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吧 关注:224,393贴子:11,712,233

【220715】视频格式扫盲以及常见编码的那些事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视频,所有人首先需要知道容器、视频流、音频流、字幕流之间的关系。
容器是用来封装视频流、音频流、字幕流甚至字体的,至于里面装的东西好坏光从一个后缀名是无法判断的,所以不能认为MKV 就比MP4、RMVB 清楚。
常见容器:
MKV/MP4(MOV/QT)/MPEG2(M2TS/TS/PS)/AVI/WMV(ASF)/FLV/RMVB(RM)等
常见视频编码:
H.264(AVC1)/VC1(WMV3)/WMVA(WVC1)/MPEG4_ASP(Xvid/Divx/DX50)/H263/RV40等
常见音频编码:
MP3/WMA/Vorbis(OGG)/AAC/DTS/PCM/LPCM/FLAC/TrueHD/DTSHD-MA 等


IP属地:山东1楼2022-07-15 15:56回复
    简单总结:
    MKV (万能) :支持几乎所有编码的多视频流、多音频流、多字幕流、多字体以及章节信息,也没有什么分辨率、码率限制,同时还具备流媒体功能,另外使用开源
    MKVToolnix+MKVExtractGUI还能随意分割、合并和解流,可谓高清时代的首选格式。
    MP4(简单方便):可封装的编码相对有限,也不支持章节等高级功能,但如果封装了高码率的H.264进去的话,实际画面质量一点也不会比MKV 差,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支持流媒体播放。
    AVI:老迈的容器了,只能封装一条视频和一条音频,也不能封装字幕,更没有流媒体功能,事实上现在基本已经淘汰了。
    RMVB/RM:可以封装自家的RV10、RV20、RV30和RV40视频,音频方面也有自家的Cook 、ATRC 、RAAC 等,同时也支持流媒体。但是现在如果你还在观看和压制这种垃圾格式的片子,那么你绝对是非主流。
    对比MKV 和MP4两种格式,MKV 支持同时封装几乎所有编码的多视频流、多音频流、多字幕流、多字体以及章节信息等,就连把RV40等视频封装进去也是轻而易举,可谓目前最开放的格式。相比MP4支持的就非常有限了,但起最大的优势在于简单,拥有很高的兼容性,所以造就了PS3和Apple 等大量设备把MP4作为了主推格式。


    IP属地:山东2楼2022-07-15 15:57
    回复
      2025-11-19 18:52: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句话扫盲】
      1. mkv只是个容器。无论mkv 也好avi 也好ts 也好,都不代表画质音质的好坏。
      1.1 无论是音质还是画质, 都是一种极为主观的感受在图像和声音方面,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1.2 蓝光的视频和音轨后面有专门的篇幅介绍.
      2. 蓝光的画质不一定都是好的. 也有次品.
      3. Rip在画面上所能做到的就是无限接近原版画质, 而不可能超越它.
      4. x264和H264都是高级视频编码(AVC),简单讲前者是后者的开源版本, 请注意H264/MPEG-4AVC只是一套标准和规范.
      5. H.264和MPEG-4 AVC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它们是一个东西.
      6. 从MPEG-1到MPEG-4都是规范, 是一代代不断升级的视频编码和压缩技术. MP5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只是一些厂商忽悠大众的噱头.
      7. 任何一个编码技术都有自己的寿命. 264技术也有. 虽然直到今日它仍然在不断完善.
      8. H264的最大优势? 我认为在原视频无限好的情况下压缩至同等体积, 与前代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比从而达到更好的图像质量. 如对无限好的源视频进行编码, 一个MPEG-2, 一个AVC, 码率同为18M, 那么AVC 画质要好.(任何一个比较都是有前提的)
      9. h264有许多规范(profile),而highprofile(高级规范) 是特别针对HDTV, 蓝光和HDDVD 这样的广播和视频应用开发.
      10. AVC也有许多的级别(level),而4.1是最通用也最成熟的硬解高清的方案.
      11. 结合前两点, 不难看到为何编码一般都采取highprofile 和level 4.1了.
      12. 那AVC 最高的level 是什么? 5.1.它最高支持4096 × 2304像素.
      13. 即便是level 4.1,某些编码参数还是会使显卡和播放器无法顺利硬解.
      14. VC-1是微软公司开发, 也是高清视频编码的重要一员.
      15. MPEG-2,VC-1,H264是高清视频中常见的编码格式.
      16. 专门用于编码VC-1的软件是商业的, VC-1和H.264不是一个技术, 并没有可比性
      17. 仅从规格上来看,VC-1与H264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18. 高清的标准是电视行业提出的, 并不是电影行业提出的
      19. 早在70年代, 电影行业为了避免和电视行业恶性竞争, 提出了超宽荧幕的标准. 即高宽比在2.39:1(四舍五入2.40:1)的屏幕, 之前已有2.35:1的存在(.IMAX是70毫米胶片为1.43:1)
      20. 广播电视行业在80年代同样为了下一代标准制定了16:9即1.78:1的高宽比方案, 请注意, 这其实是一个电视业多个规格竞争后的妥协方案.
      21. 在高清电视业,16:9是标准的高宽比. 全高清的分辨率1920*1080正是因此计算四舍五入得出. 认真看完这几句话, 你就不会再问为什么电影不全屏的小白问题了.
      22. 而电影行业的出版物, 为了适应电视, 无论是从DVD 还是到现在的蓝光, 横向分辨率固定的情况下, 高宽比换算出来的分辨率不会在电视上全屏显示. 只能通过补充黑色画面来填满屏幕, 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 黑边"
      22.1 我们看到的蓝光原盘,不管有没有黑边,其视频分辨率均为1920x1080和绝少数的1280x720这样的标准高清分辨率
      22.2 而对于重编码,对于有黑边的电影,制作者一般会切掉这些黑边,把码率等用在真正的图像上,这是非常基本的”切边“操作。
      22.3 所以对于诸如2.40:1的蓝光电影,我们切边后的标准分辨率就是1920x800 2.35:1则是1920x816 等等
      23. 电影和电视完全是2码事, 在电影行业, 没有黑边这种东西. 黑边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工业相互妥协的产物.
      24. 而16:9是电视行业的叫法,1.78:1是电影工业的称呼. 虽然, 二者在高清定义下的分辨率上没有差别. 都是1920*1080或1280*720
      25. 当然, 你也会看到1.78:1的一些全屏电影, 这些都是后期制作而成, 电影并没有1.78:1的胶片.
      26. 补充一下胶片概念. 直到现在, 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在使用35mm 胶片来记录影音. 这是110年前的技术, 在照相领域35mm 被称为" 全画幅".
      27. 少数电影采用65mm 甚至70mm 胶片. 著名的比如IMAX.35mm 胶片寿命长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保存, 记录影音, 胶片长度等方面的最佳折中方案.
      28. 35mm胶片的高宽比一般为1.33:1, 不过这个规格不确定.35mm 胶片也分多种,每种的记录方式也不一样.
      29. 为什么会有2.40:1的电影出现? 目前的宽屏电影, 有些是用变形镜头记录到胶片中. 放映时再通过特殊设备还原至宽荧幕. 有些不用变形镜头, 如
      super35mm. 是对35mm 原始画面裁切成超)屏播放.
      30. 那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影片版本, 有多个高宽比, 甚至看到的有效画面也不一样, 这是对原始35mm 胶片进行了画面裁剪, 所以有时左右的画面多些(2.40:1),有时上下的画面多些(1.78:1)
      31. 而在电影院, 目前除了IMAX, 可以说播放的大多数都是2.40:1等超宽荧幕的电影. 所以我还是要重申, 不要混淆电影和电视.
      32. 到目前, 电影界没有统一的标准, 影片的画面, 胶片的种类等等等等不是我们说了算, 由导演和厂商说了算.
      33. 胶片的变形记录是一种光科学, 与可变形的视频完全不一样. 多说一句: 目前HDTV 广播信号中的可变形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讯号带宽和提高电视兼容性而开发, 属过渡方案.
      34. 胶片作为一种记录光的介质, 和质量 .生产厂商,ISO 等都有关系. 所以, 因为胶片感光度、曝光等的关系, 胶片上会不可避免地有噪点出现. 这就是观影中出现的所谓“颗粒感”。
      35. 胶片上的图像转为数字记录媒体--比如DVD 或者蓝光的时候,技术人员会对胶片出来的音视频用音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编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数码修复或数码处理。
      36. 进行处理时,胶片上的噪点可以被削弱和加强。这取决于电影本身、导演乃至制作人员。
      37. 有例外。就是纯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视频,比如电脑动画。电脑动画这种纯数字视频是没有噪点的。不过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上. 最明显的比如《冲浪企鹅》
      38. RMVB这样的东西, 是将画面细节模糊化, 从而达到一种所谓的清晰. 这种清晰和真正高清电影有极大差距. 高清电影是尽量还原细节, 比如噪点, 脸上的皱纹等等. 所以某新人就会不适应. 觉得不如RMVB 磨皮后“清晰”
      39. 下面简单说下HDTV.HDTV=高清晰度电视, 是一种传播高清信号的数字广播系统.
      40. 在HDTV 早期, 都是试验阶段而且均为模拟信号广播. 高清的概念始于上世纪30年代, 并不是什么新名词. 1949年法国就有了了819线的电视广播, 不过那时都是4:3的,1969年日本NHK 开始广播5:3即1.67:1的HD 信号.
      41. ITU国际电信联盟1972年开始研究, 但直到1983年才开始制定了HDTV 相关标准. 在屏幕方面一开始采用的是NHK 的5:3,不过受宽屏电影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到电影工业[与5:3(1.67:1)最相近的就是电影的1.85:1],最后高宽比被迫折中到16:9即1.78:1
      42. 80年代开始,HDTV 兴起, 前代电视信号被称为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的分辨率从640*480到720*576
      43. HDTV有3个主要参数:帧大小, 扫描系统和帧速率. 帧大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 如1920*1080 扫描系统有2种:逐行progressive 和隔行interlace, 即常说的1080p(720p)和1080i(720i) 帧速率就是fps. 电视每秒显示的帧数. 有不同标准。
      44. 所以我们常说的1080p24(你在电视卖场里会经常看到) 就是该电视支持1920*1080分辨率, 逐行扫描, 可以以每秒24fps 播放。 1080i24 自然就是1920*1080分辨率, 隔行扫描,24fps.


      IP属地:山东3楼2022-07-15 15:58
      收起回复
        蓝光名词解释:BD-remux、BD-RE、BDRip、a720、HDTVRip等
        网络上的高清片源很丰富,但对于一个刚接触高清的菜鸟来说,过于丰富的高清片源格式,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比如某一个片子,有所谓的Blu-ray版本,有BDRip版本,还有杂七杂八的HDTV版,1080p版,容量则也有大有小,各个都号称自己是高清版,到底下哪个好?
        一并做一个名词解释,写给刚刚接触高清的朋友们看。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常识,即目前网络上的高清影片,主要是两大来源:
        一、正式出版的蓝光影碟、HD DVD影碟等高清影碟;
        二、各国高清电视台的节目录像。
        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来解释一下这些名词了。
        1.BD-remux、HD DVD-remux
        所谓的BD-remux,直译过来就是“蓝光影片——导出、再混合”格式。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原版蓝光碟的所有内容先通过软件拷贝出来,然后专门提出碟包中的正片文件,即某个m2ts文件,其容量通常在15GB以上。这个m2ts原始文件一般以0000X.m2ts命名,其中包含了视频、多条音轨、PGS字幕等内容。网络高清爱好者们拿到m2ts原始文件后,将其中的视频、音轨、字幕信息先剥离分开,然后单独合并视频和音轨,做成ts格式。这样制作后得到的版本,称为BD-remux版。
        这是目前可以得到的除蓝光原版以外的最清晰、容量最大的高清影片格式。其画质、音质基本与蓝光原版的效果相同。因此也是最原汁原味的一种高清影片格式。
        另外,除了BD-remux,网络上其实还有HDDVD-remux影片存在,这是因为在蓝光碟未成为高清影碟的绝对标准前,HDDVD也是一个主要的高清影片来源。只不过当HDDVD宣布停产后,这样的片子就逐渐被蓝光版所取代了(很多HDDVD独占影片后来都陆续发行了蓝光版)。
        HDDVD-remux的制作原理、规格,与蓝光的BD-remux是相同的。
        REMUX版本的特征如下:
        大小:一般在15GB以上。
        画质:由于其直接抽取自蓝光原版,因此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版的画质水准。
        音轨:音轨通常保留原版的音轨,因此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版的音质水准。
        有时制作者也会加入其他音轨,如国语配音版等。
        适合用户:对音质画质要求较高的用户。推荐投影机、50英寸大电视用户使用。
        资源标题最后的[Blu-ray]字样以及17.7GB的超大容量,即标明它是BD-Remux版本。
        网络传播的BD-Remux版本为了传播刻盘的需要,通常按DVD5规格分割成好几段(每段4.3GB),后缀名为ts。注意看影片文件名,[功夫熊猫].Kung.Fu.Panda.Blu-ray.REMUX.H264.1080P.TrueHD.DD51.SILUHD.disk1.ts,标明了该文件的版本(Blu-ray.REMUX)、视频编码(H264)、分辨率(1080P)、音轨(rueHD.DD51)、出品方(SILUHD)等信息。
        2.BD-RE、BD-Rip
        RE、Rip这两个词,就是“重新制作”、“压缩版”的意思。就是将蓝光原版影片进行压缩重新制作后,再发布的影片。
        如果你之前接触过DVDRip,那应该很好理解BD-RE、BD-Rip这些的概念了。DVDRip是将DVD正片抽出,采用XVID\X264等编码重新压缩,使其容量从4-8GB压缩到700M-1.4GB,画面质量则保持原版的一半左右,因为容量缩小了许多,所以非常方便网络传播和存储。
        BD-RE、BD-Rip也是如此,先把蓝光原版碟做成BD-Remux版本,然后再把BD-Remux版的ts文件利用X264编码(X264是一种类似H264的编码格式,也有极小量BD-Rip是采用XVID编码制作的)进行压缩制作,压缩到8.7GB、4.3GB甚至更小。
        BD-RE一般视频采用X264编码,后缀名为mkv,容量4.3GB以上。分辨率720p或1080p。
        BD-Rip一般采用X264或XVID编码,后缀名mkv或avi,容量4GB以下,分辨率通常低于720p。
        关于BD-RE、BD-Rip的区别,没有官方的规定,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行为(BD-Remux也一样)。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二次加工,但BD-RE的画质、音质都会比BD-Rip要好。
        一般BD-RE的4.3GB的版本视频规格为720p或a1080,8.7GB的版本则是1080p规格。比起原版的容量,BD-RE通常只有原版的1/3到1/6,画质则依然保持了高清的素质,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也已经足够了,放到42寸大平板电视上,也完全可以接受。音轨则通常直接抽取了原版的DTS或杜比5.1音轨,基本素质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BD-RE压缩过后依然可以得到1080p分辨率,表面上似乎与原版的1080p是同等规格,但画质是绝对有下降的。原因就在于原版影片码率较高,而经X264编码之后,码率被降低了(码率低,所以容量得以减少),所以画质会变差,有些细节就会模糊掉——这里也说明了一个常识,分辨率只是决定影片清晰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两个因素是编码格式和码率大小。
        至于BD-Rip,简单理解,基本等同于DVDRip性质,单个文件压缩到700M左右,只是由于其原始片源采用蓝光片源,编码采用X264,视频规格为a720(垂直分辨率保持720线,播放器拉伸播放后基本接近720p分辨率。也有的BD-Rip,采用就是DVD规格的480p分辨率),所以画质会比一般的DVDRip好很多。音轨方面,为了压缩容量,有些BD-Rip甚至不用杜比5.1或DTS5.1音轨,而是重压缩AAC等容量更小的规格。
        因此,BD-Rip它是REMUX、RE、RIP三种格式中画质、音质最差的,适合在显示器上观看,容量小,下载方便。
        但是!
        由于RE、RIP这样的规格都是网友自己制定的规格,所以,并没有标准性,在片源说明、标注时的混乱状况经常发生。毕竟,BD-RE、BD-Rip的区别只是网站自己做的一个区分规定,本身没有什么行业标准性可言,实际使用时,两者张冠李戴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识别对待了(verycd上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简单的判断,文件大小为4.3GB或8.7GB或更高,X264编码mkv后缀的,就是BD-RE。容量小于4GB,基本就属于BD-Rip了。
        当然了,以上的简单判断,仅供参考——因为这两个格式都是山寨货,就不用分那么仔细啦。记住一个最关键的,容量越大,效果越好,就是了。(HDDVD-RE、HDDVD-Rip的情况与BD-RE、BD-Rip一样。)
        BD-RE
        RE规格的特点是,容量都较大,至少4.3GB。可以达到720p或1080p,音轨保留基本的杜比5.1或DTS 5.1。
        BD-Rip
        Rip规格的特色是,接近于DVDRip的容量,2GB以下,分辨率a1080、a720或480p,音轨较弱,采用AAC居多。
        3.a720、a1080
        这是两种网友自行制作的“准高清”分辨率规格。
        笼统的说,高清片源主要有1280×720、1920×1080两种分辨率差别。但网络传播为了减少视频容量、便于传播,就在这两种分辨率的基础上自行根据微软的开放式算法,弄出了两种新格式。
        所谓a720,即垂直分辨率保持720像素,横向分辨率则采用960像素或更低的852像素,形成960×720、852×720规格,在播放时,利用播放器的横向扩展功能,实现接近720p的分辨率。据思路网介绍,这种格式主要采用在BDRip、HDDVDRip这些规格上(参看前文介绍)。a1080的情况也类似,般包括1440*1080和1280*1080两种规格,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1080P的清晰度。
        它们是两种网友自行压制影片的规格。而相对而言,720p、1080i、1080p等则是行业官方规格。
        4.HDTV/HDTV-RE/HDTV-Rip
        三者的关系类似于BD/BD-RE/BD-Rip的关系。
        HDTV的来源主要是各个网友收看高清节目时自行录制的录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09春节联欢晚会等的录像。
        因为原始录像通常容量很大,因此网络上传播的基本都是压缩过的HDTV-RE/HDTV-Rip规格。
        目前HDTV提供的片源种类,主要是美剧日剧综艺节目动画以及还未出蓝光版而仅在电视台播放过的高清版电影等。
        HDTVRip
        美剧是最常见的HDTV-Rip片源。


        IP属地:山东4楼2022-07-15 16:02
        回复
          学习一下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7-15 16:06
          回复
            绑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7-15 16:36
            回复
              绑定 涨知识


              7楼2022-07-15 17:13
              回复
                绑定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7-15 17:21
                回复
                  2025-11-19 18:46: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绑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7-15 17:30
                  回复
                    非常棒!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7-15 17:45
                    回复
                      很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7-15 17:58
                      回复
                        涨知识了


                        IP属地:广东12楼2022-07-15 18:07
                        回复
                          绑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7-15 18:31
                          回复
                            绑定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2-07-15 19:07
                            回复
                              2025-11-19 18:40: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码再看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7-15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