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发帖说放弃打狂飚,主要原因是打起来不通透闷闷的,手感不好。灌油加持后还不错可寿命很短,一周左右就不行了,而且灌油真的挺费事的说真的……但同时狂飚胶面的粘性带来了稳定性和起下旋的成功率其实是很受用的,所以一直想找一款粘性的内能海绵套胶来作为正手。粘性外套诸如挺拔k1plus、雷鸣zgr、白金v、艾比斯等都有打过一段时间,我很推荐雷鸣zgr。
打了2个月的雷鸣zgr还是很不错的,200左右的价格也挺合适,胶面微粘性保证摩擦,可以轻松打透板的手感很舒服。手感这个东西吧有点玄学,但真的很重要,就比如在雷鸣zgr的帮助下如今我正手进步明显,发力以及稳定性都有明显提升,我很肯定若我还是在跟风打狂飚的话,我绝对没有如今的进步。雷鸣zgr本身微粘性的特点在于它无法做到像狂飚那样干蹭,却能比涩套更持球,加上它很容易透板的手感就会让人很想去多发些力去打实打透每一板,这样可以帮助那些拉不透狂飚的人去体会撞实球的感觉,才能让你不仅仅只停留在干蹭挂球的程度。而提升后再去看雷鸣zgr就会感觉有些不够用了。因为它太容易透了,特别是内能消失后海绵支撑变差,稍稍发力便能轻易透板,球质上不去,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轻易被对方打回头。找来找去最后买了一张狂飚38度的8-80放正手尝试了一下,总体感觉这个胶皮打正手并不是太合适,其实这个胶皮单论各个方面的话其实挺优秀的,有传统狂飚的粘性保证稳定性(甚至我打的那张8-80比橙省狂3的胶面都粘),有蛋糕海绵带来的弹性和通透的手感,对中小力量的球来讲很友好,底板支撑足够的话相持球虽稍显拖沓但也可以用,可是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后,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看来这个内能海绵与粘性胶面结合的方案研究真的不能简单粗暴,任重而道远啊!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跟zgr一样,太重了!我91g的svis正面贴了张8-80反面贴了张雷鸣zgr共重203g,严重影响了还原和正反手转换,而且还容易损伤手腕,打了几周还是放弃了。
如今正手还是没找到最优解,就暂时把之前的橙省灌了灌粘上了,反手又重新贴了张rozena,顺便提一下zgr打反手,我感觉若是用来弹击是挺不错的,速度很快,但持球并不好,脱板快,有点难加摩擦,发力撕和拉的时候很容易出台,rozena虽然稍有点肉但胜在稳定。
折腾这么久还是没找到最合适的,慢慢继续烧吧……



打了2个月的雷鸣zgr还是很不错的,200左右的价格也挺合适,胶面微粘性保证摩擦,可以轻松打透板的手感很舒服。手感这个东西吧有点玄学,但真的很重要,就比如在雷鸣zgr的帮助下如今我正手进步明显,发力以及稳定性都有明显提升,我很肯定若我还是在跟风打狂飚的话,我绝对没有如今的进步。雷鸣zgr本身微粘性的特点在于它无法做到像狂飚那样干蹭,却能比涩套更持球,加上它很容易透板的手感就会让人很想去多发些力去打实打透每一板,这样可以帮助那些拉不透狂飚的人去体会撞实球的感觉,才能让你不仅仅只停留在干蹭挂球的程度。而提升后再去看雷鸣zgr就会感觉有些不够用了。因为它太容易透了,特别是内能消失后海绵支撑变差,稍稍发力便能轻易透板,球质上不去,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轻易被对方打回头。找来找去最后买了一张狂飚38度的8-80放正手尝试了一下,总体感觉这个胶皮打正手并不是太合适,其实这个胶皮单论各个方面的话其实挺优秀的,有传统狂飚的粘性保证稳定性(甚至我打的那张8-80比橙省狂3的胶面都粘),有蛋糕海绵带来的弹性和通透的手感,对中小力量的球来讲很友好,底板支撑足够的话相持球虽稍显拖沓但也可以用,可是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后,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看来这个内能海绵与粘性胶面结合的方案研究真的不能简单粗暴,任重而道远啊!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跟zgr一样,太重了!我91g的svis正面贴了张8-80反面贴了张雷鸣zgr共重203g,严重影响了还原和正反手转换,而且还容易损伤手腕,打了几周还是放弃了。
如今正手还是没找到最优解,就暂时把之前的橙省灌了灌粘上了,反手又重新贴了张rozena,顺便提一下zgr打反手,我感觉若是用来弹击是挺不错的,速度很快,但持球并不好,脱板快,有点难加摩擦,发力撕和拉的时候很容易出台,rozena虽然稍有点肉但胜在稳定。
折腾这么久还是没找到最合适的,慢慢继续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