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大学生身份很吃香,即使是专科毕业也能够够获得“包分配”,但当高学历人才持续增加,别说是专科学历了,连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也不占太多优势了,而研究生学历才能在就业、生活等方面中“吃香”。

大学生毕业后,考研也逐渐成为了“首选”,但随着考研人数不断增多,光是2022年考研人数便高达457万人,这也让很多学生直呼“太卷了”,与之而来的便是“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成大势所趋?名校生高分低报的背后,满是无奈和现实!
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报考研究生,但真正能上岸的却是有限的,虽说各大高校扩招研究生,但反而让考研变得更加激烈,而部分考生为了增加自身上岸几率,“逆向考研”也成了大势所趋?

按照正常情况下,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多数都会选择报考同等层次的院校,很少会有选择双非院校的,但随着“考研热”的愈演愈烈,每年都有较多的名校生高分低报,甚至是扎堆报考双非院校,这也让人不禁疑惑:考研都这么卷了,等到工作又该如何?
而且名校生报考双非院校的话,也让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增加了诸多的竞争力,但自身考又考不上名校,也可谓是“进退两难”了,但其实名校生高分低报的背后,满是无奈和现实。

大学生毕业后,考研也逐渐成为了“首选”,但随着考研人数不断增多,光是2022年考研人数便高达457万人,这也让很多学生直呼“太卷了”,与之而来的便是“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成大势所趋?名校生高分低报的背后,满是无奈和现实!
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报考研究生,但真正能上岸的却是有限的,虽说各大高校扩招研究生,但反而让考研变得更加激烈,而部分考生为了增加自身上岸几率,“逆向考研”也成了大势所趋?

按照正常情况下,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多数都会选择报考同等层次的院校,很少会有选择双非院校的,但随着“考研热”的愈演愈烈,每年都有较多的名校生高分低报,甚至是扎堆报考双非院校,这也让人不禁疑惑:考研都这么卷了,等到工作又该如何?
而且名校生报考双非院校的话,也让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增加了诸多的竞争力,但自身考又考不上名校,也可谓是“进退两难”了,但其实名校生高分低报的背后,满是无奈和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