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骂文化”(从空间里拿出,放在这里,盼望理性的交流越来越多.)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这个词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并不完全雷同,但基本意思里面有相似之处,人们大致上知道“文化”指的是什么。摘来一段话: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里面包罗的事物很多,谁都知道象言谈举止、琴棋书画可以归于文化的范畴,象礼仪也属于文化现象,有“礼仪文化”一词。现在这年头,“文化”这个词的使用比较泛化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冠以“文化”,比如说,喝上几杯酒,可以归入“酒文化”的范畴,吃上一碗面,可以归入“食文化”的范畴,还有“茶文化”,等等,杂七杂八,很多。
越来越感到,在事实上广泛地存在着一种文化现象,被使用很多,但好象被正式审视的比较少,是什么?是“骂文化”。这个词被关注的并不多,不象“骂文化”本身被广泛地使用。在对各种各样、各种缘由的骂声和相关文字耳闻目睹多了以后,渐渐地把“骂”和“文化”这两个词联系到了一起,觉得“骂”确实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了解了一下,还真有人写过专门研究骂文化的书,我倒无心专门研究骂文化,但感觉有必要对骂文化投入一点关注,感觉非常有必要就我的所见所闻简短地谈谈我对骂文化的观感。
有个词叫作“暴力美学”,看来还存在“语言暴力美学”,包含着相当非富的咒骂词汇,咒骂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在科技上缺乏的想象力在这里发挥得很好),有时会使得咒骂象艺术品,象艺术创作,甚至容易使人陶醉,产生欣赏的心态。有:明的,暗的,直白的,隐讳的,粗野的,艺术的,含沙射影的,直言不讳的,有:技术含量低的,技术含量高的,证据确凿的,无中生有的,严谨周密的,任意发挥的,正面强攻的,迂回包抄的,持续进攻的,速战速决的,猛冲猛打的,蚕食零敲的,直取要害的,层层深入的,有:正骂,反骂,文骂,武骂,攻骂,守骂,单挑骂,群殴骂,严肃骂,调侃骂,国骂,地方骂,大骂,小骂,爱骂,恨骂,哭骂,笑骂,轻骂,重骂,冷骂,热骂,明骂,暗骂,雅骂,俗骂,巧骂,笨骂,长骂,短骂,正规骂,随意骂,百花齐放,蔚为大观,你方骂罢我登场,此起彼伏。
当然,并不都是为了私事、琐事、鸡毛蒜皮的事而骂,有很多骂也是为了正事、大事、要紧事。不论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各方都可以认为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社会和谐而骂。有为这一个的,有为那一个的,有为了这一群的,有为了那一拔的。为的是骂败错误,骂胜正确,骂败敌方,骂胜我方,骂败谬误,骂胜真理,骂出一个清清世界,骂出一个朗朗乾坤。这正是,风声、雨声、对骂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个词叫做骂名滚滚,形象地体现了骂文化的强大。强大的骂文化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的语言的强大,不然出不了这么强大的骂文化。
这事得一分为二地看,好处是可以比较快速地、更多地争取到支持者,可以同仇敌忾、立场坚定、斗志强化、不怕挫折,可以振奋士气,鼓动人心,骂对了的话可以充分揭露敌方的阴谋伎俩,可以使人们对那些奸邪小人、无耻之徒充满了憎恶,对那些误国、误民的现象(也可能自认为是误国、误民的现象)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虽然强大的骂文化可以使我们立场很容易就达到完全鲜明,但也可能使我们视野受限,不能看到全貌,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大了,有捧场者是被高超的咒骂水平征服的,可以不去认真思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精彩的咒骂本身就能够使人心满意足了,对讲说者和听众都是如此。很难说强大的骂文化是帮助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是成就了我们,还是坑害了我们。
如此厉害的咒骂是不是就很少出现了呢?不是,事实上不知为什么很容易触发,遇到不同意自己的,不论对方本身对错与否,迅速对其启动骂文化,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压过去,轻车熟路。如果习惯于这种气氛,那么一点小的不顺意都会引起精神不必要的紧张,从而迅速地引发骂文化的启动,除过启动强大的骂文化之外,有可能就没有什么主意了。
说不过你,但可以骂得过你。既然可以用的泰山压顶、海潮奔涌、雷劈电打般的骂声来压倒你,那还干嘛还顾得上在事实、理性和逻辑上下工夫呢?干嘛还在意事情的真相呢?尤其在失败的时候更可以这样,事实上战胜不了,精彩地骂一顿就会有战胜者的感觉,这多省事。
骂也许能骂出胜负来,但未必能骂出道理来,骂未必能骂出长远的胜利来。急速启动的骂声把一些本不必去骂的也骂了,把可以轻度骂的变成重度的骂,根本就顾不上仔细体会对方的话的含义是什么,是否与对方除了存在分歧也有潜在的共识,也多了些本可以不发生的矛盾。也许骂得对,但对方的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去思考了吗?
有时候能搞清楚是谁先骂的,有时候根本就搞不清是谁先骂的。先骂者的观点是对是错?被骂者观点是对是错?先骂该不该?被骂的回敬该不该?
能找到完全没有骂声的地方吗?恐怕什么地方都有骂声,有一些地方遇到生气的事也会骂,只不过给人的感觉是:下判断慎重了一点,对不同看法的容纳度高了一点,反应程度弱了一点,手段少了一点,使用范围窄了一点,使用次数少了一点,对立情绪轻了一点,心态平和了一点,考虑问题的角度多了一点,自我正确的感觉弱了一点。我们这里就是:下判断早了一点,对不同看法的容忍度低了一点,反应程度猛烈了一点,手段丰富了一点,使用范围广了一点,使用次数多了一点,对立情绪强了一点,心态亢奋了一点,考虑问题的角度少了一点,自我正确的感觉强了一点。这一点的差别给我们带来的很可能就是成败荣辱的天壤之别。就这么一点点,改起来又是何其艰难。
当然,我并不想对骂文化大举开骂,但应当想一想,哪个地方没有争斗,但何以象这样的争斗如此不够良性?是否过于强大的骂文化会使我们不强大。
有所反思是必要的。智者不会瞧不起善于反思的人们,只有浅薄者才会那样。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这个词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并不完全雷同,但基本意思里面有相似之处,人们大致上知道“文化”指的是什么。摘来一段话: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里面包罗的事物很多,谁都知道象言谈举止、琴棋书画可以归于文化的范畴,象礼仪也属于文化现象,有“礼仪文化”一词。现在这年头,“文化”这个词的使用比较泛化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冠以“文化”,比如说,喝上几杯酒,可以归入“酒文化”的范畴,吃上一碗面,可以归入“食文化”的范畴,还有“茶文化”,等等,杂七杂八,很多。
越来越感到,在事实上广泛地存在着一种文化现象,被使用很多,但好象被正式审视的比较少,是什么?是“骂文化”。这个词被关注的并不多,不象“骂文化”本身被广泛地使用。在对各种各样、各种缘由的骂声和相关文字耳闻目睹多了以后,渐渐地把“骂”和“文化”这两个词联系到了一起,觉得“骂”确实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了解了一下,还真有人写过专门研究骂文化的书,我倒无心专门研究骂文化,但感觉有必要对骂文化投入一点关注,感觉非常有必要就我的所见所闻简短地谈谈我对骂文化的观感。
有个词叫作“暴力美学”,看来还存在“语言暴力美学”,包含着相当非富的咒骂词汇,咒骂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在科技上缺乏的想象力在这里发挥得很好),有时会使得咒骂象艺术品,象艺术创作,甚至容易使人陶醉,产生欣赏的心态。有:明的,暗的,直白的,隐讳的,粗野的,艺术的,含沙射影的,直言不讳的,有:技术含量低的,技术含量高的,证据确凿的,无中生有的,严谨周密的,任意发挥的,正面强攻的,迂回包抄的,持续进攻的,速战速决的,猛冲猛打的,蚕食零敲的,直取要害的,层层深入的,有:正骂,反骂,文骂,武骂,攻骂,守骂,单挑骂,群殴骂,严肃骂,调侃骂,国骂,地方骂,大骂,小骂,爱骂,恨骂,哭骂,笑骂,轻骂,重骂,冷骂,热骂,明骂,暗骂,雅骂,俗骂,巧骂,笨骂,长骂,短骂,正规骂,随意骂,百花齐放,蔚为大观,你方骂罢我登场,此起彼伏。
当然,并不都是为了私事、琐事、鸡毛蒜皮的事而骂,有很多骂也是为了正事、大事、要紧事。不论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各方都可以认为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社会和谐而骂。有为这一个的,有为那一个的,有为了这一群的,有为了那一拔的。为的是骂败错误,骂胜正确,骂败敌方,骂胜我方,骂败谬误,骂胜真理,骂出一个清清世界,骂出一个朗朗乾坤。这正是,风声、雨声、对骂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个词叫做骂名滚滚,形象地体现了骂文化的强大。强大的骂文化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的语言的强大,不然出不了这么强大的骂文化。
这事得一分为二地看,好处是可以比较快速地、更多地争取到支持者,可以同仇敌忾、立场坚定、斗志强化、不怕挫折,可以振奋士气,鼓动人心,骂对了的话可以充分揭露敌方的阴谋伎俩,可以使人们对那些奸邪小人、无耻之徒充满了憎恶,对那些误国、误民的现象(也可能自认为是误国、误民的现象)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虽然强大的骂文化可以使我们立场很容易就达到完全鲜明,但也可能使我们视野受限,不能看到全貌,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大了,有捧场者是被高超的咒骂水平征服的,可以不去认真思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精彩的咒骂本身就能够使人心满意足了,对讲说者和听众都是如此。很难说强大的骂文化是帮助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是成就了我们,还是坑害了我们。
如此厉害的咒骂是不是就很少出现了呢?不是,事实上不知为什么很容易触发,遇到不同意自己的,不论对方本身对错与否,迅速对其启动骂文化,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压过去,轻车熟路。如果习惯于这种气氛,那么一点小的不顺意都会引起精神不必要的紧张,从而迅速地引发骂文化的启动,除过启动强大的骂文化之外,有可能就没有什么主意了。
说不过你,但可以骂得过你。既然可以用的泰山压顶、海潮奔涌、雷劈电打般的骂声来压倒你,那还干嘛还顾得上在事实、理性和逻辑上下工夫呢?干嘛还在意事情的真相呢?尤其在失败的时候更可以这样,事实上战胜不了,精彩地骂一顿就会有战胜者的感觉,这多省事。
骂也许能骂出胜负来,但未必能骂出道理来,骂未必能骂出长远的胜利来。急速启动的骂声把一些本不必去骂的也骂了,把可以轻度骂的变成重度的骂,根本就顾不上仔细体会对方的话的含义是什么,是否与对方除了存在分歧也有潜在的共识,也多了些本可以不发生的矛盾。也许骂得对,但对方的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去思考了吗?
有时候能搞清楚是谁先骂的,有时候根本就搞不清是谁先骂的。先骂者的观点是对是错?被骂者观点是对是错?先骂该不该?被骂的回敬该不该?
能找到完全没有骂声的地方吗?恐怕什么地方都有骂声,有一些地方遇到生气的事也会骂,只不过给人的感觉是:下判断慎重了一点,对不同看法的容纳度高了一点,反应程度弱了一点,手段少了一点,使用范围窄了一点,使用次数少了一点,对立情绪轻了一点,心态平和了一点,考虑问题的角度多了一点,自我正确的感觉弱了一点。我们这里就是:下判断早了一点,对不同看法的容忍度低了一点,反应程度猛烈了一点,手段丰富了一点,使用范围广了一点,使用次数多了一点,对立情绪强了一点,心态亢奋了一点,考虑问题的角度少了一点,自我正确的感觉强了一点。这一点的差别给我们带来的很可能就是成败荣辱的天壤之别。就这么一点点,改起来又是何其艰难。
当然,我并不想对骂文化大举开骂,但应当想一想,哪个地方没有争斗,但何以象这样的争斗如此不够良性?是否过于强大的骂文化会使我们不强大。
有所反思是必要的。智者不会瞧不起善于反思的人们,只有浅薄者才会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