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策湖,浠水第一湖,水面1.5万亩,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散花洲畔,与中心城市黄石市一桥之隔,南临长江水道,北依"京九"大动脉,"沪蓉"高速,"大广"高速在境内交汇,距省会城市--武汉市仅一小时车程,可谓通江达海。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体制机制
策湖1952年建场,1988年,为整合开发策湖水面资源,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行以场带村体制,现辖6个行政村、2个渔场,属乡镇级行政管理机构。
辖区内辐员面积30.23平方公里,可养殖水面28000亩,土地面积12000亩,生态林面积3000亩,人口8000人。
2、社会发展
辖区内6村、2场道路已全部硬化完毕,稍加连接就可形成环湖交通网络,同时,黄石市十九路公汽直达湖边。
辖区内通信光缆、有线电视光纤输入设备齐全,文化、教育、卫生配套完备。6个行政村有两个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1个是社会主义新渔村,有2个村建有民间戏台,乡土文化厚重,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辖区内在校学生1100人,占总人口14.7%,城镇失业率为零,农村合作医疗参户率100%,教育消费支出比率59%,文化娱乐比率3%。
3、产业格局
通过二十年的调整和开发,策湖已建成两大基地和四大板块经济。
一是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策湖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是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茅山大闸蟹、青、草、鳙、鲤、鲫、鲂均被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二是城镇居民休闲渡假、旅游观光垂钓基地,游万亩大湖、赏千亩荷花、观白鹭群飞、钓名特色鱼、吃茅山贡蟹,是旅游者的适意选择。
四大板块经济是:南部沿"黄黄"高速公路两旁是鱼、猪、禽立体生态高效养殖板块经济;大湖东北部沿湖村组是菱、藕、瓜、菜种植板块经济;大湖北部丘陵岗地是地膜花生、双低油菜、板粟、柑桔等特色板块经济;中部以万亩大湖为轴心,是鱼、蟹、虾养殖和休闲渡假垂钓板块经济。
4、经济发展
全场年产鲜鱼800万公斤,出栏牲猪1万头,出笼家禽20万只,菱、藕、瓜果菜各500万公斤,螃蟹10万公斤,全场年创总产值98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00万元,人均创产值1.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
策湖,浠水第一湖,水面1.5万亩,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散花洲畔,与中心城市黄石市一桥之隔,南临长江水道,北依"京九"大动脉,"沪蓉"高速,"大广"高速在境内交汇,距省会城市--武汉市仅一小时车程,可谓通江达海。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体制机制
策湖1952年建场,1988年,为整合开发策湖水面资源,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行以场带村体制,现辖6个行政村、2个渔场,属乡镇级行政管理机构。
辖区内辐员面积30.23平方公里,可养殖水面28000亩,土地面积12000亩,生态林面积3000亩,人口8000人。
2、社会发展
辖区内6村、2场道路已全部硬化完毕,稍加连接就可形成环湖交通网络,同时,黄石市十九路公汽直达湖边。
辖区内通信光缆、有线电视光纤输入设备齐全,文化、教育、卫生配套完备。6个行政村有两个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1个是社会主义新渔村,有2个村建有民间戏台,乡土文化厚重,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辖区内在校学生1100人,占总人口14.7%,城镇失业率为零,农村合作医疗参户率100%,教育消费支出比率59%,文化娱乐比率3%。
3、产业格局
通过二十年的调整和开发,策湖已建成两大基地和四大板块经济。
一是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策湖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是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茅山大闸蟹、青、草、鳙、鲤、鲫、鲂均被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二是城镇居民休闲渡假、旅游观光垂钓基地,游万亩大湖、赏千亩荷花、观白鹭群飞、钓名特色鱼、吃茅山贡蟹,是旅游者的适意选择。
四大板块经济是:南部沿"黄黄"高速公路两旁是鱼、猪、禽立体生态高效养殖板块经济;大湖东北部沿湖村组是菱、藕、瓜、菜种植板块经济;大湖北部丘陵岗地是地膜花生、双低油菜、板粟、柑桔等特色板块经济;中部以万亩大湖为轴心,是鱼、蟹、虾养殖和休闲渡假垂钓板块经济。
4、经济发展
全场年产鲜鱼800万公斤,出栏牲猪1万头,出笼家禽20万只,菱、藕、瓜果菜各500万公斤,螃蟹10万公斤,全场年创总产值98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00万元,人均创产值1.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