后再创造一个,现在的人类文明是他们创造的第七个文明,第五文明在距今75000年前建造了“金字塔”,第六文明在距今16000年前留下了各种海底城市遗址。
            毕宿五人在地球上的这种做派激怒了莱瑟塔的种族,于是,他们之间爆发了战争,战争的时间在人类第六、第七次文明交接的时期,这场战争被远古先民记录在一些历史文献上,《圣经》《摩诃婆罗多》《山海经》等等文献中我们无法理解的远古战争,其实就是对这场恶战的描述。
            这场战争的最后战役发生在5000年前,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毕宿五人用声波武器摧毁莱瑟塔族的地下城市,莱瑟塔族则摧毁了毕宿五人的地面设施和太空基地。
            最终,在4943年前,毕宿五人,因为未知的原因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类的这个第七次文明,是靠我们自己发展起来的。
            但是毕宿五人在离开前,教会了人类善、恶,并用基因锁限制了人类的“思维”,还把自己塑造成高大、光明的善神,把莱瑟塔族塑造成居住在地底、阴险的恶神。


            IP属地:湖南26楼2023-07-03 11:03
            回复

              这是营盘山复原的人像,颧骨突出

              这是高山古城复原的人像,颧骨不是很突出,跟营盘山还是有区别的。

              根据杨家寨的基因检测发现,5000年前Y-DNA多样低,以C、N、O、Q为主,母系多样,说明当时已经是父系为主导的部落。再来看黄河中下游的青台遗址,母系是A、B4、D4、D5、F1、G、M9等,也是母系多样性。说明至少5000年前已经开始是父系为主导的部落群体了。


              IP属地:四川27楼2023-07-06 20:57
              回复

                这是为半坡遗址复原的人像,其实用的是姜寨遗址的头骨作为模板,这应该是姜寨古人像。

                这是半坡古人像,与姜寨古人有一点区别,鼻子、眼睛、眉毛不一样。

                这是营盘山古人,与姜寨古人是不是有的相似,只是眼睛变大了,眉毛变了,颧骨突出点

                再来看,高山古人是不是姜寨古人和半坡古人的结合
                不知道营盘山古人与和平文化人群有没有混合?

                这是姜寨遗址出土的鱼鸟彩陶瓶,跟三星堆金杖上的鱼鸟有什么关联呢?
                高山古人群中是不是也有仰韶人群迁移过来的呢?


                IP属地:四川28楼2023-07-09 20:26
                回复
                  2025-08-05 18:17: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知道“嘉绒语”吗?设定中心是四川马尔康,离古蜀第一座都邑蚕丛城(今四川茂县营盘山)不远。
                  “嘉绒语”证明古蜀国是多语言多民族的。文献也记载古蜀国的疆域是“九囿”,也就是人皇九州。


                  IP属地:四川29楼2023-07-11 10:55
                  回复
                    高山古城的古DNA数据已经出来了,两个Y-DNA分别是O、D,一个MT-DNA为M9。
                    高山的单倍群O是F8下面的分支,齐家的单倍群O虽然也是F8下面的但不是同一分支,高山O系人群与汪沟O系人群关系要近点,杨官寨古DNA数据出现多例F8,再结合上面几帖的分析,说明仰韶人群分两支,一支去了甘青,一支南下成都平原,而不是马家窑人群南下成都平原(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是这样的,后面的古DNA出来有可能要推翻这个推测)。
                    高山D系人群是否跟氐族有关呢?《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高山的单倍群D跟宗日的单倍群D不在同一分支,跟喇家的单倍群D是D-Z27278下面的不同分支,1万7年前基因突变为D-Z27278,有一部分D系人群一直处于瓶颈期,直到6000年前左右才出现转机(仰韶文化还是和平文化),基因突变为D-Z31591来到成都平原,喇家D系人群要比高山古城D系人群发展要好些,但高山D系人系与喇家D系人群已经分开1万多年了,高山D系人群是不是从马家窑人群南下还需要更多的古DNA来支撑,现在就缺少高山古城D系人群和喇家D系人群共同上游人群数据。


                    IP属地:四川30楼2023-07-21 23:32
                    回复
                      官亭盆地的胡李家遗址为青海省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6000年前有一群人来到这里,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磨制的少见,石材是河床的砾石,打制石器主要有砍砸器、大小石片等,砾石砍器是当时南方人群使用得多,石片石器最早发现于河北泥河湾,说明当时南北人群已经大融合了。
                      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的人群(目前已知的父系O、D)的常染是一致的(80.4%仰韶+19.6%东北亚成分),说明人群可能从遗址东面过来的,遗址的东面比较大的遗址就是大地湾遗址。可以猜测大地湾可能有O、D系人群,那么高山古城的人群就不一定都从马家窑南下的。


                      IP属地:四川31楼2023-08-28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