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叠绿拥翠,桃河水清波长歌,老城区高楼林立,路两边花团锦簇。今年5月,回家探亲的张灏云感叹地说:"几年没回家,家乡的变化真大。城市活力四射,处处彰显特色,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资源型城市的形象。"阳泉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围绕城市转型,提出"三城同创"战略目标,即从2009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新阳泉。
以"生态立市、彰显特色"为理念,阳泉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利用独特的山、河、路、城等自然资源,市区范围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农业县区紧紧围绕"打造阳泉后花园"的建设目标,以通道绿化、河床治理、景区开发、庭院绿化、建设文明生态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创建园林县城工程。突出城市特色,梳理历史脉络,为阳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添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一年一度桃林沟桃花节、翠枫山枫叶节已成为昔日"煤城"一张张新名片。见证阳泉市60多年发展的保晋园、废渣山改造后新修的北山公园不仅是城市旅游的新看点,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到去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3平方米,顺利跨入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创建"是一项民心工程,既要得金牌,更要得民心。围绕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阳泉市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防治工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城区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围绕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创建,全市城管、工商、环保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进行专项整治,并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经过整治,阳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02%,污水处理率达到82.24%。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去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3天;大气污染指数下降10.9%,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由第50位前进到第35位。
凭借独特的"创建载体",阳泉市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增强招商引资"磁力",沃尔玛、苏宁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泉市。截至4月底,全市95个项目外来投资到位资金2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7%,生态与经济走上良性互动的轨道。(记者薛广勤 白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