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硬盘吧 关注:1,613贴子:32,079

给将要进入大学的你们:一个已毕业两年的学长的人生感慨!(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猫扑,挺发人深省的
作者为了理想而做出的选择我自认是做不到,你们呢?


IP属地:泰国1楼2010-06-29 20:13回复
    审核审核……


    IP属地:泰国2楼2010-06-29 20:47
    回复
      2025-05-16 19:59:32
      广告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很多老丄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丄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丄师都在忙些什么。
      老丄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丄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丄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丄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丄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据说老丄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丄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
      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丄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其次是榜样的困惑。在我大一刚开始的时候,班级组织邀请了高年级的优秀学长来给我们介绍他们优秀的经验,这些优秀学长都是甲等奖学金的获得者,都是老丄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每个人讲的重点,都是怎样考好试,怎样通过英语四、六丄级,怎样为计算机过级做准备,要多参加社团活动,而这一切都可以为得奖学金铺垫,为以后的保研和就业增加砝码。大家一致地看法是:拿奖学金是大学学习最好的表现,而最终能够保研、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是最好的结果。当时的自己,也天真的以为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于是我在专业学习上刻苦努力。然而在这样的学习之余,我的内心越来越空虚,我不确定自己要走这个专业的方向,我不确定我的方向是什么,保研、找到好丄工作的确是不错的结果,可是为了追求什么去读研、工作?这些优秀的学长怎么都没有提过自己的理想呢?
      种种的困惑以及缺乏指引,在初到大学的第一个冬天,我的内心和武汉的天气一样寒冷。原本开朗积极的自己,竟然也碰到了郁闷这个词。我在每天写高数作业的时候痛苦异常,我问我自己是不是考虑要换个专业?难道我到了大学里就是这样在解题?(后来才知道,其实当时的自己是过于认真,现在大学里的学生对于平时习题都是抄抄而已,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拼命准备一段时间,然后看看上届的试卷就考过,我自己身边就有同学这么干,但自己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平时下工夫)。我内心的声音在告诉自己这个专业的方向不适合自己,我想过是否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转一个专业。
      


      IP属地:泰国5楼2010-06-29 20:50
      回复

        思想挣扎的痛苦,会逼迫一个人去寻找出路。我开始尝试了解自己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学习。我在新闻部带着相机在武大各个角落跑着;我开始去听更多的人文类讲座,满足内心追逐的疑问。像我在中小学读书那样,去读更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书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的思维开始跳出专业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的内心在那个时候流淌出这样的文字:
        现在, 武大百年的文化底蕴让我开始懂得大学该如何度过,当我坐在教三001听着李敬一老丄师眉飞色舞的激丄情演绎时,当我听着李工真老丄师精辟又不偏激的批判时,当我与台下许多同学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深思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坐在大学里,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梅贻琦老先生的那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而谓大,因有大师而谓大矣。
        就这样,我不断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大学,大一下的时候,一门《武大校史》的选修课和华科姚国华老丄师的《大学重建》【文化立国】两本书,让我找到了期望中的大学和期待中的答案。
        《武大校史》里讲到了武大的过去,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曾经有很多睿智的大师和追求智慧的学子;我才明白八十年代的这里,有一位叫做刘道玉的老校长引领了高校的改革,曾经的武大有诸多学者和青年的学子在这片山水上朝气蓬勃;我才明白原来曾经的大学就是我期望的那样,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消逝了的历史。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丄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丄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丄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IP属地:泰国6楼2010-06-29 20:50
        回复
          五:放弃读研,去做一些真实一点,有实际价值一点的事情!
          大三的时候我面临人生的选择,读研还是工作?我开始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大学都已经这样了,读研究竟会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呢?在了解到一些读研的师兄师姐的情况后。我毅然放弃了读研的想法,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够放弃做团委副书记会给自己带来保研的机会。
          大家一直都以为文凭越高就代表文化层次越高,能力越强,但是真的么?大学里的确有真正做学术的研究生和导师,我也深深地佩服这些在浮躁的气息中坚守内心的学者们。但是我觉得这个比例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很少很少,我在大学里了解到,很多研究生的生活是这样过的:
          读研第一年,给导师在外出差跑项目,第二年来找工作,拿个研究生文凭,我们可以称之为出差型研究生。
          读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导师翻译国外的英文文献,每天从事翻译工作,我们称之为翻译型研究生。
          读研期间给导师的项目打工,美其名曰项目锻炼,可是有多少导师的项目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都是导师拿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老丄师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的原因。我们可以称这类研究生为打工型研究生,如果还要具体些,那就是廉价打工型。
          读研期间只为发表论文(文科学生中这种例子似乎更多些),明白目前潜规则的人都明白,如今只要你给什么核心刊物交上多少钱,他就给你发表文章。我看到有一家专门做媒体调查的机构,调查这个“市场”的结果,发现规模已经超过每年十亿元。有了这些paper,你就会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好处,这种风气已经蔓延到了本科生的奖学金评比,很多人花上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去发表论文,为什么?因为可以带来荣誉,因为可以为保研加分!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研究生成为码字型研究生,他们所做的工作不过就是剪刀加浆糊,再浪费一堆白纸!
          我听过很多研究生抱怨:导师根本就不关心他们的发展前途,只是为了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忙于赚钱;
          我也听说过很多研究生为了导师分配的任务紧急而整天烦躁,在迫不得已中妥协;
          我也见过在实验室聊天、打游戏的研究生,在毕业时找工作看公司需要什么专业方向就把自己专业改成什么那个方向的研究生。
          我见过整天从事码字工作,制造垃圾论文的研究生;
          我还见过有极少数的研究生敢于冲破这种体制的束缚,在读研期间离开校园到一些公司实习,导师却因此扣掉了他们的奖学金和读研补助金。
          清华大学的王垠在退学申请中曾经如此写道:怪不得有的院士想尽办法也要多收学生,宁愿自己帮学生出学费也要他进来,因为学生就是财源。paper可以带来基金,可以在美国买小车洋房,没有基金就让学生干活吧。一个月几百块钱吊着一条命在那里为你拼命,谁叫他们想要那个博士学位呢!学生毕业出国了,对他好一点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网,互相引用paper,互相夸奖。只要你说得到“国外专家”的肯定,别人还能说你什么?
          可是读研应该是这样么?当导师为了项目、课题和金钱在忙碌的时候,他还有时间来传业授道解惑么?当研究生都在为导师忙碌打工的时候,他们以后的前途、人生谁来负责?
          而且,两年的研究生,第一年学“基础课”,第二年“找工作”,这样的研究生到底研究个啥?研究生年复一年的大量扩招,真的是想“提高学术水平”还是提高借名“经济效益”?
          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只是在培养一个又一个的打工仔,而不是会独立思考的创造型人才!他们有些人出来后可能会有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们会有一份幸福的生活么?我很怀疑。其实很多单位里根本就不欢迎研究生,研究生找工作,不见得比本科生更容易。
          认识到这样的读研现状之后,我想自己没有必要再去自欺欺人混个研究生的文凭。文凭可能会给我贴上一个光鲜的称号,但是这个光鲜的称号有一点实际作用么?会对我的能力锻炼、人生发展有实际的意义么?对于我追求人生的幸福有意义么?没有!
          无独有偶,同寝室的另外两个好友也放弃了保研的机会,选择直接工作。因为我们共同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糊弄自己的人生!与其在宝贵的青年时代为自己“贴金”换取一个华而不实的研究生外衣,不如走进企业经受锻炼更让自己的内心踏实!与其在迫不得已中向导师和制度屈服,不如自主选择人生、培养自我!与其花了很多时间创造一些无用的论文,不如去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一点真正的价值!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个网络通讯企业,从事营销工作。我梦想着能够积累从事实业的经验,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既然我不能从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去做学问探索真理和智慧,那就走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吧。
          六、我为什么放弃从事实业的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做教育?
          从去年六月毕业到今所年九月,我从公司的内销办事处调回外销工作,工作的表现取得了同事和老板的一致认可,在十月即将远赴海外,负责公司市场最大的一个国家。然而在此时,我经过毕业一年多,对于自己人生的再一步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毅然放弃了这个“钱途远大”的机会,决心到一个山村中很小的私立学堂从事教育工作。同事说我被洗脑了,老板执意挽留,要我慎重考虑自己的事业前途,朋友担心是我一时心血来潮,家人说你怎么能从一个工资高的地方跳槽去一个工资低的学堂教书,变傻了?是我鬼迷心窍了?还是究竟另有原因?
          


          IP属地:泰国10楼2010-06-29 20:51
          回复

            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武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丄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 “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很多老丄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丄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丄师都在忙些什么。
            老丄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丄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丄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丄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丄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据说老丄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丄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
            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丄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IP属地:泰国15楼2010-06-29 20:55
            回复

              其次是榜样的困惑。在我大一刚开始的时候,班级组织邀请了高年级的优秀学长来给我们介绍他们优秀的经验,这些优秀学长都是甲等奖学金的获得者,都是老丄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每个人讲的重点,都是怎样考好试,怎样通过英语四、六丄级,怎样为计算机过级做准备,要多参加社团活动,而这一切都可以为得奖学金铺垫,为以后的保研和就业增加砝码。大家一致地看法是:拿奖学金是大学学习最好的表现,而最终能够保研、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是最好的结果。当时的自己,也天真的以为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于是我在专业学习上刻苦努力。然而在这样的学习之余,我的内心越来越空虚,我不确定自己要走这个专业的方向,我不确定我的方向是什么,保研、找到好丄工作的确是不错的结果,可是为了追求什么去读研、工作?这些优秀的学长怎么都没有提过自己的理想呢?
              种种的困惑以及缺乏指引,在初到大学的第一个冬天,我的内心和武汉的天气一样寒冷。原本开朗积极的自己,竟然也碰到了郁闷这个词。我在每天写高数作业的时候痛苦异常,我问我自己是不是考虑要换个专业?难道我到了大学里就是这样在解题?(后来才知道,其实当时的自己是过于认真,现在大学里的学生对于平时习题都是抄抄而已,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拼命准备一段时间,然后看看上届的试卷就考过,我自己身边就有同学这么干,但自己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平时下工夫)。我内心的声音在告诉自己这个专业的方向不适合自己,我想过是否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转一个专业。
              思想挣扎的痛苦,会逼迫一个人去寻找出路。我开始尝试了解自己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学习。我在新闻部带着相机在武大各个角落跑着;我开始去听更多的人文类讲座,满足内心追逐的疑问。像我在中小学读书那样,去读更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书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的思维开始跳出专业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的内心在那个时候流淌出这样的文字:
              现在, 武大百年的文化底蕴让我开始懂得大学该如何度过,当我坐在教三001听着李敬一老丄师眉飞色舞的激丄情演绎时,当我听着李工真老丄师精辟又不偏激的批判时,当我与台下许多同学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深思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坐在大学里,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梅贻琦老先生的那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而谓大,因有大师而谓大矣。
              就这样,我不断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大学,大一下的时候,一门《武大校史》的选修课和华科姚国华老丄师的《大学重建》【文化立国】两本书,让我找到了期望中的大学和期待中的答案。
              《武大校史》里讲到了武大的过去,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曾经有很多睿智的大师和追求智慧的学子;我才明白八十年代的这里,有一位叫做刘道玉的老校长引领了高校的改革,曾经的武大有诸多学者和青年的学子在这片山水上朝气蓬勃;我才明白原来曾经的大学就是我期望的那样,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消逝了的历史。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丄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丄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丄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IP属地:泰国16楼2010-06-29 20:55
              回复

                大三的时候我面临人生的选择,读研还是工作?我开始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大学都已经这样了,读研究竟会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呢?在了解到一些读研的师兄师姐的情况后。我毅然放弃了读研的想法,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够放弃做团委副书记会给自己带来保研的机会。
                大家一直都以为文凭越高就代表文化层次越高,能力越强,但是真的么?大学里的确有真正做学术的研究生和导师,我也深深地佩服这些在浮躁的气息中坚守内心的学者们。但是我觉得这个比例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很少很少,我在大学里了解到,很多研究生的生活是这样过的:
                读研第一年,给导师在外出差跑项目,第二年来找工作,拿个研究生文凭,我们可以称之为出差型研究生。
                读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导师翻译国外的英文文献,每天从事翻译工作,我们称之为翻译型研究生。
                读研期间给导师的项目打工,美其名曰项目锻炼,可是有多少导师的项目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都是导师拿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老丄师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的原因。我们可以称这类研究生为打工型研究生,如果还要具体些,那就是廉价打工型。
                读研期间只为发表论文(文科学生中这种例子似乎更多些),明白目前潜规则的人都明白,如今只要你给什么核心刊物交上多少钱,他就给你发表文章。我看到有一家专门做媒体调查的机构,调查这个“市场”的结果,发现规模已经超过每年十亿元。有了这些paper,你就会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好处,这种风气已经蔓延到了本科生的奖学金评比,很多人花上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去发表论文,为什么?因为可以带来荣誉,因为可以为保研加分!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研究生成为码字型研究生,他们所做的工作不过就是剪刀加浆糊,再浪费一堆白纸!
                我听过很多研究生抱怨:导师根本就不关心他们的发展前途,只是为了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忙于赚钱;
                我也听说过很多研究生为了导师分配的任务紧急而整天烦躁,在迫不得已中妥协;
                我也见过在实验室聊天、打游戏的研究生,在毕业时找工作看公司需要什么专业方向就把自己专业改成什么那个方向的研究生。
                我见过整天从事码字工作,制造垃圾论文的研究生;
                我还见过有极少数的研究生敢于冲破这种体制的束缚,在读研期间离开校园到一些公司实习,导师却因此扣掉了他们的奖学金和读研补助金。
                清华大学的王垠在退学申请中曾经如此写道:怪不得有的院士想尽办法也要多收学生,宁愿自己帮学生出学费也要他进来,因为学生就是财源。paper可以带来基金,可以在美国买小车洋房,没有基金就让学生干活吧。一个月几百块钱吊着一条命在那里为你拼命,谁叫他们想要那个博士学位呢!学生毕业出国了,对他好一点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网,互相引用paper,互相夸奖。只要你说得到“国外专家”的肯定,别人还能说你什么?
                可是读研应该是这样么?当导师为了项目、课题和金钱在忙碌的时候,他还有时间来传业授道解惑么?当研究生都在为导师忙碌打工的时候,他们以后的前途、人生谁来负责?
                而且,两年的研究生,第一年学“基础课”,第二年“找工作”,这样的研究生到底研究个啥?研究生年复一年的大量扩招,真的是想“提高学术水平”还是提高借名“经济效益”?
                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只是在培养一个又一个的打工仔,而不是会独立思考的创造型人才!他们有些人出来后可能会有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们会有一份幸福的生活么?我很怀疑。其实很多单位里根本就不欢迎研究生,研究生找工作,不见得比本科生更容易。
                


                IP属地:泰国20楼2010-06-29 20:55
                回复
                  2025-05-16 19:53:32
                  广告

                  认识到这样的读研现状之后,我想自己没有必要再去自欺欺人混个研究生的文凭。文凭可能会给我贴上一个光鲜的称号,但是这个光鲜的称号有一点实际作用么?会对我的能力锻炼、人生发展有实际的意义么?对于我追求人生的幸福有意义么?没有!
                  无独有偶,同寝室的另外两个好友也放弃了保研的机会,选择直接工作。因为我们共同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糊弄自己的人生!与其在宝贵的青年时代为自己“贴金”换取一个华而不实的研究生外衣,不如走进企业经受锻炼更让自己的内心踏实!与其在迫不得已中向导师和制度屈服,不如自主选择人生、培养自我!与其花了很多时间创造一些无用的论文,不如去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一点真正的价值!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个网络通讯企业,从事营销工作。我梦想着能够积累从事实业的经验,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既然我不能从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去做学问探索真理和智慧,那就走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吧。
                  六、我为什么放弃从事实业的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做教育?
                  从去年六月毕业到今所年九月,我从公司的内销办事处调回外销工作,工作的表现取得了同事和老板的一致认可,在十月即将远赴海外,负责公司市场最大的一个国家。然而在此时,我经过毕业一年多,对于自己人生的再一步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毅然放弃了这个“钱途远大”的机会,决心到一个山村中很小的私立学堂从事教育工作。同事说我被洗脑了,老板执意挽留,要我慎重考虑自己的事业前途,朋友担心是我一时心血来潮,家人说你怎么能从一个工资高的地方跳槽去一个工资低的学堂教书,变傻了?是我鬼迷心窍了?还是究竟另有原因?
                  1. 我缺钱么?我们的社会缺钱么?我的人生需要去做一件没人需要的事情吗?
                  现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着物质的财富,每一个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的追逐着。特别是我在深圳工作,这个节奏很快的城市就是金钱驱动的城市。每一次,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我都会留意下那些等车的和街上走过的人们,很多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疲惫。大家都在追求金钱以为会带来幸福,可是为什么都这么不快乐?
                  望着车外的人们,我就问我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跟他们一样? 我问自己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是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是,我想幸福于我而言,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开心有价值的工作并能保障物质生活,一个和睦的家庭。并能把这个幸福的圈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推广,那么我实业的梦想能够带给自己幸福和更多的人幸福么?
                  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的企业,华为、联想、等等,人们已经创造积累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优越。而我们却越来越齐心协力地追求金钱,我们创造了很高的GDP,但同时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大都市白领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每况日下,都市女性白领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市人在物质富足的表象里精神匮乏,借以酒吧、网络游戏、聚餐等打发时间,青少年儿童以及高校大学生自杀比率升高,流行文化越来越庸俗甚至恶俗化,以及我在大学所碰到的种种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靠追求金钱可以么?
                  而这些问题却很实在地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幸福。但这一切,靠钱都不能解决,是要靠文化,靠智慧。如果金钱可以解决,那我们可以用钱买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可以买来家庭的幸福和谐,可以买来优秀的文化,我当然应该多赚钱。可惜这一切都买不来。
                  


                  IP属地:泰国21楼2010-06-29 20:55
                  回复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国家破亡而文化存在的民族,一定可以恢复国家(比如以色列),但一个文化破亡了的民族,无一例外地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比如古巴比伦等。而正是由于这些精髓的传统文化丢失,我们的社会才变得越来越千奇百怪。
                    学校缺乏真正的教育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盲目逐利、精神空虚、各种社会问题曾出不穷,传统文化精髓遗失,后面两者又反过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此的恶性循环回把我们带向哪里?我们的后代将会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
                    究竟是这个社会在疯狂地走向一个危险的境地,还是我是一个疯子在危言耸听?
                    3. 为中华之崛起做教育
                    考虑到如此的地步,我对于自己做实业的想法又发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对于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深地担忧。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写下《少年中国说》,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只有从教育上去入手,培养优秀和有良知的公民及社会领袖,我们才有希望去改变我们社会中丑恶的一面,才能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健康、幸福地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才能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因此我决定走进大山,去一个小小的私立学校做一名普通老丄师,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武修身,传播智慧。为我热爱的这个国家,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自己,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唯有文化方能立国,唯有真正的教育才能树人!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
                    注:没有想到文章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在此说明下——由于体制内教育的失败,我不可能加入任何一所官办的应试学校来实现自己做真正教育的理想,而选择了在大山里的这所私立精英学堂(别误会,不是农村支教,那样我再努力也只是为体制培养几个低级打工仔),不提学堂名字的原因,是因为避免有人说我是商业炒作(毕竟是私立的),玷污了这个神圣的教育理想。同时,这所学堂目前因为超前的教育理念,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力已波及全国,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先进教育的一个范例,因此我也不想借名生辉,借学堂出名。我更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来让学堂因我而更荣耀而非相反。希望大家理解。
                    另外,我开始新的工作才两个月。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感觉,相对于我一贯的“顺风顺水”,我在这里明显感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思想的浅薄。相比一起工作的,跟我同年毕业的同事和朋友,我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差异,我需要有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和完善自己。但是,这反而让我更加高兴,更加认定了自己选择的正确: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不断提高的地方,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教育强国之梦----去不断提高自己和需要我帮助提高的人。
                    写这篇文章目的有两个:
                    1. 能够唤醒大学里沉睡的一部分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助者天助之。
                    2. 引起更多的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
                    我们不能因为老丄师、大学和社会对我们不负责任就放任自流,相反正因为学校和社会没有为我们负责,我们更要加倍地为自己负责,更要认真地思考和选择自己人生。如若能达到此两者,足矣,谢谢各位。


                    IP属地:泰国23楼2010-06-29 20:55
                    回复
                      这个贴骂了太多人,也是事实。其实大家也都知道


                      24楼2010-06-29 22:29
                      回复
                        • 211.136.115.*


                        25楼2010-06-30 13:15
                        回复
                          沉默是金 保持沉默


                          26楼2010-06-30 14:04
                          回复
                            没那么复杂,,争者自争,堕者自堕
                            当然,教育系统的问题,的确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几乎是一种模式了。。


                            27楼2010-06-30 14:18
                            回复
                              2025-05-16 19:47:32
                              广告
                              


                              IP属地:重庆28楼2010-06-30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