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词。许多用人单位在面试的时候,总会带一句:“你的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许多求职者即使取得了硕士学位,哪怕所在读院校是一个“双一流”大学。可能也会因为前置学历为非名校而被拒。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否公平,又或者是否涉及歧视?
首先,回答所谓的歧视。何为歧视?根据词条的解释,歧视为:“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看起来很绕,但是换句话就是,一个人再通过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一样东西,其他人对这个东西进行了不平等的对待。所以,社会上所谓的学历歧视是不严谨的,因为学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获取的。但是第一学历的歧视,确是存在的,因为时间不可能倒流。一个人后天再如何优秀,也无法改变出身。
那么还有个问题,第一学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翻阅教育部官网时,教育部明确了以下这句话: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很神奇不是么?教育部都发文表示从未有“第一学历”的概念。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第一学历”指的是你拿到的第一个学历,那岂不是小学也算?如果按照“第一”这个概念换着理解,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所获得的最高学历?毕竟“第一”嘛。但是这两个解释实际上在用人单位那里并行不通,他们拒绝你的理由并不是你有没有读过小学,又或者说你是不是已经读了研究生。他们反而会去纠结你是专科还是本科,本科的话,还会纠结是不是985或者211。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你当年有没有考上大学?或者你当年的高考成绩怎么样?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这种“歧视”是合理的么?
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层面。为什么“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一直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是因为企业的不公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求职者之间的“内卷”造成的?
你可能网上会经常遇到类似的帖子“一个二本研究生和双一流本科生,哪个更优秀?”通常来说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所以下面基本上都是“口水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我曾经的努力是不能被忽视的!换个角度,你当年高三拼死拼活地读书,最后进一个不错的一本大学。结果你的同桌“大聪明”天天上课睡觉,于是考了一个专科。随后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又通过成考拿到了非全的本科文凭。结果“大聪明”同学凭着非全的本科证进了一家还不错的企业,而你虽拥有“双一流”本科毕业证,确找工作频频碰壁。那一刻你觉得公平么?你找用人部门理论,说:“他当年很差的啊,连本科都没考上,你们凭什么认为他比我优秀?”结果用人部门拿出教育部反过来拿出上面的措辞来应付你。最为曾经优等生的你,你觉得服气么?你认为公平么?
我们都说,一切东西存在即合理。哪怕像“第一学历”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个歧视的背后其实是两派人的争论。“第一学历”的问题通常不能全怪于企业。企业因为每天会受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为了筛选,择优,自然会将学校考虑在内。同样,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聪明”同学。可能早期走了弯路,但是之后的“浪子回头”也让他变得优秀起来。面试中的其他技能可能也受到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时候,“第一学历”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相反,很多时候走不出来的反而是曾经“优秀的你”,想要靠曾经的辉煌,吃老本吃到什么时候呢?
首先,回答所谓的歧视。何为歧视?根据词条的解释,歧视为:“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看起来很绕,但是换句话就是,一个人再通过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一样东西,其他人对这个东西进行了不平等的对待。所以,社会上所谓的学历歧视是不严谨的,因为学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获取的。但是第一学历的歧视,确是存在的,因为时间不可能倒流。一个人后天再如何优秀,也无法改变出身。
那么还有个问题,第一学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翻阅教育部官网时,教育部明确了以下这句话: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很神奇不是么?教育部都发文表示从未有“第一学历”的概念。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第一学历”指的是你拿到的第一个学历,那岂不是小学也算?如果按照“第一”这个概念换着理解,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所获得的最高学历?毕竟“第一”嘛。但是这两个解释实际上在用人单位那里并行不通,他们拒绝你的理由并不是你有没有读过小学,又或者说你是不是已经读了研究生。他们反而会去纠结你是专科还是本科,本科的话,还会纠结是不是985或者211。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你当年有没有考上大学?或者你当年的高考成绩怎么样?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这种“歧视”是合理的么?
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层面。为什么“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一直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是因为企业的不公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求职者之间的“内卷”造成的?
你可能网上会经常遇到类似的帖子“一个二本研究生和双一流本科生,哪个更优秀?”通常来说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所以下面基本上都是“口水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我曾经的努力是不能被忽视的!换个角度,你当年高三拼死拼活地读书,最后进一个不错的一本大学。结果你的同桌“大聪明”天天上课睡觉,于是考了一个专科。随后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又通过成考拿到了非全的本科文凭。结果“大聪明”同学凭着非全的本科证进了一家还不错的企业,而你虽拥有“双一流”本科毕业证,确找工作频频碰壁。那一刻你觉得公平么?你找用人部门理论,说:“他当年很差的啊,连本科都没考上,你们凭什么认为他比我优秀?”结果用人部门拿出教育部反过来拿出上面的措辞来应付你。最为曾经优等生的你,你觉得服气么?你认为公平么?
我们都说,一切东西存在即合理。哪怕像“第一学历”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个歧视的背后其实是两派人的争论。“第一学历”的问题通常不能全怪于企业。企业因为每天会受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为了筛选,择优,自然会将学校考虑在内。同样,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聪明”同学。可能早期走了弯路,但是之后的“浪子回头”也让他变得优秀起来。面试中的其他技能可能也受到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时候,“第一学历”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相反,很多时候走不出来的反而是曾经“优秀的你”,想要靠曾经的辉煌,吃老本吃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