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从袁绍败后,北方就没有人能和曹操抵敌的了,虽然并没有全平定。
曹操的破袁绍,事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古人有分野之说,把天文、地理都分画做若干部分,说那一部分天象的变动,主地面上那一部分的休咎,也是一种迷信之谈)。辽东殷逵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这些话,固然是附会之谈,然而当时的人重视袁曹的战争,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说袁绍的才具并不算弱呢?读史的人都说袁绍地广兵强,而当曹操没有平定河南以前,不能起而与之争衡,坐令他破陶谦,平吕布,且收服了刘备,赶走了袁术,到他养成气力,挟天子子以令诸候,再要起来和他争衡,就难了。其实不然。
要和大敌争衡,先要后方没有顾虑。袁绍的地盘,是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在建安四年(199)以前,问题正多着呢。别的且不论,公孙瓒就是到建安四年三月,才给袁绍灭掉的,而在建安三年的冬天,吕布业已给曹操灭掉了。到四年的春天,河内太守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又有一个唤作眭固的,杀掉杨丑,归附袁绍,曹操就进兵把他打破;这一年八月里,曹操进兵黎阳(汉县,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旋又回兵,而分兵把守官渡(城名,在今河南中年县东北)。此时曹操的兵力,业已达到河北了。袁绍从公孙绩破灭以后,就派他的大儿子袁谭去守青州,第二个儿子袁熙去守幽州,又派他的外高干去守并州,其布置并不算迟。
至于说他坐视曹操入居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致于已不利,则当时挟着一个天子,实际并无甚用处,在上一节中业经说过;而袁绍在曹操迁献帝于许都之后,曾经挟着兵威,胁迫曹操,要令他把献帝迁徒到鄄城(汉县,在今山东濮城县东),置于自己势力范围之内。袁绍的本意,是要否认献帝的,此时又有此转变,其手段也不算不敏捷。曹操自然是不肯听的,因为曹操断不是虚声所能恐吓的;袁绍此时,既因河北内部尚有问题,不愿和曹操以实力相搏,自然只好听之而已。然而袁曹的成败,始终和挟天子与否无关,所以这也算不得袁绍的失策。
这时候曹操的后方,也不是绝无问题。其中最足为患的,就是屯扎在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的张绣。因为他的地势,可以南连刘表,是有接济的。然而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投降了曹操。贾诩所以劝张绣投降曹操,大约因兵力不足和曹操相敌。袁绍相隔太远,不能应援,刘表又系坐观成败之徒,未必能切实联合之故。《三国志·贾诩传》载他劝张绣的话:(一)是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则袁绍兵多,你投降他,他未必看重,曹操兵少,你投降他,他必另眼相看之故;怕也未必确实的。张绣的投降,是建安四年(199)十一月的事,到十二月,曹操就又进兵官渡了。
然而张绣之难甫平,刘备之兵又起。原来这时候,袁术在淮南,因其荒淫过甚,养得民穷财尽,不能立脚。要里去投奔袁绍,打从下邳经过,曹操便派刘备去拦截他。刘备是有野心的,不肯服从曹操,他把袁术拦截回去,袁术又气愤,又穷困,病死了。他却和董承通气,说奉到了献帝的衣带诏,叫他们诛灭曹操,就在下邳起兵。把徐州刺史车胄杀掉,屯兵小沛。
曹操派刘岱、王忠去打他,都给他打败了。建安五年(200)正月,董承等阴谋被发觉,都给曹操杀掉,曹操立刻起兵东征。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上说: “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日: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曹操于是决计东行。《袁绍传》上说:曹操攻刘备之时,田丰劝袁绍袭其后方,袁绍说儿子有病,不听。“丰举杖击地日:‘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战!’”这也是事后附会之谈。
曹操的破袁绍,事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古人有分野之说,把天文、地理都分画做若干部分,说那一部分天象的变动,主地面上那一部分的休咎,也是一种迷信之谈)。辽东殷逵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这些话,固然是附会之谈,然而当时的人重视袁曹的战争,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说袁绍的才具并不算弱呢?读史的人都说袁绍地广兵强,而当曹操没有平定河南以前,不能起而与之争衡,坐令他破陶谦,平吕布,且收服了刘备,赶走了袁术,到他养成气力,挟天子子以令诸候,再要起来和他争衡,就难了。其实不然。
要和大敌争衡,先要后方没有顾虑。袁绍的地盘,是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在建安四年(199)以前,问题正多着呢。别的且不论,公孙瓒就是到建安四年三月,才给袁绍灭掉的,而在建安三年的冬天,吕布业已给曹操灭掉了。到四年的春天,河内太守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又有一个唤作眭固的,杀掉杨丑,归附袁绍,曹操就进兵把他打破;这一年八月里,曹操进兵黎阳(汉县,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旋又回兵,而分兵把守官渡(城名,在今河南中年县东北)。此时曹操的兵力,业已达到河北了。袁绍从公孙绩破灭以后,就派他的大儿子袁谭去守青州,第二个儿子袁熙去守幽州,又派他的外高干去守并州,其布置并不算迟。
至于说他坐视曹操入居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致于已不利,则当时挟着一个天子,实际并无甚用处,在上一节中业经说过;而袁绍在曹操迁献帝于许都之后,曾经挟着兵威,胁迫曹操,要令他把献帝迁徒到鄄城(汉县,在今山东濮城县东),置于自己势力范围之内。袁绍的本意,是要否认献帝的,此时又有此转变,其手段也不算不敏捷。曹操自然是不肯听的,因为曹操断不是虚声所能恐吓的;袁绍此时,既因河北内部尚有问题,不愿和曹操以实力相搏,自然只好听之而已。然而袁曹的成败,始终和挟天子与否无关,所以这也算不得袁绍的失策。
这时候曹操的后方,也不是绝无问题。其中最足为患的,就是屯扎在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的张绣。因为他的地势,可以南连刘表,是有接济的。然而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投降了曹操。贾诩所以劝张绣投降曹操,大约因兵力不足和曹操相敌。袁绍相隔太远,不能应援,刘表又系坐观成败之徒,未必能切实联合之故。《三国志·贾诩传》载他劝张绣的话:(一)是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则袁绍兵多,你投降他,他未必看重,曹操兵少,你投降他,他必另眼相看之故;怕也未必确实的。张绣的投降,是建安四年(199)十一月的事,到十二月,曹操就又进兵官渡了。
然而张绣之难甫平,刘备之兵又起。原来这时候,袁术在淮南,因其荒淫过甚,养得民穷财尽,不能立脚。要里去投奔袁绍,打从下邳经过,曹操便派刘备去拦截他。刘备是有野心的,不肯服从曹操,他把袁术拦截回去,袁术又气愤,又穷困,病死了。他却和董承通气,说奉到了献帝的衣带诏,叫他们诛灭曹操,就在下邳起兵。把徐州刺史车胄杀掉,屯兵小沛。
曹操派刘岱、王忠去打他,都给他打败了。建安五年(200)正月,董承等阴谋被发觉,都给曹操杀掉,曹操立刻起兵东征。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上说: “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日: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曹操于是决计东行。《袁绍传》上说:曹操攻刘备之时,田丰劝袁绍袭其后方,袁绍说儿子有病,不听。“丰举杖击地日:‘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战!’”这也是事后附会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