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吧 关注:676,830贴子:22,714,791
  • 4回复贴,共1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东经117°25′~117°56′,北纬35° 07′~35°43′。东邻费县,西连泗水县,南与枣庄市接壤,北与蒙阴县、 新泰市交界。东西最大横距47.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6.75公里,总面积1824.97平方公里(折合273.75万亩),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16%。      平邑县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征。山区面积占85%,平原占15%。全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略向东南倾斜。北部蒙山山脉峰峦嵯峨,气势雄伟;南部尼山山脉群峰连绵起伏,风光旖旎;中部谷地、陆地土质肥沃,田畴如画。有大小山峰1076个。多呈北西~东南走向。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5.8米,为沂蒙山区第一高峰、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有浚河、温凉河两条主要河流横 贯全境,控制流域面积1787平方公里。日(照)东(明)高速横贯东西,新(泰)枣(庄)公路、平(邑)滕(州) 公路纵穿南北,岚(山头)兖(州)公路、兖(州)石(石臼所)铁路跨越东西, 交通方便。      平邑县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2℃,无霜期212天,日照2589.4小时,降雨量784.8毫米。          平邑县辖16个乡镇,738个行政村,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万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花岗石之乡” 、“中国石材之乡”,是全国科技先进县、体育先进县、水利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持先进县、封山育林先进县、“油料生产百强县”、“肉类生产百强县”、市级文明城市。      平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西周属颛臾国,春秋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西汉置平邑侯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思想家曾参、仲由和军事家羊祜、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的故里。在革命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肖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全县有三万多名英雄儿女参战支前,涌现出了“陈毅担架队”等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和“爆炸大王”王法元等英雄人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平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实干,铸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党的十六大代表陈永玲等一批先模人物。      资源储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现已开发出黄金、石膏、花岗石、石灰石等26种矿产资源。其中黄金储量39吨,年产4万两;石膏储量约27亿吨,平均品位65.9%,最高品位98%;花岗石储量22亿立方米,有红、绿、黑、白、灰五大系列十八个品种、几十种花色;石灰石储量在60亿吨以上,矿石一级品率达到86.3%,且矿区内有丰富的优质粘土,发展水泥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雄峙我县境内的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植被茂密,素有七十二奇峰、三十六洞天之说,是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220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利用整座天然裸岩山体雕刻而成的“蒙山寿星”,高218米、宽198米,是蒙山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世界最大的山体雕刻,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天宇自然博物馆藏品达到20万件,是“全省唯一、全国少见、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被省科协、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九间棚旅游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发源地,所处的天宝梨乡花果遍地,风光旖旎。总投资1.5亿元的归来庄金矿地质公园建设,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为平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境内还有大洼、明光寺、曾子山、母子山、五龙湖等景区,景色各异,美不胜收。
[编辑本段]综合实力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石材、石膏、金银花、果品加工和蒙山旅游五大特色产业,突出抓了经济开发区、地方果品罐头城、国际石材城、石膏工业带“一区两城一带”建设,形成了一批外向度高、特色明显、带动作用强的骨干群体,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1家;注册个体工商户10075万户,民营企业976家;外商投资企业12家,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47家。      石材产业,实力强劲。现有花岗石矿山63处,年开采及引进荒料15万多立方米;注册石材经营加工企业256家,石材加工经营户500家,年加工销售板材1600万平方米,进口板材40万平方米;全县直接从事石材业的人员达5万多人,年创产值14亿元。规划建设中的7平方公里的国际石材城年内将实现“八通一平”,建成后将成为集加工、展销、质检、培训、物流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国际石材中心。      石膏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有石膏矿山企业16家,年产量380万吨;石膏粉厂52家,年加工石膏粉180万吨;石膏板厂9家,年生产能力1.6亿平方米,从业人员4万多人。沿保太、柏林、卞桥、资邱一线规划建设了石膏产业带,集中发展石膏板、石膏粉加工业,目前,开采加工企业达到了75家,年创产值10亿多元,利税1亿元。      金银花产业,独具特色。


1楼2010-06-13 15:44回复
    他们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感天地、泣鬼神,永驻青史。      仲由(前542~前481)字子路,亦称季路,春秋鲁国卞之野人(今仲村镇)。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不拘礼仪,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做过鲁国大夫季康子的家臣。季氏将伐颛臾,子路、冉有将此事告诉孔子。孔子反对讨伐,批评他们不加劝阻是没尽到责任。后来子路做卫国孔悝的蒲邑大夫,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孔子过之,三称其善。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性至孝,有为母百里负米的故事,被元朝郭居敬列入“二十四孝”。公元前481年,卫国内乱,孔悝被劫,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壶所杀。公元72年(汉永平十五年),始于曲阜孔庙从祀孔子。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卫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河内公”。1267年(宋咸淳三年)进封为“卫公”。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明代仲村有仲子祠,祠内有仲子故里碑。      曾点字子晰,亦称曾晰、曾,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曾参(前505-前432年)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参的先祖是夏帝杼仲子曲烈,西周初受封于曾。公元前567年曾国被莒国所灭,当时的曾世子巫率众西逃鲁国,定居武城。为纪念故国,他们把曾字右边的“邑”字去掉,改成“曾”字作为家族的姓氏。曾参是巫的曾孙,此时曾氏家族已经败落。        曾参少年时打柴种地,“衣弊衣以耕”,16岁开始拜孔子为师,因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成绩突出,很快受到孔子重视。孔子认为曾参忠厚老实,能忠实地继承自己的思想,便将“中庸”和“为孝”的道理传授给他。曾参小孔子46岁,他跟孔子学习时孔子的思想学说已日趋成熟。孔子死后,曾参根据老师生前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编著《大学》、《孝经》两本书,被封建社会统治者列为儒家经典。曾参仕于莒,“得粟三秉”,做过小官,后“南游于楚,得官尊焉”。以后齐国想迎以为相,楚国想迎以为令尹,晋国想迎以为上卿,他一概不就,专心致力于儒家学说和天文历数等研究,并收徒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曾参的弟子有七十多个,吴起就是其中的一人。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传授给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形成儒家重要的“曾子子思孟子学派”,后世尊曾参为宗圣,与孔子(至圣)、孟子(亚圣)、颜子(复圣)合称四圣。      澹台灭明 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平邑县)人,为孔子门徒72贤人之一。他以为人正派、刚烈、博学、门徒众多而被誉为鲁之名士。《论语·雍也篇》记载了一段子游与孔子的对话,从中可见澹台灭明的君子之风。一次,孔子到武城。当他问做了武城宰的弟子子游遇到过什么人才时,子游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尚至于偃之室也。”《大戴礼·五帝礼》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两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宁让钱,不让言”品德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2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两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靖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一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原宪(前515~?)字子思,孔子弟子,今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


    6楼2010-06-13 15:44
    回复
      2025-08-23 22:58: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1.139.151.*


      8楼2010-06-13 15:49
      回复
        哟喂今天下雨挺凉快的嘻嘻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8-11 22:4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2-17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