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普洛普在其著作《民间故事的结构形态》中民间故事的31种功能
普洛普的“功能说”是叙事语法的最初成果。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他指出:“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普洛普认为那些千篇一律的、万变不变的因素就是“功能”。普洛普从100篇童话中提取出了31个功能,如下:
1、某个家庭成员不在家。(β)
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γ)
3、禁令被破坏。(δ)
4、坏人试探虚实。(ε)
5、坏人获得受害者的消息。(ζ)
6、坏人企图欺骗受害者,以便控制他或占有他的财产。(η)
7、受害者落入圈套,不自觉地帮助了敌人。(θ)
8、坏人伤害了家庭中的某个成员。(A)
8a、家庭中某个成员缺少或希望得到某物。(a)
9、出现灾难或贫穷:主人公得到请求或命令,他被允许前往或派往。(B)
10、寻找者同意或决定反抗。(C)
11、主人公离家出走。↑
12、主人公经受考验、审讯或遭到攻击等。这一切为他后来获得某种魔力或帮助铺平了道路。(D)
13、主人公对未来的施与者作出反应。(E)
14、主人公获悉使用魔力的方法。(F)
15、主人公被送到、派到或带到他所寻找的目标所在地。(G)
16、主人公与坏人殊死交锋。(H)
17、主人公遇难得救。(J)
18、坏人败北。(I)
19、最初的灾难与贫穷得到解除。(K)
20、主人公返回家园。↓
21、主人公受到追捕。(Pr)
22、主人公在追捕中获救。(Rs)
23、主人公返回家园或到另一国度,未被认出。(O)
24、假主人公提出无理要求。(L)
25、给主人公出难题。(M)
26、难题得到解决。(N)
27、主人公得到承认。(Q)
28、假主人公或坏人被揭露。(Ex)
29、主人公被赋予新的形象。(T)
30、主人公受到惩罚。(U)
31、主人公结婚并登上王位。(W)
普洛普的“功能说”是叙事语法的最初成果。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他指出:“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普洛普认为那些千篇一律的、万变不变的因素就是“功能”。普洛普从100篇童话中提取出了31个功能,如下:
1、某个家庭成员不在家。(β)
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γ)
3、禁令被破坏。(δ)
4、坏人试探虚实。(ε)
5、坏人获得受害者的消息。(ζ)
6、坏人企图欺骗受害者,以便控制他或占有他的财产。(η)
7、受害者落入圈套,不自觉地帮助了敌人。(θ)
8、坏人伤害了家庭中的某个成员。(A)
8a、家庭中某个成员缺少或希望得到某物。(a)
9、出现灾难或贫穷:主人公得到请求或命令,他被允许前往或派往。(B)
10、寻找者同意或决定反抗。(C)
11、主人公离家出走。↑
12、主人公经受考验、审讯或遭到攻击等。这一切为他后来获得某种魔力或帮助铺平了道路。(D)
13、主人公对未来的施与者作出反应。(E)
14、主人公获悉使用魔力的方法。(F)
15、主人公被送到、派到或带到他所寻找的目标所在地。(G)
16、主人公与坏人殊死交锋。(H)
17、主人公遇难得救。(J)
18、坏人败北。(I)
19、最初的灾难与贫穷得到解除。(K)
20、主人公返回家园。↓
21、主人公受到追捕。(Pr)
22、主人公在追捕中获救。(Rs)
23、主人公返回家园或到另一国度,未被认出。(O)
24、假主人公提出无理要求。(L)
25、给主人公出难题。(M)
26、难题得到解决。(N)
27、主人公得到承认。(Q)
28、假主人公或坏人被揭露。(Ex)
29、主人公被赋予新的形象。(T)
30、主人公受到惩罚。(U)
31、主人公结婚并登上王位。(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