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之时,江河齐怒,海湖水甚。西洋有诺亚者,铸之方舟,携王侯以绝汪洋。有城曰大西国,其繁华者,竟为中原之都不及。然城虽大,没于海中,竟不可寻,后无不嗟之。
禹皇考曰鲧,时任治水吏。然鲧不论疏导之功,水九年不息,至舜帝乃诛之而用禹。禹甚善疏水,鸿乃见治。然九州之大,苟非一日之功。其殚精竭虑,三过门不入,不见妻子。妻竟死,故疾痛惨怛,不复有妻焉。每论亲事,乃曰:“我单身。”
帝舜感其诚,称其才,思帝尧之恩,乃让天子之位于禹。禹一统九州,名之曰夏。夏虽远,至桀而亡,然其文明延祚长久不绝。禹推农耕,以镇民腹,世人称之曰“禹稼”,为其名也。禹稼传至后帝子启,乃隐于世,鲜为所知也。
周有守藏室之吏,姓李氏,名耳,字聃。尝寻千里外问道于禹稼。禹稼曰:“那不行。”李耳不解,问其义,对曰:“与我何干?之爽地也,毋扰。”李氏闻之,涕泪纵横,乃悟无为之道。居于穴,修行三年有余而著《老子》。
先圣仲尼尝问礼于禹稼。禹稼称其学之博,乃合掌拜曰:“太巨了!”子见之大喜,曰:“此道也!夕死可矣。”
战国末秦嬴氏统六国,自命“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不及禹稼。”乃曰皇帝。后中原亦有数帝。有工匠欲为皇帝制袍,乃问于禹稼。视其袍,黄、紫、青甚繁。乃制之黄袍,镌之青龙,此龙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