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传说吧 关注:439,254贴子:3,607,914

回复:【日更】【科普】《旷息》你所不知道的85条细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Emmmm,阿尔忒弥斯还挺正点的(←在看啥】
好的,以上就是福贵今日份的希腊神话科普(←跑题了啊!)。
情感生活总是不顺利的俄里翁,和林克是不是有那么点像呢。


IP属地:北京154楼2022-09-09 22:51
回复
    17.《旷息》的“古代勇者”。
    《旷野之息》的主线支线剧情里,经常提到有关“古代勇者”的情报——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这个勇者就是一万年前对抗灾厄盖侬的勇者,但其实也并不一定。
    举个例子说明:
    走到哪里都拉手风琴的利特诗人卡西瓦,在经停驿站的时候,会为驿站的BGM拉出一个新的旋律部分——也就是系列经典的《伊波娜之歌》。驿站的BGM和伊波娜之歌是完美契合的,可谓《旷息》最明显的音乐彩蛋之一。
    而卡西瓦也在山麓驿站对我们说过,“这首曲子似乎是古代勇者呼唤爱马时所演奏的曲子呢。”——这致敬了系列《伊波娜之歌》的出处,系列经典作《时光之笛》的设定,该作的时光之勇者就是用这首歌在大地图上呼唤马儿。
    也就是说,卡西瓦在这里说的古代勇者,指的其实是《时光之笛》的勇者。

    【原谅我,一开始看成了“古代勇者呼唤爱人”】


    IP属地:北京155楼2022-09-09 22:52
    回复
      又及,在“红月之夜”的神庙任务中,卡西瓦还提到“古代勇者亦以赤子之身立于台座”……
      我个人感觉这说的是《黄昏公主》的勇者(黄昏之勇者),他在该作中有过赤裸上身上台相扑的骚气操作……在《旷息》林克出山之前,可以说是历代林克里卖肉最多的一位。

      【原谅我,一开始看成了“你全裸坦然出台”】


      IP属地:北京156楼2022-09-09 23:15
      回复


        IP属地:北京157楼2022-09-09 23:21
        收起回复
          顺便碎碎念一点时间轴相关的猜想吧(←你这个凑字数的功力也是没谁了):
          首先,《旷息》肯定是在《时笛》之后,这点是没跑的。暗示这一时间线位置的证据在游戏里还有很多,比如海拉鲁各地有许多《时光之笛》的遗迹(荣蓉牧场,时光之神殿等),再比如卓拉领地的某座石碑上/米法的日记中,记载了一位爱上勇者的卓拉公主,最终成为贤者并与勇者一同对敌,也就是《时光之笛》的露朵公主。
          只是呢,上述证据并不能帮我们确认《旷息》到底被安置在哪一条时间线上。《时光之笛》后的时间线有童年线和成年线(并且成年线还有战胜和战败两条),而《时光之笛》的勇者无论是在童年时期还是成年时期都有骑过马(《魔吉拉的面具》里林克小时候就能骑马了),所以哪怕卡西瓦说古代勇者会吹《伊波娜之歌》呼叫马儿,我们仍然无法确认《旷息》说的究竟是哪条线的事。
          而露朵公主呢,虽说是在成年线爱上了林克的……但我们无法确认童年线的林克,在阻止了盖侬多夫的阴谋后,有没有再去卓拉领地和露朵培养感情?搞不好就有呢。
          而在本作的回忆No.1,“不足为道的仪式”中,塞尔达公主主持仪式时朗诵了下面的句子:“无论是在天空中翱翔,还是在时光中回转,又或是沾染黄昏的余晖……”同时致敬了《御天之剑》,《时光之笛》,《黄昏公主》这三部作品——却对系列其他作品并未提及。仪式的全部文本在《大师之书》里有所记载,各位感兴趣可以读读看。

          【里面虽然提到了“Sea”(海洋),但说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是个比喻,感觉和风律没什么关系。】
          从这一点来看,《旷息》的时间线位置,或许真的是安置在童年线之后——也就是《魔吉拉的面具》、《黄昏公主》和《四之剑+》后。
          但不可否认的是,本作又集结了许多来自其他时间线的东西……比如本作和初代塞尔达有千丝万缕的致敬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再比如本作有利特族,这不是成年线里海拉鲁被水淹之后,卓拉族进化成的种族么?基于这些疑点,网上也有很多人认为《旷息》是收束了三个平行世界的故事,也就是将时间线整合到了一起(属于是“三塞同框”?)……当然,这些在童年线也是可以解释的。
          哎呀,不要瞎想这种没根没据的东西了!


          IP属地:北京158楼2022-09-09 23:23
          回复
            下一条!
            18.雨天的希卡族。
            《旷野之息》对于各个种族的设定是相当细致入微的。这里分享一个非常简单的小细节,《大师之书》里也有记载这件事哦。
            希卡族的科技发达,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但这种技术在他们身上的服装也有体现。据说他们的衣服是防雨设计,所以在雨天也可以正常生活,该看门看门,该种地种地,丝毫不受雨水干扰。
            卡卡利科村的博嘉多还特意为我们讲解了这件事,表示希卡族的民族服饰是为应对任何种类的情况而设计的,根本不怕雨水。



            IP属地:北京159楼2022-09-09 23:25
            收起回复
              反观哈特诺村或是驿站的居民们,雨天都会进屋避雨,不穿雨衣的缺点在这时候就暴露出来了……各位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一旦下起雨来,驿站所有的旅行者和工作人员都会躲进驿站,只有希卡族的画家康吉思能够不受雨水影响,在外欣赏风景。
              ……有装备的碾压,就是这么任性。

              【康吉思:这人不穿衣服在雨里跑,是不是有病啊】


              IP属地:北京160楼2022-09-09 23:25
              收起回复
                说起来,就连来访卡卡利科村的旅行者都对希卡族的衣服赞不绝口呢。
                “美人和紧身服我都好想要啊。”
                或许这游戏没有国行真的是很有原因的。

                【林克:我也好想要啊】
                很好,看到上面这句话的人,现在该画同人图了!:)


                IP属地:北京161楼2022-09-09 23:26
                回复
                  今天先到这!晚安!我好困!
                  明天继续!


                  IP属地:北京162楼2022-09-09 23:27
                  回复
                    19.康吉思的画。
                    康吉思,希卡族的旅行画家,上一条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家伙。其名字取自日语的“柑橘”,和其他希卡族的族人一样,是取自一种水果或果实。
                    值得一说的是,康吉思的英文名字叫Pikango,可能是结合了桃子(peach)和芒果(mango)两种水果,也有人说是为了模仿画家毕加索(Picasso)的名字——我个人是不太信啦,但毕竟是个我看到的比较有趣的东西,就也顺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初玩《旷息》的时候,康吉思为我们寻找林克的十二个回忆帮了大忙。他出现在海拉鲁的十二处不同地点,每一处都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回忆的提示(林克找到提示后,他就不会再出现了)。这十二个地点分别是:卡卡利科村,塔邦挞大桥驿站,东阿卡莱驿站,平原外围的驿站,格鲁德峡谷驿站,森林驿站,沃托里村,河畔驿站,湿地驿站,玛丽塔驿站,高原驿站,还有鼓隆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康吉思会在这些不同地点展开画布,并在上面创作不同的作品。各位可以看我的配图,除了鼓隆城因为太过炎热无法作画以外,基本每个地方的画都不一样:


                    IP属地:北京164楼2022-09-10 07:05
                    回复
                      卡卡利科村——画的是英帕的住宅。


                      IP属地:北京165楼2022-09-10 07:08
                      回复
                        玛丽塔驿站——画的是此地的松树林。


                        IP属地:北京167楼2022-09-10 07:09
                        回复
                          塔邦挞大桥驿站——画的是精神的马儿。


                          IP属地:北京168楼2022-09-10 07:09
                          收起回复
                            格鲁德峡谷驿站——画的是峡谷上的一座吊桥。


                            IP属地:北京169楼2022-09-10 07:10
                            收起回复
                              河畔驿站——画的是死亡之山。


                              IP属地:北京170楼2022-09-10 0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