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漏签0天
古典音乐吧 关注:113,192贴子:855,49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0< 加载中...

浅谈欣赏现代音乐。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黎赫明
  • 柔板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以我个人的愚见,我觉得严肃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调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从最开始的固定在调内的和声使用以及严格的转调过程,逐渐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开始模糊调性,再到类如德彪西等作曲家使用泛调性和人工调式,然后梅西安总结了调的不同类型和模式,勋伯格打破了调式的结构。
实际上,调在不断地发展的历程中,改变的并不是调本身,而是组织音高的方法。
个人认为,之所以我们需要调,就是要给我们组织的音高来搭建一个框架。
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框架会越来越松散,更多的被自由的使用,打破固有的和声上的规定。也由受束缚的浪漫主义时期,过渡到基本完全自由的现代派。
这里我举个例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No.3,转调极为随意,很多乐思也缺乏明显的调性关系,但是听起来是非常的具有浪漫主义时期的调性感。这是因为里面使用了大量的不协和和弦的解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调内不同级数和声的“阶级关系”。
而这种阶级关系是由和弦在解决时有倾向性带来的。比如说大小七和弦在解决到大三和弦时,对大三和弦的倾向性;重属导七和弦在解决到属和弦的这种减七到大的倾向性。紧张度越高和声的解决越能带来我们耳中所听到调式感。
而现在音乐,打破了“调性”这种组织音高的方式,转而直接使用和声上的音响来构建音乐情绪。实际上,作曲的方式也是组织音高来构成和声,只不过跳过了调性的束缚,直接使用了自己想构成的音响。
我认为乐曲构成要素有三个,音高、节奏和音色。现代派音乐如上所说使用打破调性的方式来用一种新的方法组织音高,那么同时就可以使用一些更复杂的节奏型和开发乐器的新演奏方法来组织节奏和音色。
例如使用大量的使用N连音,复合拍子,大量的切分节奏,极其密集的连线和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音符等节奏型来组织节奏;以及用比如小提琴弓子拉吉他,敲击钢琴盖,用合成器来自己构成音色等方式组织音色。
如果上文所说,构成乐曲的要素,有音高节奏音色,那么只要是在这三个要素中创作的乐曲,那么都有他相应评判的标准。现代音乐并不是完全打破了创作音乐的要素,而只是在这几个要素中发展新的东西,没有见过的东西。只要他还在音响的体系内,就会有评判的标准。
这里我还是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一首现代的钢琴作品,在呈示部主题使用了一个紧张并且高度尖锐的影响,那么在到达展开部的时候可能会更偏向使用温和并且慢速的音响以此来营造出强烈的对比,在再现的时候可能会加强主题紧张度,将音高移到一个新的高度上,等等手法。
那么只要学习过作曲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首曲子的好坏,通过音高的递进、强弱的对比、速度的变化,结构的安排。
所以在欣赏现代音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欣赏其他流派的同样的方法去判断它,只不过他更加的隐晦而私密,而非调性音乐那种直接能由音乐反映到情绪那么直观。


  • leiy2399
  • 小柔板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完全正确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古典音乐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