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吧 关注:14,473贴子:121,482
  • 4回复贴,共1

枝上柳绵吹又少,何处无芳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楼2010-06-18 21:14回复
    一梦醒来,温存犹在。
    夕阳渲染,村巷大片涂满了金黄,落得微醺的暖风的醉意,跟着杏花摇摆不定。
    矮墙遮不住,杏花探头来。原来,真的有“一花障目”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恍惚间,就要忘了谁曾歌唱,打着小板,浅唱低吟,仿佛就是一生的永远。
    足够忧伤的感受,才足够深刻。同样,足够美的景,才足够感动。
    苏轼曾给我一份那样的感动: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有时候,遇到似曾相识的人或事都是一种亲切的美好。仿佛是一段故事的延续,而我们注定要继续下去。
    好一堵杏花小墙,好一阵柳绵微风,好一个谁家少女。稼轩这蜻蜓点水似的染而又放,看似不经,却异常有致的长短之句,无形间筑起奇异的殿堂,和苏轼原有的风貌,趋于一体。
    只是,稼轩曲得太好,折得太妙。他在一脉春意盎然之中,枕梦游朦。跌宕回缓的意境,忽平忽曲的走势,时明时暗的天光,似真似幻的女子,叠叠迎上,在他眉心处,在他臆想中,凝成自己的笔法,颇有如神助。
    我想,这个姑且算是一则故事的话,会不会就是苏轼那个故事的延续呢?
    如此,人生真当有太多的玄妙。
    深情洞见,卓尔不凡。
    他自释,此为效花间体而作。
    花间派最具代表的两位此人,当属韦庄和温庭筠。虽说花间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上写男女之情为主,词风轻艳、柔媚为主,但就温庭筠和韦庄个人风格上,还是有一些不同。温庭筠词浓艳细腻,结构绵密(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韦庄词则清新淡雅,结构疏朗(如“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再看稼轩的这首词,风格自是与韦庄的词格相近。轻柔雅淡,疏朗空灵,但又能够脱离开花间的束缚,旖旎而带豪放,温情而含潇洒,在模仿别人风格的同时又占据了自己的本色。
    一个“太狂颠”,属于稼轩本色的意境便訇然而开。或许是柳絮因风而起,扬动着疯狂的激情,或许是稼轩在其中,原本心情就在轻柔中愈生豪放。
    狂,人生真该有至少一回狂的时候。那时能够换本色回归,唤起被遗忘中的自己。
    自我,有时需要另一个自我才能成全。
    我想,我们都是心疼稼轩的。
    当一个壮怀天下的英雄被人们心疼尤其是被女子心疼时,那是怎样的苍凉。他用他的一生圉于家事国愁,他感慨时光太快,自己报国无路,他忧思天下愁煞风雪,他独独忘了他自己,忘了他或许也该还自己一个暂时的片刻,让他轻松且温柔遐想……
    爱情,哪怕是无缘拥有,只要有刹那的感动和瞬间的欣悦,也是足矣。
    苏轼豁达,可以开怀而笑言: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或许,对于稼轩来说,这芳草,也只是在今天的此刻,他撞见了,才拥有了刹那的美好。
    美好过了之后,柳绵便被吹上了天。
    而后,再没了踪迹。
    


    3楼2010-06-18 21:15
    回复
      2025-09-02 04:34: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来以为英雄应有红巾翠袖,以拭英雄泪,现在觉得有了那份感动,即便再短暂,又何复求


      4楼2010-06-24 09:13
      回复
        我怎么看着看着——突然觉得那么想哭呢……


        5楼2010-06-24 14:10
        回复
          这一生,那半生,终是误


          6楼2010-06-25 0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