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人说刘翔每次成绩跳水,都是对他影响力的透支。
杨明:
运动员的影响力和成绩成正比。通过近两次比赛,刘翔的影响力已经大打折扣。
张玮:
应该说刘翔的影响力早就透支了,公众把他的位置放得过高,造成他的过度疲劳,压力很大。至于现在,他既然决定要跑下去,那就只能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严小琰:
不单影响力,成绩的不理想对他的自信心也是打压。过去偶尔一两次失利,刘翔可以靠后面的好成绩来重拾,但近一两年好成绩太少了,汲取信心和动力的源泉也少了许多。
3、刘翔所说对2012年别抱太大希望,到底是乐观还是保守?
杨明:
刘翔能否返回巅峰状态,取决于他的内在动力以及外部环境。据我了解,刘翔带伤坚持室内田径锦标赛,实际上并不是刘翔师徒的决定,田管中心不愿意他长时间销声匿迹。接下来的钻石联赛,更是带有某种竞技之外的元素,比如世博等。但连续两次打击,给刘翔更大的刺激。目前刘翔的训练正如孙海平所说,就像走钢丝。如果不敢伤,不敢搏,最后可能造成赢不了。
张玮:
英雄最怕伤来磨,我没做过运动员,但有心无力的感受我多少能体会。我觉得一切要取决于他脚伤恢复状态,我相信他还没有放弃。但话说会来,伦敦奥运会,他应该先自己调整一下心态。
严小琰:
如果刘翔对未来没有期待,他早就选择退役了。前两天,孙导跟我说起过刘翔的一个细节。为了不加重刘翔的负担,到了一定的训练程度他会叫停。但刘翔经常会先停下来,休息一两分钟后自己又去加练。
4、未来的中国还需要刘翔吗?
杨明:
2004年后的刘翔现象就是一种反常、偏执的社会现象。刘翔具有很偶然的天才呈现,不具备克隆性,而从国际短道田径的发展趋势看,连续三届奥运会创造奇迹几无可能,从刘易斯、阿兰•约翰逊莫不如此。对于刘翔,我们不应该苛刻,而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无论是他再创辉煌,还是激流勇退,结婚生子。
张玮:
关键看如何定义需要。如果中国田径需要刘翔撑门面,那大可不必。但他不认输的性格,机智调皮的采访回答,谦逊的做人态度,身披五星红旗跃上领奖台那一刹那带给我们的感动和自豪甚至包括广告营销等领域,都不应该为我们忘记。
严小琰:
另外,能在英雄身上学习和汲取力量,才是英雄存在的意义,我觉得刘翔至少做到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