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图片吧 关注:2,576贴子:96,894
  • 7回复贴,共1

女子贞操观念的由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刘达临 胡宏霞
《中华历史的大隐私》


1楼2010-06-27 16:16回复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迅速发展了,是好事吗?是好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了,是好事吗?是好事。有了剩余产品就使社会转向私有制,与原始公有制相比,私有制也是一个历史进步。可是,人类任何巨大的历史进步都是以某些方面的退步为代价的,女子沦为男子的附庸就是这种代价之一。
         女子沦为男子的附庸,妻子要为丈夫尽许多义务。其中最主要的有二:一是为丈夫生儿育女,“事宗庙”,“广继嗣”;二是为丈夫恪守贞操。
         贞操观念的产生和私有制有密切联系。在原始社会实行群婚杂交的情况下,当然谈不上什么贞操。在私有制和男权社会出现以后,妻子是丈夫的私有财产,那么当然不允许别人来染指。更重要的是,丈夫为了能把自己的私有财产传给确是出自自己血统的子女,所以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妻妾再和别的男子发生*关系,否则,自己的私有财产岂不是落入“他姓”、“野种”之手了?
         所以,贞操的起源和本质只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男子对居于附庸地位的女子的要求,而女子不可能反过来要求男子。这是因为,被统治者不能要求统治者;而且,男人三妻四妾、拈花惹草并不影响父系家庭的血统继承关系。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只听说有“不贞之妇”,却未听过有所谓“不贞之夫”;男子与妻子以外的女子发生*关系往往被认为是“*韵事”,即使认为不好,充其量也只是“失德”,却没有人指为“不贞”。直到现代,人们也还常讲女子的“贞操”,而没有人讲男子的“贞操”。“失身”一词也是专对女性的,女子如果“失身”,即使是被施暴,自己毫无过错,那也永远是个“不干净的女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2楼2010-06-27 16:17
    回复
      2025-09-01 09:4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女子地位的沉沦
           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些9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女子*塑像,它突出了女子的乳房部位和怀孕的腹部,歌颂女性生育的功劳。在这个馆里也陈列了一些1000年来的裸女跪姿陶俑和舞妓、乐妓陶俑,这两类展品明显地反映出历史上妇女地位从崇高到沉沦的巨大变化。
           原始社会是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中,女子备受尊崇,其原因除了女子有生育之功外,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在原始社会,男女的自然分工是,男子主要从事狩猎,女子主要从事采集,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男子的狩猎收获不多,往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而女子的采集所获则比较稳定,男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女子。同时,在群婚杂交的情况下“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也加强了妇女的地位。
           可是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了,男子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占优势。由于作战主要是男子的事,打仗就会有战俘,生产力的发展使俘虏能创造剩余价值,这当然都归男人所有。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狩猎的收获多了,一时吃不完的猎物可以畜养起来,于是出现了畜牧业,由于狩猎主要是男人的事,畜牧业当然也归男人掌握。多余的牲畜可以换物,这种商业活动又是以男人为主。在农业方面,要用牛犁地,牛的驯养、犁地工具等等又都是男人掌握的。男子由于经济地位的改变而高高在上,妇女就沉沦下去变成男子的附庸了。


      3楼2010-06-27 16:18
      回复
        贞节牌坊下的呜咽
             妻子要为丈夫恪守贞操,不仅要在丈夫生前,还要在丈夫死后,这就是夫死守节,不可再嫁。有的女子守寡时还不到20岁,也要一辈子守空房,这真是太残酷了。有时,守寡了五六十年,儿子又做了官,就申请朝廷旌表,立一个贞节牌坊。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性禁锢的愈演愈烈,这种事也越来越多。如果看一下《古今图书集成》,其中“闺节”、“闺烈”两部中的“节妇”、“烈女”,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竟达万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省休宁县就有2200多人。在中国大地上,除民居外,另有两种建筑几乎是无处不在,一是庙宇,二是贞节牌坊。至今在安徽歙县还有一个牌坊群,有明、清时代的牌坊近20座,其风格、布局为世界所少有,其中大部分与贞节有关,并建有烈女祠。在这些牌坊下面,不知埋着多少女子的血和泪。
             寡妇守节是非常痛苦的。清代的《志异续编》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年轻女子,年少守寡,矢志守节,每到中夜,孤眠独宿,辗转不眠,就拿一包铜钱撒在地下,然后俯身去一一捡起,再撒再捡,直到疲倦极了,才去就寝,60余年,天天如此。到了80多岁时,她以这包铜钱出示儿孙,表示守节不易,而自己无愧于心,这时这包钱已磨得光亮如镜了。
             鲁迅曾愤怒鞭挞这吃人的旧礼教。旧礼教吃人,真是一点不假。


        4楼2010-06-27 16:19
        回复
          封建统治者为何要提倡女子守节
               宋代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对女子守节这么重视呢?这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妻子为夫守节,就等于臣子为君尽忠,这都是维护封建伦常的要害,它们都是联在一起的。
               从宋代直至明、清,家庭、官府对“失贞”的女子要严加惩罚,轻则赶出族门,重则施以沉潭、火烧甚至凌迟处死等酷刑。清乾隆时,山西有个姓李的人,是个“隐官”者,即无性功能。他娶妻陈氏,陈氏不安于室,常常逃回娘家。有一天,她的父亲陈继善亲自把她送回婿家,然后回去,可是走到半路,女儿又跑回来了。陈继善气得不得了,就活活把女儿缢死。这类事在封建社会并不少见。
               封建社会中有些父亲竟然如此残酷,是因为如果女儿丧失贞节,是全家的奇耻大辱,将生不如死。相反,如果女儿恪守贞节,则光宗耀祖。清代学者方苞写过一篇《康烈女传》,康烈女是个商人的女儿,许配给贫家之子张京,还未过门张京就死了,此女就以张家媳自居,上吊自杀身死。张家原是个破落之家,张京的父亲品行又不好,本来人们是看不起他们的。但是由于康烈女这一死,张家马上身价百倍,在京师出了名。由此可见官府弘扬表彰力量之强大,社会舆论力量之强大。正是因为女子守节或殉夫能使整个家族出名、得益,所以都要以女子作为牺牲品了。


          5楼2010-06-27 16:19
          回复


            IP属地:天津6楼2010-06-27 19:44
            回复
              顶起
              看一看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7楼2010-07-31 02:24
              回复
                社会对男子的贞操有没有要求?


                8楼2011-05-10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