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调控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中1-输注管;2-壳体;4-万向球;5-弧形夹板;11-管路;12-调节阀;13-气囊;31-调节组件;32-调控系统;311-固定底座;312-调节杆;313-夹持座;321-蓄电池;322-控制器;323-显示屏;324-液位传感器;325-档位调节模块。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胃肠营养输注泵,包括输注管1、壳体2和调节装置,所述输注管1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调节装置;
所述输注管1包括管路11、调节阀12和气囊13,所述管路11上安装有所述调节阀12,位于所述管路11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气囊13;
如此设置,所述管路11的上端口与营养袋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管路11的下端口与营养管的进液端连接,调节阀用于控制营养液流入输注管内的开启和结束,输注管在进行放置时,将调节阀置于壳体的外部,一方面能够方便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输注管在壳体内随意窜动;优选地,输注管为一次性输注管,这样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更卫生。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组件31和调控系统32,所述调节组件31作用在所述气囊13上,所述调控系统32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31进行运动。
如此设置,位于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调控系统,通过接收指令和发送指令能够控制调节组件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对气囊位置的调控,起到预防输注管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31包括固定底座311、调节杆312和夹持座313,所述固定底座31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311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调节杆312,所述调节杆31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球4与所述夹持座313的外壁连接,所述夹持座313的内壁与所述气囊13贴合,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组件31对称设置有两组。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有对称的两组调节组件,能够实现对气囊的双向夹持,这样在组件进行同步运动时,可以对气囊进行同步运动,进一步优化,调节杆可选用电动气杆,而调节杆与夹持座的连接处选择安装有万向球,能够使夹持座进行晃动的动作,优选地,所述夹持座313为弧形夹持座,弧形夹持座能够与气囊进行更好的贴合,从而在对气囊进行挤压或抖动时效果更明显。
优选地,所述调控系统32包括蓄电池321、控制器322、显示屏323、液位传感器324和档位调节模块325,所述蓄电池321用于给所述控制器322供电,所述显示屏323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控制器322通过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323、液位传感器324和档位调节模块325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324用于检测所述输注管1内液体的位置,优选地,液位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这样无需与营养液接触即可测得管路中营养液的液体高度,所述档位调节模块325用于控制所述调节杆312的伸缩长度与频率。
如此设置,调控系统可通过对蓄电池充电或直接供电的方式来进行使用,位于壳体上可设置有usb充电插口或连接有外接插头,这样保证系统的可使用性,位于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键,便于操作,同时通过触碰可自行选择调节组件的运动模式,每对调节杆对应的设置有档位调节模块,每对调节杆的伸缩长度和频率的不同,这样可达到不同程度的运动和震动效果,从而能够防止药液在输注管壁的沉积,减少冲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2的内部还设置有弧形夹板5,所述管路11置于所述弧形夹板5内。
如此设置,位于壳体的上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夹板,弧形夹板与输注管的安装位置对应,这样可对管路进行夹紧限位,防止输注管进行上移或下滑的动作,使气囊与夹持座的位置对应,操作更准确且有效。
工作过程及原理:通过调节杆的伸缩运动来控制夹持座对气囊的作用,可以进行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正压运动方式,使营养液在气囊内造成小漩涡,从而减少营养液在管壁上的附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