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陵吧 关注:80贴子:8,670

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的 by六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妄谈与疯话》
   在上海时,看了几对朋友的孩子,听朋友讲对孩子的教育,再观察孩子的言行,不禁有些担心祖国的花朵的未来。
     朋友们的孩子,一个五岁,一个四岁,大些的那个有七岁了。
     听朋友们谈孩子的教育现状,都说现在的孩子只能养一个,多了养不起。现在上班是休息,休息是上班。一周五个工作日有三晚上要送孩子上不同的兴趣班,周六周日要带孩子去各种科技园、主题公园、展览馆,还要上课。
     朋友的脸上满是疲倦,总是睡眼惺忪的样子,苦笑着说把小时候欠缺的幼儿教育课程全部补上。
     “我现在会弹钢琴了,也上书法课。我老婆跟着练芭蕾,每天我家一放音乐就是莫扎特肖邦。”
     “我儿子在上英语班,我又把中学英语小学英语复习一遍,才发现很多基本单词都忘记了。现在能读的都是电脑里的单词:This file does not exist???”
     我很不解,孩子才五岁,古筝学两年,英语学一年,绘画学两年,芭蕾学一年,那么多的才艺,以后究竟要做什么?
     “我们马上还要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父母还都特自豪。
     “学那个干吗?”我问。
     “现在不学不行!小学现在实行愉快教育,教师都是不管的。没功课,没压力,去学校唱唱歌跳跳舞一天就混完了。到考试了,题出得一道比一道难。现在基本题大家都考一百分,怎么区别谁高谁低?全看附加题。一年级的孩子就考:‘两辆列车相向而行,一只苍蝇在两车中间飞,到两车相遇时,苍蝇要来回飞多少公里?’才一年级,就出这样的题,老师又不教,只有外面奥林匹克班教,你不交钱去学,你家小孩儿就考不过别人!我们做家长的,总不能叫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光成绩好也不行了,要求多才多艺。一到晚会上,小孩就开始比拼。能上去表演的,都是考过多少多少级的,一出手都跟小钢琴家一样。以前高考加分,都是照顾绘画、音乐、体育特长生,现在哪里有什么特长生?只有‘特短生’。你成绩再好,什么都不会,就会首先被学校筛掉。这哪里是考学生?简直是考家长。我们这一代倒霉透了。当年考大学已经焦过一次了,现在有孩子,就是十八年徒刑,烤到两面黄。”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快快考到大学,我就解放了。孩子已经出来了,再塞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只希望跟DVD快进一样,快快熬到头。”
     “养一个孩子,我们粗算过,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所谓的中产,到孩子大学毕业,一共要花六十万。”
     具体到各项费用,听朋友说,好地段的幼儿园,每个月是一千五百元;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往低里估计是一千出头;孩子的吃穿用度每个月要一千多,说的是温饱水平,不是小康;玩具、书籍和外出游玩儿最少五百元。
     朋友正削尖脑袋挤好学校。见面就问我,你爸爸是什么教师?我说是大学的。他居然说:“那暂时用不到。我现在急需小学老师。孩子要上小学了,好点儿的学校,赞助费最少五万,不包括学杂费。”
     “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吗?怎么收这么多?”
     他哈哈大笑说:“你说的是新加坡吧?上海的好学校,送钱少都进不去,更不要说义务教育了。义务教育的有啊,敞开大门欢迎都没人进。大家都想进名校啊!我一个同学的孩子上小学,XX小学你知道吧?四千人报名,录取六十个。学校提出前三百名的名单,入学水平都差不多的,在硬件相同的情况下,就比软环境。学校发张赞助表,不硬性要求,你自己填赞助多少,价高者得。我同学拿到单子那天,愁得一夜睡不着——不如给个硬指标,一次交个五万十万;这个软指标,太难把握了。你捐个二十万都不见得能挤进前六十名啊!简直是精神折磨。”



1楼2010-07-09 14:31回复

         “才小学,至于吗?”
         “不拼不行。现在竞争,从落地开始。进中学要看小学成绩,看小学的学校。名校有直升名额,给的考试指标也多。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环境。现在不仅争小学了,连幼儿园都争。很多小学都指明收哪几个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再往上拼,就没什么余地了。大约以后要指明生产医院了,非哪几个医院出生的孩子,不许进某几个幼儿园。哈哈!”
         孩子的父母往往受环境影响,把孩子的教育提到一种攀比的高度,在意的不是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孩子学的这个是否是现在最朗朗上口的,是否是目前最流行的。对孩子的教育,与其说是内在修养,不如说是外在展览。
       同学们一见面,就忙着叫小孩表演,这个来段芭蕾,那个弹个曲子,学体操的就满地翻跟头;家长还当着很多成人的面考五岁的孩子加减乘除,可能是自己倾注的心血太多,不显示一下成就不甘心。而孩子卓越的表演引来一阵阵赞叹的时候,家长的那种自豪,溢于言表。
         而作为幼儿教师,我更注重的是隐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性化教育。比如,每家都知道教育孩子见人就打招呼,说谢谢,这谁都会。但细节问题,家长注意到了吗?
         在同一桌吃饭,菜一上来,小孩就站在板凳上拿勺子去够。家长生怕孩子够不着,招呼都不打,理所当然地把菜移到孩子面前。我善意提醒,宝宝要学会礼让,让大人先动筷子;大家吃饭要排队,菜转到你你才可以拿。孩子大约是从没听过类似的话,一气之下将汤匙摔在地下,粉碎,生气地说,我不吃了!还扭着要下板凳。
         妈妈一把抱住,哄着说,乖囡囡,我们小呀,我们饿了呀,阿姨比我们大那么多,让让我们呀!眼睛都不看我。
         我碰了个软钉子。
         什么样的母亲,带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的年轻母亲,很多是当年的独生子女,或者是最后一代的老小,本来在家就受宠爱,不懂得谦让,更难教出礼让三先的孩子。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是我到上海这几天听得最多的关于教育的方针,大家都在谈。这里的所谓素质,已经将最基本的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有涵养排除在外。依我看,在各种少儿培训班满天飞的时代,孩子缺少的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而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想他人所想、分享和友爱的点点滴滴。因此,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
         在孩子学跑以前,路要走得稳。
         在孩子神采飞扬地上舞台表现以前,在台下要学会含蓄与收敛。
         人的憨厚与谦让,温柔与和谐,比所有的钢琴绘画体操算术都要强。
         很多素质,其实并不需要花大价钱培养,注意生活的每个细节,就可以塑造出彬彬有礼的孩子。


    2楼2010-07-09 14:3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篇说的是上海,去年讨论过北京,嗯,争论过。
      给个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z=598442840
      姐姐那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拿来摆一摆XD


      3楼2010-07-09 14:36
      回复
        急躁,盲目,要赶快达到这个目标,要赶快达到下个目标,要赶快达到再下个目标……不停地赶,急急忙忙争先恐后地,生怕落到后面失了面子,也把这种气氛传染给别人,让别人也惶恐无措起来,也觉得,好像不追赶这些就是不对的,可是,却没时间问自己为什么要达到这一个个目标,这是自己原本想要的东西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被别人用尺子检验、量化着,也为达到别人检验的标准而沾沾自喜着。


        4楼2010-07-09 16:57
        回复
          朋友的脸上满是疲倦,总是睡眼惺忪的样子,苦笑着说把小时候欠缺的幼儿教育课程全部补上。
               “我现在会弹钢琴了,也上书法课。我老婆跟着练芭蕾,每天我家一放音乐就是莫扎特肖邦。”
          ----------------------------------------
          这局最萌


          IP属地:江苏5楼2010-07-09 23:17
          回复
            趁小孩子不懂什么叫填鸭的时候多填一点,等他们懂了以后千万莫再填。。。


            IP属地:江苏7楼2010-07-10 15:24
            回复
              我突然觉得我娘真很好啊。
              小时候周围没人学特长,但幼儿园的老师跟我妈妈说我有画画的天分,即便家里没人支持,她还是一个人省吃俭用送我学画画;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年冬天下着很大的雪,下了课已经很晚了,我妈骑自行车接我下课,那时雪很大,路上没人没路灯,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啊,我妈一个人载着我,路太滑连人带车摔倒了,我娘确定我没事以后把我抱上车一路推着回家……后来即使我画画拿了全国一等奖,她也没有要求我什么,唯一不变的只是每一幅都要我画好。上高中的时候从小教我的老师建议我学艺术类,因为我文化成绩也不差,她希望我考中央美院,可我觉得那不是我的理想所以不愿意,妈妈也就没逼我。
              这两年妈妈总说等我安定下来就去表姐那里学钢琴,我说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学这个,又学不出什么名堂来了,我娘就说,要你学这些不是为了要你学出名堂,只是希望在以后的生活里,当你处在逆境中、或者不顺心的时候可以有这些东西让你寄托,调整自己的心情;或是在闲暇的时候可以有这样一些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8楼2010-07-10 22:49
              回复
                煽完情以后我突然惊喜地发现……我的小吧又没了?


                9楼2010-07-10 22: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为什么刷了以后又有了?囧,遁了。。。


                  10楼2010-07-10 22:51
                  回复
                    不知小雪妈妈艺术造诣如何


                    IP属地:江苏11楼2010-07-13 22:33
                    回复


                      IP属地:江苏15楼2010-07-15 20:16
                      回复
                        立场不一样的时候,真是说什么都没用。
                        “我们总拿放大镜挑剔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却对善良和恩惠坦然受之。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就是这样毁坏的。”
                        我可不想被代表。
                        是因为我们不体谅医生对医生的恩惠坦然受之对医生的过失挑剔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信任感恩的破坏么?这篇文的例子全部指向病患,提到医生的责任的时候却是语焉不详。既然害群之马的医生只是一两个不可以让他们代表整个医生队伍,那么,不讲理的病患就构成了病患主体么?不懂得感恩的病患就可以代表整个病患队伍了么。
                        为医生洗白是可以的,但是反过来双重标准对待病患。我有些厌恶了。
                        其实关键句应当在这里:“原本属于制度的问题,直接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上去”
                        既然是制度的问题,医生承担不起,患者同样承担不起。
                        


                        17楼2010-08-04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