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颗粒的海绵选择,可以说每一位颗粒痴迷爱好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以本人主打的生胶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对于选择颗粒的原因,想必一半以上的球友因为其下沉的弧线。那么海绵的厚度,硬度和下沉程度之间又有着何样的关系呢?
想说一个生胶爱好者们一个公认的观点———“打得越透球越沉”,这样以来就把下沉直接和海绵的通透程度挂钩了。下面我从厚度和硬度两方面拆解!
1.厚度
海绵越薄越易透,越容易打出下沉的弧线。那是不是生胶的海绵越薄越好呢?答案一定是不。虽说薄海绵会使海绵易透,但也会造成因对来球的缓冲不足造成触球后的二次调整不到位造成失误。尤其在进攻手法里,经常因为海绵薄导致缓冲时间不足,导致来不及压板面进行弧线控制。再有就是薄海绵提供回球弧线长度不足,致使当被逼至中台时,反手对攻因弧线过短而失误。最后就是对于横板握拍爱好者,薄海绵生胶造成和反胶面的重量差异,致使拍子整体重心不再居中,而是向反胶面偏移,从而减小反胶面的底劲,以及放大了球拍的震手感。
2.硬度
海绵越软越容易透,越容易打出下沉的弧线。但同理,海绵也不是越软越好,海绵的柔软伴随着速度上限的降低,当速度低到一定程度,即使下沉也无法将对手顶住,对手可以轻松的将弧线再次挂起,威胁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可以在保证速度下限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尽量软、厚的海绵。这样兼顾了下沉与稳定。以上是本人对海绵选择的些许拙见,还望大家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我们评论区见!

对于选择颗粒的原因,想必一半以上的球友因为其下沉的弧线。那么海绵的厚度,硬度和下沉程度之间又有着何样的关系呢?
想说一个生胶爱好者们一个公认的观点———“打得越透球越沉”,这样以来就把下沉直接和海绵的通透程度挂钩了。下面我从厚度和硬度两方面拆解!
1.厚度
海绵越薄越易透,越容易打出下沉的弧线。那是不是生胶的海绵越薄越好呢?答案一定是不。虽说薄海绵会使海绵易透,但也会造成因对来球的缓冲不足造成触球后的二次调整不到位造成失误。尤其在进攻手法里,经常因为海绵薄导致缓冲时间不足,导致来不及压板面进行弧线控制。再有就是薄海绵提供回球弧线长度不足,致使当被逼至中台时,反手对攻因弧线过短而失误。最后就是对于横板握拍爱好者,薄海绵生胶造成和反胶面的重量差异,致使拍子整体重心不再居中,而是向反胶面偏移,从而减小反胶面的底劲,以及放大了球拍的震手感。
2.硬度
海绵越软越容易透,越容易打出下沉的弧线。但同理,海绵也不是越软越好,海绵的柔软伴随着速度上限的降低,当速度低到一定程度,即使下沉也无法将对手顶住,对手可以轻松的将弧线再次挂起,威胁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可以在保证速度下限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尽量软、厚的海绵。这样兼顾了下沉与稳定。以上是本人对海绵选择的些许拙见,还望大家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我们评论区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