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梅奔“突然”拉胯,吧里不少朋友已作了挺多原因分析,鄙人不才,也有几点小见解,与大家探讨。
其一,PU(仅值ICE),不考虑稳定性,单以马力为标准,我个人认为牛奔法三家差不多,伯仲之间,可能E10确实对梅奔影响多一点(马石油毕竟不如壳牌美孚),但公开可查的信息表明,梅奔较早就已对此开始研究,除非Hywel Thomas较水,否梅奔的PU性能出现“断崖”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其实类似逻辑也可推断,在ERS等方面,估计这几家也差不多。
其二,车重,赛季开始至今,恐怕梅奔都是最重的(甚至没有之一),直接后果是0.2~0.3s左右的性能差距,这点很少看到大家有提到,不过这个其实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毫无疑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赛车设计思路大概率错误的问题,从一开始最严重的海豚跳,到空力等方面的低效,都大大削弱赛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至于明年梅奔能否王姐归来,仅以本赛季截至目前的信息判断,恐怕,不容易。
其一,PU(仅值ICE),不考虑稳定性,单以马力为标准,我个人认为牛奔法三家差不多,伯仲之间,可能E10确实对梅奔影响多一点(马石油毕竟不如壳牌美孚),但公开可查的信息表明,梅奔较早就已对此开始研究,除非Hywel Thomas较水,否梅奔的PU性能出现“断崖”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其实类似逻辑也可推断,在ERS等方面,估计这几家也差不多。
其二,车重,赛季开始至今,恐怕梅奔都是最重的(甚至没有之一),直接后果是0.2~0.3s左右的性能差距,这点很少看到大家有提到,不过这个其实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毫无疑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赛车设计思路大概率错误的问题,从一开始最严重的海豚跳,到空力等方面的低效,都大大削弱赛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至于明年梅奔能否王姐归来,仅以本赛季截至目前的信息判断,恐怕,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