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6日漏签0天
最爱卓妍吧 关注:1,629贴子:265,62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最爱卓妍吧
>0< 加载中...

【历史】★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一」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璐村惂鐢ㄦ埛_005QRPE馃惥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这本书中,我从世界各国历史上的数千帝王中,挑选了我所认为的影响最大的100个,按影响大小排出座次,并每人写一篇传记,内容包括该帝王的生平、经历、功过是非等方面,并论述他们所排位次的理由。在这其中,既包括一些家喻户晓的君主,也包括部分国内读者比较陌生,但确实深刻影响了历史的帝王。本书排名的依据不是名气或荣誉,而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叠加。一般来说,影响的区域越大的,或具有开创性、变革性影响的会排在前面。当然,部分影响基本只及一国之内的帝王,也出现在本书中,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所引用的史事均为正史所明载,少数有争议的也会在文中注明。本书不属于学术著作,不涉及深入的考证。本书代表的是作为历史爱好者的作者个人观点,因为影响的大小缺乏一个量化的标准,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性。欢迎不同意见,通过争议而使大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正是本书的生命力所在。    
                                            -摘作者前言   

    作品相关:http://post.baidu.com/f?kz=81611541      
 


  • 璐村惂鐢ㄦ埛_005QRPE馃惥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初期,利用地税改革得到的财政收入,由国家创办了一系列新式的“模范工厂”,同时鼓励私人创办企业,部分上层武士也转化成资本家。后期索性将许多官营的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日本最早的一批企业巨头,就是在明治时期成长起来,工业革命的热潮滚滚而来。“殖产兴业”是维新的经济柱石,有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才更加稳固。 

  明治政府的另一个国策是“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刚刚上台,就派出了庞大的使节团到欧美考察,其中就包括倒幕运动的元勋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人,为日本带来了西方文明的全新空气。在明治天皇本人的倡导下,取消了儒家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并建立了新式的教育体系。但日本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思想,以及对天皇个人的神化,都使它并没有真正地“脱亚入欧”。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终极目标。“富国”已通过“殖产兴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强兵”则在征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873年开始的征兵制,取代了由各大名提供兵力的旧制,也宣告了武士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的终结。但武士道精神却向更广泛的国民传播,忠君服从、好勇斗恨、不畏死亡的武士道精神充斥了整个明治时代,与西方文明的传播并行不悖,这成了日本的一大特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内部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时,周边环境的变化给了它梦寐以求的向外扩张的机遇。 

  1894年,朝鲜全琫准起义已成燎原之势,中国清政府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应邀出兵镇压,日本抓住这个良机,也向朝鲜出兵。在全琫准起义被镇压之后,中日两国的军队就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角,此即中日甲午战争,分为陆战和海战两部分,海战进行得尤其惨烈,最后日本大获全胜,中国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通过《中日马关条约》,日本不但控制了朝鲜,还割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获得巨额赔款和在中国的众多特权。这一战,是关系到维新成败的关键一战,日本以此昂首阔步地迈向了世界。 

  接下来,日本同东北亚另一个霸权——俄国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05年,日本再一次主动挑起了战争,陆战主要在中国东北,而日本海军同样表现更为出色,打败了俄国王牌水师波罗的海舰队,最后迫使俄国求和,日本确立了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还割占了库页岛南部。 

  1910年,日本在清除了朝鲜的反抗力量之后,以《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明治时期吞并的土地还有琉球群岛(现在的冲绳县)。在明治天皇去世后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积极准确的日本终于借此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但武士道精神中的专制和侵略扩张的因素,至此也已不可遏制,成为主导日本统治阶层的精神核心,后来自然地过渡成为法西斯主义,给亚太地区人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噩梦,这种痛苦最后也回赠给了日本人民,这是明治维新运动的另一面。 

  假如当1868年在位的不是明治天皇,那么可以肯定倒幕运动和维新运动也会在“维新元老”们的领导下进行下去,因为当时的明治天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少年,他是被动地跟上了维新这趟车,当然最后他成为了好舵手。 

  我们不妨将明治天皇与另一位因为学习西方文明而名垂千古的帝王——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做比较。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还没有遭到西方文明的威胁之时发起的,而且由他本人亲自发动并推动了改革,而俄国的崛起对世界造成的冲击至少与日本的崛起不相上下,这是彼得一世在本排行榜中高于明治天皇的原因。 

  但尽管如此,明治天皇仍应在本排行榜中居显著的位置。因为,明治天皇是倒幕运动的象征力量,是维新运动的总后台,全国精神力量的源泉,而他本人也很出色的扮演了这一角色,使维新运动少了许多波折和不确定因素。日本的崛起在世界历史上意义非凡,它第一次证明了西方文明可以在东方落地生根,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可以在非白种人的民族中结出硕果。日本的崛起是整个东亚地区崛起的先声,日本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冲击和震动是任何一个欧美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2025-08-26 05:34: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璐村惂鐢ㄦ埛_005QRPE馃惥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阿育王Asoka,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236年在位)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

 佛家经典说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经过四年拼杀,阿育王终于排除了一切反对势力,举行了灌顶仪式(即印度当时的登基仪式)。

 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域”残害百姓。他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弥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推行佛教的消灭个人欲望和忍耐顺从显然有利于阿育王的统治。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印度的历史一直分多合少,即使在统一时期也存在大量半独立的地方王公,但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

 佛教经过阿育王的大力倡导,终于从一个信徒人数较多的民间组织发展为印度最大的宗教(近千年后才被婆罗门教取代),阿育王大力向邻国推广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除了南亚次大陆之外,东亚、东南亚、中亚都曾经是佛教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之后,便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信徒最多的宗教。在泰国、缅甸,佛教至今仍占有压倒性地位。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

 不妨将阿育王同倡导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比较一下。他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对于佛教或基督教,他们一开始都是站在对立面的,但最后都皈依并大力倡导之,使其最终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从创立到阿育王时代是300多年,基督教从创立到君士坦丁时代也是300多年,它们在相似的年纪取得了命运的历史性转折。阿育王和君士坦丁都曾召开宗教大集会协调不同教派的纠纷,对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到佛教在世界上的影响略逊于基督教,佛教多神教的特性使其对信徒的约束力比不上一神教的基督教,以及孔雀帝国在世界历史的影响难以同罗马帝国相比,阿育王在本书中的排名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后。


  • 璐村惂鐢ㄦ埛_005QRPE馃惥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年),蒙古大汗(1206—1227年在位)

 蒙古人当之无愧地将13世纪命名为“蒙古世纪”,这个世纪,草原风暴席卷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改变了这些地区的政治版图和文明进程。而成吉思汗,正是这场世纪风暴的发起者,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之名为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尼伦部落勃儿只斤氏族的一个首领之家。当时,蒙古高原上有上百个部落,相互间纠缠在没完没了的仇杀中,而金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使他们成为臣属。

 但这一切因为铁木真的横空出世而彻底改变了。铁木真幼年坎坷,9岁时父亲为仇家毒死,他也一度身陷敌囚。侥幸逃脱之后,投靠曾同其父结盟的克烈部首领王罕,并被王罕收为义子。他利用自己为氏族首领后代的条件,在王罕的帮助下,召集了本族的旧部,逐渐发展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这支队伍在部落争战中遇强愈强,不断发展壮大。铁木真不但是一个天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策略家,这突出体现于他在部落争战中采取联合多数重点打击个别的策略,先后征服了札答喇惕、塔塔尔、克烈、乃蛮等部,成为蒙古高原上战神选出来的霸主。

 1206年,召开了铁木真一生中,也许也是蒙古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会,确立了铁木真为蒙古所有部落的共主,上尊号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人停止了内战,兵锋一致对外。

 在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成吉思汗逐渐摸索到一套治国的方法,在统一蒙古之后,便使这套方法成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固定了下来。他将蒙古人民划分为近百个千户,以千户作为国家行政的基本单位,每个千户同时也是军事和畜牧生产合一的组织,千户之下又划分为百户、十户,有的千户之上还设有万户(但千户不一定代表一千户人家,只不过是一个通称而已,百户、万户也同理)。成吉思汗将各千户分封给他的子弟,他实行的实际是一种军事封建制度。成吉思汗挑选全蒙古最善战和忠诚的青年组成一支大汗本人直接指挥的护卫军(称怯薛),是大汗统治和征战的支柱力量。

 蒙古人原来没有文字。成吉思汗鼓励贵族子弟学习回鹘文字,并用回鹘文字来拼写蒙古语,逐渐形成了蒙古文。成吉思汗将他历次大会所颁布的法令、军令编辑成《札撒大典》,是蒙古第一部成文法。有了文字和法典的蒙古民族更加强大了(不过蒙古相对于周边许多国家来说,仍然是一个“野蛮”民族)。

 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第一个目标是实力相对弱小的西夏,迫使西夏臣服之后,就对曾长期奴役他们的金国开刀了。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举着为祖先复仇的旗号,于1211年发动了战争,如猛虎下山之势的蒙古大军势不可挡,进展十分顺利,会河川一役全歼金军主力,直逼金国首都中都(今北京)。金国皇帝仓皇迁都南下,黄河以北大片土地很快落入蒙古人手中。

 接着,成吉思汗将野性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正处于内乱之中的西辽显然不是朝气蓬勃的蒙古国的对手,成吉思汗的铁骑很快踏平了这个国家。接着,中亚大国花刺子模成了下一个目标,1219年,成吉思汗以其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名出师20万大举进攻,正处在强盛时期的花刺子模的40万军队在成吉思汗大军面前竟不堪一击,几年间这个帝国就灰飞烟灭了。蒙古军队在这次征服中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一个野蛮民族的残忍,所到之处必成荒无人烟的废墟,所破之城必洗劫一空,甚至水掩火烧。

 控制中亚对蒙古的征服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此为基地,蒙古人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土地发起了一次次冲锋。就在征服花刺子模的同时,有一支蒙古远征军沿里海北上进入东欧平原,征服了相互间纷争不断的罗斯诸王公。但成吉思汗的夙愿是征服世仇金国,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又将主要目标放在东亚。要灭金必先断其右臂——西夏。西夏军民顽强抵抗近两年终于被迫接受亡国的命运,但在攻灭西夏的同时成吉思汗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因斑疹伤寒病死于军中。



  • 璐村惂鐢ㄦ埛_005QRPE馃惥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成吉思汗时代仅仅是蒙古帝国征服世界活动的开始,在他的“天下土地广阔河流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尽情去扩大自己的领地”的讲话鼓舞下,他的子孙征服了更辽阔的土地。在中国,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空前的大一统朝代元朝,并加冕为中国皇帝;在西亚,他的另一个孙子旭烈兀灭亡了历时500余年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了伊儿汗国;在东欧和中亚,他的另一个孙子拔都建立了金帐汗国,统治了数不请的王公和部落。后来自称是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儿在中亚建立了帖木儿汗国,帖木儿的后代巴布尔又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这些蒙古帝国的“子帝国”、“孙帝国”们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成吉思汗应列名于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中,恐怕不会有人会提出异议。不过,关系到他的排名高低,还有一些问题应讨论。

 蒙古社会在13世纪初的发展,是否必然会产生一位成吉思汗这样的唯一统治者呢?我认为还不能轻易下定论,蒙古诸部在年复一年的内战中长期由若干强大的部落保持均势,如果没有成吉思汗这样天才的军事家打破这个均势,或许统一的进程会延缓很多年,到时统一的蒙古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又会有很多不同,也许就不能那么顺利地展开征服活动了。

 蒙古人在对外征战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更多的是由于部落骁勇善战的传统还是由于成吉思汗本人的正确领导?我倾向于前者,因为即使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继者们在不同的地区的征服仍所向披靡。但也证明成吉思汗建立的军政制度和他发起的“蒙古精神”在他死后仍有巨大的威力。

 成吉思汗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他确立了一种“大迂回”战术,不直接向敌方阵前挑战,而是通过远距离快速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和突袭来击垮对手。成吉思汗军事生涯的后期主要面对攻城战的难题,他发展了一套以投射炮石为主导的攻城法,屡试不爽。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重视以战养战,不需要大量的后勤供应,当然这是以对被征服地的残酷掠夺为代价的。自古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争,一般是前者占有一定优势,但也不是绝对的优势,蒙古之前最强悍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等,都有过惨败于农耕民族之手的记录。而13世纪的蒙古,显然超越了一切前辈,成吉思汗本人几乎没有被击败过,就他的子孙两代,也只有少数几次在强弩之末时失手的记录。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征服活动,促进了世界版图割据的重组,将一系列长期稳固存在但正在腐朽中的国家从地图上抹去。蒙古人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都不是很长,在他们之后,又有一系列新生力量从这些地区崛起。实际上蒙古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正面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是文化落后、人数少的蛮族,在所征服的地区只能接受被逐渐同化的命运,这使成吉思汗的影响要逊色于广泛传播希腊文明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有确立一种明确而长远的新秩序,这是成吉思汗在本排行榜中没有进入前3名的原因。

 蒙古帝国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征服促使世界各文化板块更密切地联结在同一整体之中,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跨国旅行家大为增加,各个相对隔绝的地理板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为增加了。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因为蒙古人,世界变小了。


  • 白玉盘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君士坦丁大帝应为东罗马皇帝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时的罗马尽管已经迁都到了拜占廷,但毕竟还没有正式分裂,所以这个“东罗马”也无从谈起


  • 冥凰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应该是在其八九十年后才分裂的


2025-08-26 05:28: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


  • 冥凰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君似乎是310左右登位的吧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仔细看看帖子里不就知道了


  • 冥凰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看
那我没记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最爱卓妍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