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游戏”有规则
那么,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更改名称是如何规定的呢?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名称进行了规范限制,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①100名以上正教授;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大学校名的商标注册
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学院也面临一个难题,因为作为核心内容和资产的“鲁东”已经在2005年03月28日被商标投资人申请注册,与其相似的事例还有“济大”商标等等。
目前我国学校更名一般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形式进行,很少有人想到要提前或同期进行商标注册保护,这些学校在更名前本可以查询一下同类商标(第41类)是否已注册,但是这些学校因为不了解商标相关法规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想问众多更名的院校,你们校名商标注册了吗?
一改就能成名校乎?
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这大概能成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更换一次名字,元气都损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并不是看它的校名是否显赫、有气派,而是看它能否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不影响它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地位,仅仅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0多位。盛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未听说他们想把学院改为大学。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如今已成名校,但始终不把“农工”二字去掉,因为这个校名已经成了响亮的名字。
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
某些高校提升自己的影响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去年庆祝学校建校49周年,今年就是庆祝建校100周年,如2002年江苏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然而当中除了南京大学外其他高等学校才刚重新合并组建1年,仅仅是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并于2002年举办百年校庆。这样现象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包括很多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人也很难客观判断某所学校的真实实力。
那么,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更改名称是如何规定的呢?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名称进行了规范限制,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①100名以上正教授;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大学校名的商标注册
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学院也面临一个难题,因为作为核心内容和资产的“鲁东”已经在2005年03月28日被商标投资人申请注册,与其相似的事例还有“济大”商标等等。
目前我国学校更名一般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形式进行,很少有人想到要提前或同期进行商标注册保护,这些学校在更名前本可以查询一下同类商标(第41类)是否已注册,但是这些学校因为不了解商标相关法规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想问众多更名的院校,你们校名商标注册了吗?
一改就能成名校乎?
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这大概能成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更换一次名字,元气都损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并不是看它的校名是否显赫、有气派,而是看它能否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不影响它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地位,仅仅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0多位。盛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未听说他们想把学院改为大学。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如今已成名校,但始终不把“农工”二字去掉,因为这个校名已经成了响亮的名字。
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
某些高校提升自己的影响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去年庆祝学校建校49周年,今年就是庆祝建校100周年,如2002年江苏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然而当中除了南京大学外其他高等学校才刚重新合并组建1年,仅仅是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并于2002年举办百年校庆。这样现象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包括很多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人也很难客观判断某所学校的真实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