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吧 关注:780贴子:22,476

回复:2022下“五个一”阅读之一部电影《攀登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2 部 张明晶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却不曾看到在绽放之初,它曾经受暴风与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如这花儿一般,当新中国成立伊始,当中国的五星红旗耸立于珠穆朗玛峰之巅时,成功已向我们展现出它丰盈又明艳的光辉,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背后所经受的种种困苦,番番磨难。胸有理想者怀锦绣,这部电影中一位位“攀登者”们,个个自信、心怀大志,渴望与山顶并肩,渴望为祖国争光,于是心中卷起万千浪涛于是胸中跨过壮丽的山河。有理想,仿佛若有光,于是困难中给予力量,使之不至于气馁彷徨,即使身处险境却仍心存希望,终于在逆风的攀登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广袤的皑皑白雪中,祖国的壮丽,梦想的来之不易,皆尽收眼底。勇于前者得云梯。电影中的风雪大得惊人,呼啸着使人心颤,攀登者难道不畏?非也。他们并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气。而只是有着更强的意志,这如同火种般的热血,在他们身上流动着,书写着一份份不畏艰险,勇于前进的壮美诗篇!不是没有失败过,不是没有痛苦过,而只是坚定那份炙热而真挚的勇气,暗自振作,为下一次冲刺积蓄力量。终于,奋勇前进有了最本质的收获,是国旗飘荡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终得实现的泪流满面。无疑,都是奋进这架云梯所传达的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渴望。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长途,难免遇到各种心酸困苦,但又有什么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峰更高哪?但又有什么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脚步难以丈量的哪?或许,我们只是需要一颗更加坚强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气从头再来,勇于奋起前进的勇气而己,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儿也终将向我们绽放。


IP属地:江苏132楼2022-09-25 08:52
回复
    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六年级 陈海燕
    经学校推荐,我于周末点开了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国第1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由于雪崩丢掉了摄影机,所以没有留下相关的视频证据。导致国际的登山协会不承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件事情也对当时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遗憾。事隔15年以后,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决定完成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一个勘测任务。只要准确测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写历史。
    重新组建的这只登山队,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登山活动,前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他们登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风暴、雪崩和危险的风雪天气,而且还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缝。在第1次登山过程中他们在路中遇到了十级的大风暴。其中有一个队员为了保护女队员,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在第2次登山过程中,那个摄影师为了保护摄影机而牺牲了自己。两次登山结束以后,气象局宣布已经没有很好的天气可以让他们再次登顶,宣布他们撤退。最后又根据新的气象的指导,而登上了顶峰。
    他们在从第2台阶到峰顶的断岸上设置了一个梯子。影片的最后说,这个梯子在此后的30年内帮助了无数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奋斗。当攀登者们伫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候,有力地诠释了“奋斗”的。《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影片还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一个人,自己的山自己攀上去,自己的事自己做起来。“攀”字,告诉我们要攻坚克难,战胜艰难险阻;告诉我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强了,我们才能立世于不败。
    致敬,攀登者!


    IP属地:江苏135楼2022-09-25 09:12
    回复
      理想与信念的追求,造就不一样的高峰
      三年级二部 王敏
      “也许你穷尽一生都不会攀登到珠峰的山顶,但你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那座山不一定要珠峰那么高,但会让你永远有一个奋斗目标”这句话出自这部攀登者的电影,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电影再现了自然环境的险象丛生,再现了历史故事的真实画面,让人紧张;使人害怕;我国登山运动员的英雄形象,更是给人以振奋与激励。那手脚并用、脚蹬肩顶的负重攀爬,刻画出了勇往直前的坚定和勇气。以方五洲为代表的我国登山运动员那坚毅的神情、坚定的目光,传递出了一往无前的理想和信念;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自己,攀登者的人生,是不断地用信念征服一座座无形的高峰,不断的挑战战胜自我。而我们普通的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努力生活,攀登心中那无形的高峰。勇敢战胜所有的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
      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一个人,自己的山自己攀上去,自己的事自己做起来。想要成功登顶,就要不断的努力战胜自我。他们在装备和物质十分匮乏、环境险恶的艰苦条件下,就是凭着勇气、毅力和决心,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展现的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精神。攀登精神已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已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深处、已成为激励每一名中国人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团结奋斗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这种精神就是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爱国精神。心怀梦想的自信精神。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共赴职责的担当精神。
      “攀”字,告诉我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告诉我们要攻坚克难,战胜艰难险阻;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强了,我们才能立世于不败。梵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过路的人只看到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追梦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见,甚至是冷嘲热讽。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的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就像我们的教育,身为老师的我们要对我们教育事业有信心、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能登上高峰,克服种种困难站在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最好的“攀登者”。


      IP属地:江苏136楼2022-09-25 09:20
      回复
        二3部 刘思池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是一部气势恢宏、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质匮乏年代里,中国登山队员实现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壮举本身蕴含了大量看点,极寒气候、缺氧环境、险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万变的极端天气,构成阻挡主人公登顶的重重障碍,使得影片在呈现人与自然搏斗的视觉奇观之外也拥有饱满的情节张力。
        《攀登者》真正动人之处却并非情节和画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全片、荡气回肠,让我们走出影院仍激动不已。
        所谓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众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登上它需要超强的体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这是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山。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深有感触,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7楼2022-09-25 09:25
        回复
          攀登永不止步
          六年级 蔡春梅
          《攀登者》讲述了在没有高科技支持,没有先进装备护航的情况下,中国登山者们在全世界望而却步的珠峰北坡,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电影中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当下,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138楼2022-09-25 10:08
          回复
            挑战未来,做永远的攀登者
            五1部 沃恒华
            近期,观看了电影《攀登者》。随着剧情,心情多有起伏,或悲伤,或沉重,或激动,或喜悦……看完整个影片,也就了解了争雄珠峰的前世今生。因为山就在那里,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山峰”,海拔高,极寒缺氧,地形险峻,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但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的意志,中国人的勇气,中国人的团结,中国人的努力……是的,英雄的、顽强的中国登山队员,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硬是把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奇迹,抵达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中国的高度。影片的一些画面冲击感极强:那突如其来的雪崩,就是死亡的预示;挑战完成不可能的三分钟任务,那是方五洲心有不甘,更是他的永不放弃;徐缨为了做好气象观测牺牲在征途上,那雪白的地面上绽开的血红的花,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1975年,我国首次对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进行了精准测量,测得珠峰精确海拔高度为8848.13米,数据一经发布就得到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成为当时最权威的数据。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都是英雄。抚今追昔,向无数的英雄们致敬!是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开创了今天美好新时代!鉴往知来,愿所有的后来人继续努力,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不畏挑战,做永远的攀登者!


            IP属地:江苏139楼2022-09-25 10:29
            回复
              震撼的《攀登者》
              一年级一部 包川梅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也有惊心动魄的镜头,比如,《相遇》中,高远返回实验室,紧急操作制动系统,几秒钟之内,压力表的数值由将要爆表恢复到正常。但是,更多的场景,比如街道、医院、家、出租车,甚至广场,都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就生活在其中的。
                而《攀登者》展现的场景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的珠穆朗玛山。
                因此,看的过程很震撼、很揪心。
                看完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任和怀疑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位勇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被西方登山界的一些人质疑,也被一些群众和学生质疑。甚至有人用石块砸碎方五洲工作的锅炉房的窗玻璃,喊着“什么登山英雄,骗人的。”
                这时候,方五洲他们的领导说了一句特别暖心的话:“我们的强大和成就,不需要他们的承认。”
                1975年,经历了两次冲刺顶峰失败之后,当国家气象局已经宣布“不再有窗口期了”,方五洲相信徐缨带领的气象组的预测结果、相信科学。徐缨相信方五洲一定能带着突击队抓住机会成功登顶。
                正是他们彼此的信任,才铸就了这次成功的基石。
                二、换位思考与感同身受
                1960年登珠峰时,为了救曲松林的命,方五洲扔掉了摄像机。为此,曲松林恨了方五洲15年。
                1973年他们再次在登山队见面时,有一番对话。
                曲:换了你,你会选择保命,还是豁出命也要保住摄像机?
                方:我会豁出命,保住摄像机。但是,如果你是我,你会看着我去死嘛?!
                曲:无论如何,我也要保住摄像机,留下影像证据。
                1975年,曲松林作为副总指挥,为了登顶,不顾气象学家徐缨的劝阻,不惜让突击队与十级暴风雪交锋。
                当年轻的队长为了集体、为了保住摄像机而牺牲的时候。
                曲松林才体会到方五洲当年的心情,抱着方痛哭,说:“我错了,我全错了。”
                15年后,他才明白:为了祖国,为了登山事业,自己的命可以舍弃。但是,战友的命,无论如何,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呀!
                所以,世界上实在难以有“感同身受”。只有有了真正相同的经历,可能才会有类似的真切感受。
                就像我看着电影里的登山英雄们在暴风雪中,一直在想:他们也不是钢筋铁骨呀,也是血肉之躯呀。他们在风雪中多冷呀,被风吹得撞在石头上多疼呀。
                可是,他们到底多冷、多疼,我还是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只要没有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就算我们怎样不理解,也尽量多包容吧。因为,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不知道此刻他的感受是怎样的。
                三、充分的准备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务
                1960年,三个年轻人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为了登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他们在苏联接受了长时间科学的训练。
                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为此,他们整整准备了两年。严格、刻苦的训练,充分的后勤保障,当时最先进的实时气象保障。
                可是,到了气候严峻、气象瞬息万变的珠穆朗玛峰,还是失败了两次,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为了提供准确的窗口期的时间,气象组上到尽可能高的地方,突击队在暴风雪中先冲到第三台阶,等暴风雪过去,再进行最艰难的最后一段的登顶。
                就这样,才成功了,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拿到了登顶的360度影像资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人为什么要登山
                人为什么要登山,而且,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世界最高峰?
                电影里,虽然路途遭遇雪崩与狂风等瞬息万变的天险难关,但登山突击队依旧以血肉之躯和险境抗争,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
                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得到几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为了让世界承认“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第二个答案是:登顶珠峰,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高度”。
                第三个答案是:要告诉在天上的父亲,我很好,我想让你感到骄傲。
                无论是哪个答案,都让人敬佩。敬佩他们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敬佩他们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或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或为了父母兄弟,又或是为了自己,找到了某种使命,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勇敢地去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成败,这一辈子,都值了!


              IP属地:江苏140楼2022-09-25 10:44
              回复
                做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五3部 吴韩
                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2楼2022-09-25 11:36
                回复
                  团结的力量最强大
                  二年级2部 阙利娟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该片以1960、1975年中国人两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改编而成,众星云集,用“影像的力量”追忆英烈致敬英雄,弘扬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凝聚了上影几代人坚守高质量创作的心血,饱含了上影人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在影片《攀登者》中,主人公为了证明中国,而勇闯珠峰。他一次一次被困难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来。雪崩、狂风、队长的牺牲、越过第二级阶梯,困难告诉他:要对任何事尽责任、有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最强大,世界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该片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为背景,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中国于一九六零年组织登山,尽管当时条件简陋,但中国人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登上了珠峰,创造了首次从北坡登顶的记录,可惜在这个珍贵的时刻没有被记录下来,缺少相关资料的证明,使得国际上对此次登顶存有争议,中国于一九七五年再次组织登山,这次成功登顶,不仅向世界证明了曾经被一度认为是死亡之路的北坡,又一次被中国人所征服,而且还为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量出了中国的高度——8844.43米。70年,短短7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从百废待兴到现在,特别了不起。真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哪!


                  IP属地:江苏143楼2022-09-25 15:19
                  回复
                    致敬“攀登者”
                    六年级 李刚
                    最近观看了电影《攀登者》从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人和人是连在一起的。正如主题曲中所唱的“不必有我,登上绝顶”,当第一次登顶时,方五洲用自己的肩膀搭成人梯,当十五年后,他因为受伤只能困守大本营中仰望着不属于自己的珠峰,他的眼神中或许有一丝壮志难酬的落寞与不甘,但更多的是心愿得遂的欣慰与成全。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学生问方五洲人为什么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类是注定要走向未来的,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显然这个解释不足以让我冒着生命危险去像中国登山队员那样登顶珠峰,但当我了解到当时的背景后便不这么想了。当时新中国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许多国家都想在我们身上谋求利益,中国与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领土划分上无法达成共识。因为从人类历史上来看,一直有一个天然的法则:谁先到达一片无主之地,谁就拥有这片土地的主权。这次登顶让中国在之后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权,从此珠峰北面属于中国。这次登山关系到我国的领土主权与民族尊严,中国登山队员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土地与尊严。让我们一起向攀登者吗学习,向为国争光的“攀登者”们致敬!


                    IP属地:江苏144楼2022-09-25 15:19
                    回复
                      《攀登者》观后感 心中有座山,眼里有片海
                      五2部 陆必娟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我国几位攀山运动员在队长的带领下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当登山运动员到达空气稀薄、冰雪覆盖的山腰时,走在最前面的一名运动员忽然大声喊道:“雪崩,雪崩,快跑。”听到命令后运动员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山下撤退,可是谁知雪崩像沙尘暴、泥石流一样肆虐的像猛兽一样朝着运动员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潮水般疯狂袭来。掀起万丈狂澜,而且风速也特别大,那气势有将一切吞没的架势,如果我在现场,肯定会吓死的。
                      有经验的运动员,用手中的攀山杖直接插入到冰雪之中,牢牢的握住了登山杖,与冰雪抗争。而没来得及用登山杖做支撑的运动员,则被狂风和冰雪顺着山势一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向山下滚落。摔向万丈深渊,被狂风和暴雪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非常痛惜。有的运动员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用随身携带的绳索和铁链抛向队友,让队友牢牢的抓住,真可谓是命悬一线,生死相依。等到雪崩过后,队友们在雪窝里发现了队长,此时他已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他勉强睁开双眼,用微弱而又低沉的声音给队员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山,一定要登上去,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人。”并且任命了新的队长。说完,他的双眼合上了,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这茫茫雪海之上,向世界人民彰显了中国运动员别样的风采。
                      看完电影,我瞬间感到泪奔,被中国登山运动员那种不怕牺牲、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团结协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所感动,这部电影诠释了无奋斗不青春的中国青年高大形象。登峰不只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人生也是一场场无止境的攀登,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不仅要登上山头,征服他们,更要有坚定信念,征服自己,因为每一次登顶都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我们一辈子没有爬过珠峰的山,但是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这座山不一定是那么高,但永远让我们会有一个奋斗的目标。


                      IP属地:江苏145楼2022-09-25 15:39
                      回复
                        一生一死两难忘,万古只有雪茫茫
                        观《攀登者》有感
                        五9宋小平
                        看完《攀登者》,写写我喜欢的人物。
                        个人最喜欢的人物是曲松林,之所以喜欢他,因为剧作家为这个人物设置了复杂的规定情境,更容易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性。他在每一个情境的变换之下,每一个人性的转折,都非常动人。
                        电影开场,一次雪崩带走了老队长的生命,方五洲临危受命接任队长,他带领着曲松林、杰布登顶珠峰,曲松林是摄影师,本应在峰顶留下影像,却因意外,方五洲为了保住曲松林的性命,替他扔掉了摄影机。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拼死保住摄影机里的那些数据呢?还是愿意丢掉摄影机,自己活命呢?”
                        自从下珠峰之后,他的人生就活成了这样一个执念。
                        生命与荣誉,小我与大我的两难抉择,曲松林和方五洲对饮的这场戏,处处充满尖锐的拷问和凌厉的机锋。
                        “没能留下数据,都是因为我。”
                        放弃宝贵数据换来的生命,在曲松林而言,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他想用生命给祖国一个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却永远给不出去了。
                        老队长的遗像前,他毅然拂袖而去,打落一个空啤酒瓶。
                        那一刻,仿佛他的性命,也如同这啤酒瓶一样玉碎了。
                        那是他用他已经许给祖国但没能许出去的性命,逼着方五洲誓师。
                        在电影前半段的这种种情境里,演员张译的表演总是斩钉截铁。他的声线句句朝下,杀伐决断,掷地有声。
                        很喜欢登山队训练营,曲松林化身魔鬼教练的戏份。
                        当他说出:“有人能做到。”带着欣慰的笑容看向方五洲,那一眼,就好像他自己活在了方五洲的身上,活在了方五洲顶天立地的膝盖上,活在了方五洲背负千斤的肩膀上,活在了方五洲屏住呼吸的胸腔里…
                        而之后,他把他的命许给了方五洲的继任者——李国梁。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珍惜你。”
                        张译本人解释:曲松林化身魔鬼教练是因为珍惜李国梁的生命,希望他登上珠峰,活着回来。而我从曲松林身上看见的分明不是这样,我只看见他将他的心,他的眼,他的腿,都托在了李国梁的身上。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眼,我的腿,我的心。我的未竟之志,希望活在你的身上……也许正因如此,他在李国梁身上一手导演了他一直想要完成却没能完成的“玉碎”剧本。拖回李国梁尸体的时候,他步伐沉重,如同一下子老了十岁。
                        “我错了…”
                        唉,这真是,一生一死两难忘,万古只有雪茫茫。


                        IP属地:江苏149楼2022-09-25 15:44
                        回复
                          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观《攀登者》有感
                          朱春菲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就边界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其中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尼泊尔登山队员曾于1953年成功登顶珠峰,他们认为珠峰理应归属尼泊尔,理由冠冕堂皇: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怎么能说它是你们的呢?
                          于是,对于建国初期的国人来说,迅速登上珠峰就是一件决定主权归属的政治任务,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随即,在贺龙元帅的指挥下,一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迅速建立,目标:登顶珠峰!
                          1960年5月,浩浩荡荡200人出发攀登珠峰,走到最后,只有3人成功登顶。
                          看完整部影片,回荡在脑海的始终是八个大字: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信仰,是老队长牺牲前的最后遗愿。登山队遇到雪崩,老队长临终前对方五洲说:“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信仰,是曲松林切除的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登顶最后关头,面对峭壁,登山队员用血肉之躯搭成“人梯”,由于鞋底太滑,曲松林被迫在刺骨的冰风中,脱掉了鞋袜,踩着队友的肩在低温下爬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下山后,他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最后,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都因冻伤过于严重而被切除。
                          信仰,是摄影师李国梁用生命守护的相机。连续两次登山失败后,李国梁自荐做登山队队长,就在他们即将成功的时候,队友不慎滑倒,氧气瓶从身上掉了下来,猛的砸中下面的李国梁的头,将其整个砸晕,登山队顺着山坡往下滑。在最后关头虽然制动成功,但李国梁已经滑倒悬崖边,队友拼命的叫醒他,想要把他拉上来,面临着即将力竭的队友,李国梁终于清醒过来,但第一件事是将摄影机给到队友,自己为了不拖累队友割断绳索,葬身珠峰悬崖。
                          信仰,是徐缨在身患肺水肿时依然坚持为登山队指引护航而吐出的鲜血。在得知爱人方五洲再次参与登顶珠峰的行动后,徐缨毅然加入国家气象组,成为助力登山队登顶的关键所在。在登山最后窗口期,身患肺水肿的她,依旧倔强地坚持登山播报气象,最终牺牲在珠峰北坳。
                          信仰,是杨光为照顾队友而被冻伤截去的双腿。他一度被遗传学指标划归到“不宜登山”人群,却又在千帆过尽后迸出“不放弃”心声。在攀登珠峰时,因为将睡袋让给女医生而导致一条腿被冻伤,不得不截肢,失去了在1975年与队友一起登顶的机会。在影片最后的彩蛋中,时间来到40多年后的2018年,装着义肢的杨光,终于登顶珠峰。
                          在所有登山者眼中,个人的荣誉、生命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荣誉,国家二字,沉重如山,是责任,是使命,也是信仰。
                          正如《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IP属地:江苏150楼2022-09-25 15:45
                          回复
                            中国心,中国魂
                            观《攀登者》
                            六5张会红
                            有幸观看了电影《攀登者》,我终于明白,电影海报上的“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究竟意味着什么。
                            攀登珠峰为了什么?
                            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如果你觉得,这两句话写在这里显得有些空洞,不妨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后一路走来的历程。当国家积贫积弱,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那一条条不平等条约,那一个个外国租界……
                            当是时,我们的国,我们的家,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你明白这种滋味,就能明白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冒死攀登珠峰的意义。
                            晚清之际,我们的国家任人凌辱,我们的国民任人奴役,我们的国土任人践踏,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西方的船坚炮利?仅仅因为西方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我想,不仅如此,还因为晚清之际,直到民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上到下都丢了魂。那么如今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影已经远去了,但似乎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外国的月亮就是圆”这种崇洋媚外,奴颜卑膝的思想,还不能完全从国民心理中抹去。
                            所以,《攀登者》这部作品讲的是什么?看完电影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希望为中华民族唤起中国心,中国魂的作品。
                            这心,这魂,自古就在。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那么,在这部电影中,便是——在徐缨子笔,在李国梁刃。为方五洲肩,为曲松林足。
                            而我对电影中的“中国魂”,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
                            或许由于真挚得堪称“掏心窝”的表演,从没有一部电影如《攀登者》一般,让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人和人是连在一起的。
                            正如主题曲中所唱的“不必有我,登上绝顶”,当第一次登顶时,方五洲用自己的肩膀搭成人梯,当十五年后,他因为受伤只能困守大本营中仰望着不属于自己的珠峰,他的眼神中或许有一丝壮志难酬的落寞与不甘,但更多的是心愿得遂的欣慰与成全。
                            曲松林亦然,他望方五洲、李国梁成功比望自己成功还切。
                            而电影中出现的藏族同胞们,也让人感觉这么亲。
                            同一个使命,同一个珠峰,让他们的心,他们的命,早就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了。
                            所以是你,还是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第二点是,前仆后继,生生不息。
                            当方五洲临危受命接过老队长的棒,当他将那根接力棒交到李国梁的手中…这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让我想起《愚公移山》中的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第三点是,不抛弃,不放弃,让事情是它本来应该的那个样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义。而“义”的意思是,不问值不值,只问该不该,无论何时,都只做该做的事情。于是当李国梁在大风口犹豫了一下,无奈但又决然地继续迈开脚步;当他在悬崖上割断命悬一线的绳索,然后用仅存的力气将摄影机抛向同伴:“我要你们继续。”当方五洲逆风而行,向着雪崩的方向,用血肉之躯守护升起国旗的觇标。当方五洲用沉静的声音缓缓说道:“我会选择死,保住摄影机。”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事情本来应该的那个样子。
                            这就是我心中眼中,《攀登者》的中国魂。


                            IP属地:江苏151楼2022-09-25 15:47
                            回复
                              做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六年级 陈玉娟
                              周末观看了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在后来者身上,在年轻一代身上更加发扬光大。


                              IP属地:江苏152楼2022-09-25 15: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