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艺术天才吧 关注:44贴子:2,029
  • 7回复贴,共1

凡高传《渴望生活》 作者:欧文 斯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6-01-27 17:10回复
    渴望生活——梵高传 

    作者:欧文·斯通 

    怎能忘记梵高?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丹青妙手无人能识,厄运是他永远的朋友,大多数时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努力从要淹没他的滚滚波涛中,抬起高贵的头,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国度,这个国度里,有旋转着的星光,有被风吹乱的柏树,有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麦田。正是这个理想国度支持着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时,对生命仍是充满着最质朴的热爱。当星夜中流光闪烁,这位疯狂的天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美,更富于创造力与无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向日葵》不止是向日葵,而是他燃烧着的灵魂。那一片灿烂的金黄,温暖得令人心痛。


    2楼2006-01-27 17:11
    回复
      2025-08-29 12:5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 言

         正值《渴望生活》出版十一周年之庆,袖珍本版决定刊印。这给予我双重的喜悦:在一个每年出版上万册新书的国家里,一本小说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十年,仍然引起读者持久的兴趣,是不多见的;另一重喜悦是,文森特·凡·高和他的传记故事现在将呈献给广大的袖珍本读者,其代价不过是几根棒糖或一张三流影院的票子而已。这是书籍出版的革命,在我整个写作生涯中,对此一直昂首以待。
        
        人们向我问过无数次:"他的姓名如何发音?"文森特·凡·高是荷兰人, 因此专门性的正确发音应该是 Van HchuuChCh,美国人几乎无法发这个音。由于他的创造性绘画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法国进行的,故而他的名字有时候就念成法语的VanGOgh。然而,在我们国内,无需使用这些困难的发音,我们可以简单地叫他作文森特·凡·高,而且这是完全正确的。
        
        凡·高早已被带进了千百万美国人的心中,极大多数美国人把他看作是一位亲密的朋友。他短促的一生中超人地斗争和更为超人地征服艺术,赢得了我国人民最亲切的同情。再说,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颠倒乾坤的成就--在成熟的十年创作活动中,他绘制了大约六百幅油画和八百余幅其他画种的画。他生前仅售去过一幅画,是卖给一个荷兰同行的姊妹,代价不过几个美元。可是,今天他的主要作品每幅价值五万至十万美元他的全部作品价值二、三千万美元。
        这些天文数字不会打动文森特的心,因为他对金钱是漠不关心的。他所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绘生活。

      欧文·斯通


      3楼2006-01-27 17:11
      回复
        http://www.rbook.net/list/ebook/01/a0150/0129.htm

        可下


        4楼2006-01-27 17:12
        回复
          很好的书
          被列为"中学生必读著作"


          5楼2006-01-27 17:13
          回复
            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读新版《梵高传》 
            --------------------------------------------------------------------------------
             

             2005年09月07日 02:08 深圳特区报 


            有没有一部传记,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共同喜爱?有的,这就是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今年8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推出了这本书。

            梵高的一生同他的每一幅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望的艺术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他狂放的笔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他悲剧性地献身于艺术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杰作。

            《梵高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为艺术所献身最终被钉在艺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让我们感到那仿佛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人;它为我们呈现的是清凉的山峦和潮湿的农舍,席卷大地的炽热和小镇的慵懒,困顿劳作者踟蹰在最后一段通往家园的古铜色道路上,和在夜风的熏拂下的村舍和教堂里。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和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跃然纸上。作者用朴实而厚重的笔调描写生活所赋予梵高的一切磨难,让人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强光。那是一束来自生命的最原始的光芒,里面有热情,有执著,更有爱,给哪怕不懂得如何欣赏绘画的人以同样的心灵震撼。梵高因《梵高传》而更加绚烂,《梵高传》因梵高而永恒。

            梵高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走到哪里,命运的阴影就随着他去到哪里。他在博里纳日做过传教士,他去爱所有的矿工,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却被那些体面的人驱逐出了教会;他为了理想付出了整个身心,但他的画直到他死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他一生没有被一个人爱过,最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宣泄在他的艺术里,所以他作画的真诚是令人信服的,太过痛苦压抑的人生让他痴迷明亮的色彩,从“星夜”到“向日葵”再到“鸢尾花”和“咖啡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爱画,也爱生活,他一辈子都是个单纯的艺术家,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

            在梵高眼里,只有变了形的色彩,透视、形体和比例,以及情感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没有教条,没有理性,有的只是醉于其中的物我两忘。他对美的狂热执著最终焚毁了他,但他不后悔;他是一个惧怕孤独的人,却一生孤独;他不是最好的画家,却是最无法逾越的一个。

            刺眼的柠檬黄、血一般颜色的玫瑰红、触目的橄榄绿、强烈的紫罗兰、浓郁的钴蓝……直指我们的灵魂深处。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37岁。文森特·梵高,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苦,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作者:丁宁


            6楼2006-01-27 17:15
            回复
              • 222.181.190.*
              有没有谁知道哪点能下<凡高传>这部电影,或者怎样能买到DVD或是这本书!! 
              谢了!!!!


              7楼2006-02-08 17:38
              回复
                欢迎楼上.

                上面的的地址可以下载.在一般的大型书店应该都可以买到.
                最好买欧文 斯通的<渴望生活>
                还有其他版本,不如<渴望生活>出色
                也可以看网站来了解凡高
                这个是迄今找到的最好,最全面的
                凡高艺术馆 
                http://www.vangogh.com.cn/main.htm 

                电影我一直也想下,可可怜我找不到地址

                欢迎常来!


                8楼2006-02-09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