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对新闻报道很感兴趣,那本粽就讲一讲新闻报道的一些常识吧,希望粽粽们能以更专业的眼光去看待新闻报道。
第一讲: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真实性
关于什么是新闻,定义很多,国内新闻学教材比较常用的一个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此外还有“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新事实”(黄天鹏)“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常规或出人意料的事件的状况”(美国,曼切尔)等等。
总的来说,要注意的是,新闻必须是事实,只有事实才能被称为新闻。所以如果某些人发布了并非事实的消息,却说自己有报道新闻的权利,请粽粽们回答他:您放P。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真实性是对新闻的第一要求,但报道了客观发生的事实是否就足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呢?
并不是这么简单,新闻学教材告诉我们,新闻真实性包括:1.对新闻客观事实整体上的准确报道(5个W和1个H都准确无误)
2,报道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和评价的正确把握。
这个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吧,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了各种各样的评价,记者偏偏选择了没有代表性的个别评价来报道这件事情;或者是采访对象说了10句靠谱的话,1句不那么靠谱的话,记者偏偏选了这一句来报道;或者是在新闻报道的同时自己发了通不正确、不靠谱的评价,这些同样是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的。
第二讲,媒体的立场
简单一句话:媒体的立场就是对新闻的选择。
从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新闻是对比较重要,出人意外,或者大家感兴趣的事实的报道。但是,我们看报纸的时候,经常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这实际上是一个新闻选择的问题。
一方面,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媒体永远只能选择报道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重大到必须报道的事情外,其余的选择就在于记者的眼光,而记者的眼光,不一定和我们一样;
另一方面就是,媒体的立场,以及记者的利益。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新闻侧重点,新闻联播和娱乐新天地,肯定不会报一样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不太正常的,或者说值得探讨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同一类媒体就是对同一类新闻的选择和报道。最简单的例子,两个明星几乎同时签约,这家报纸报道了谁没报道谁,篇幅方面谁比较大谁比较小;或者几个明星同时出席一个活动,电视台的镜头给谁比较多,给谁比较少。
当然,一次两次是看不出问题的,如果三次五次都出现了同样的选择,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家媒体,或者这个记者的立场是什么样。
不过我们同样要注意的一点是,报纸也好电视也好,都不是一个人做的,尤其是娱乐新闻,是以博眼球出位,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某家媒体报道了谁的负面消息,就断定该媒体是某黑;或者说该媒体报道了几次某明星的正面消息,就是某粉。
通常来说,一家正常的媒体会出现多样性的选择,今天注意这个,明天注意那个,今天报道该明星正面消息,明天报道负面的,这实际上意味着,这家媒体是比较正常和中立的。
但是,有的媒体就不同,该媒体或者该记者会在相关事情上一再出现不合理的新闻的选择(报道不重要的,无视重要的,报道负面的,无视正面的,或者报道不可靠的,无视真实的),而且态度一以贯之,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就是所谓的“亲媒”了。
第三讲:“亲媒”全攻略
这一讲是实用战略,是从操作角度来谈“亲媒”的培养和使用。
所谓“亲媒”,就是和报道对象有特殊关系的媒体,也可以叫做“关系户”,但凡艺人或者娱乐公司,都是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亲媒”的。
好处是:正面宣传、侧面造势、及时澄清不实传闻、巧妙减少负面影响、关键时刻发布特殊信息,以及尺度合适地进行炒作。
特别指出两点:关键时刻发布特殊消息,不一定就是准确的消息,也可以是错误消息,但一定是要达到特殊效果。
尺度合适地进行炒作,不一定是指正面炒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炒作,更需要“亲媒”动手。
第四讲:如何看新闻
新闻的消息报道一般来讲是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其重要性来看,标题比正文最重要;正文中第一段最重要——所谓新闻导语;第二段、第三段等等重要性依次递减,但通常来说,结尾的总结,重要性又会略高一点。(当然,现在很多报社杂志会采用耸动性标题,标题和内容完全不一样,这个就不讨论了)
所以,聪明的记者,会利用这种重要性的不同,写出一篇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实际上有很强倾向性的文章。
第一讲: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真实性
关于什么是新闻,定义很多,国内新闻学教材比较常用的一个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此外还有“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新事实”(黄天鹏)“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常规或出人意料的事件的状况”(美国,曼切尔)等等。
总的来说,要注意的是,新闻必须是事实,只有事实才能被称为新闻。所以如果某些人发布了并非事实的消息,却说自己有报道新闻的权利,请粽粽们回答他:您放P。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真实性是对新闻的第一要求,但报道了客观发生的事实是否就足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呢?
并不是这么简单,新闻学教材告诉我们,新闻真实性包括:1.对新闻客观事实整体上的准确报道(5个W和1个H都准确无误)
2,报道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和评价的正确把握。
这个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吧,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了各种各样的评价,记者偏偏选择了没有代表性的个别评价来报道这件事情;或者是采访对象说了10句靠谱的话,1句不那么靠谱的话,记者偏偏选了这一句来报道;或者是在新闻报道的同时自己发了通不正确、不靠谱的评价,这些同样是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的。
第二讲,媒体的立场
简单一句话:媒体的立场就是对新闻的选择。
从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新闻是对比较重要,出人意外,或者大家感兴趣的事实的报道。但是,我们看报纸的时候,经常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这实际上是一个新闻选择的问题。
一方面,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媒体永远只能选择报道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重大到必须报道的事情外,其余的选择就在于记者的眼光,而记者的眼光,不一定和我们一样;
另一方面就是,媒体的立场,以及记者的利益。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新闻侧重点,新闻联播和娱乐新天地,肯定不会报一样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不太正常的,或者说值得探讨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同一类媒体就是对同一类新闻的选择和报道。最简单的例子,两个明星几乎同时签约,这家报纸报道了谁没报道谁,篇幅方面谁比较大谁比较小;或者几个明星同时出席一个活动,电视台的镜头给谁比较多,给谁比较少。
当然,一次两次是看不出问题的,如果三次五次都出现了同样的选择,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家媒体,或者这个记者的立场是什么样。
不过我们同样要注意的一点是,报纸也好电视也好,都不是一个人做的,尤其是娱乐新闻,是以博眼球出位,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某家媒体报道了谁的负面消息,就断定该媒体是某黑;或者说该媒体报道了几次某明星的正面消息,就是某粉。
通常来说,一家正常的媒体会出现多样性的选择,今天注意这个,明天注意那个,今天报道该明星正面消息,明天报道负面的,这实际上意味着,这家媒体是比较正常和中立的。
但是,有的媒体就不同,该媒体或者该记者会在相关事情上一再出现不合理的新闻的选择(报道不重要的,无视重要的,报道负面的,无视正面的,或者报道不可靠的,无视真实的),而且态度一以贯之,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就是所谓的“亲媒”了。
第三讲:“亲媒”全攻略
这一讲是实用战略,是从操作角度来谈“亲媒”的培养和使用。
所谓“亲媒”,就是和报道对象有特殊关系的媒体,也可以叫做“关系户”,但凡艺人或者娱乐公司,都是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亲媒”的。
好处是:正面宣传、侧面造势、及时澄清不实传闻、巧妙减少负面影响、关键时刻发布特殊信息,以及尺度合适地进行炒作。
特别指出两点:关键时刻发布特殊消息,不一定就是准确的消息,也可以是错误消息,但一定是要达到特殊效果。
尺度合适地进行炒作,不一定是指正面炒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炒作,更需要“亲媒”动手。
第四讲:如何看新闻
新闻的消息报道一般来讲是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其重要性来看,标题比正文最重要;正文中第一段最重要——所谓新闻导语;第二段、第三段等等重要性依次递减,但通常来说,结尾的总结,重要性又会略高一点。(当然,现在很多报社杂志会采用耸动性标题,标题和内容完全不一样,这个就不讨论了)
所以,聪明的记者,会利用这种重要性的不同,写出一篇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实际上有很强倾向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