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是对某些断狱高手的赞语。秋毫者,鸟兽秋天新生之毫毛也。许多人们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蕴含事物的本质特征;蛛丝马迹常常指示着作案人的破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情况下以毫厘决胜负,不可以掉以轻心。
明察者,气定神闲,无苟且之心,无贪利之意。如此,才能不放过任何疑点,才能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西汉时,颖川有弟兄两人,他们的老婆差不多在同时怀孕生孩子,哥哥的儿子夭折了,嫂嫂强行把弟妇的儿子据为己有,争争吵吵三年,外人也不知这孩子究竟是谁的。闹到太守黄霸那儿,黄太守出了个“馊”主意:让孩子在中间站了,你们妯娌俩一人拉他一只手,谁拉过去就算谁的孩子。那嫂子拼命地拉,弟妇则不敢用力。黄霸说,很清楚,孩子是弟弟的。只有不是自己的骨肉才不顾他的死活!这个看起来馊的主意真不馊,它准确地把握了人的心理特点,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一大难题。
三国时,吴国孙权之子孙亮很聪明,虽然他当皇帝的时间不长,未能坐稳龙椅,但不是他的过错。有一次,他让一个太监取蜂蜜,宫中藏吏交给太监的蜂蜜是瓶装的,且有盖子盖住。但蜂蜜中发现了老鼠屎!太监一口咬定是藏吏的责任。孙亮把藏吏叫来,问他:“那太监曾找你要过什么吗?”藏吏说:“他向我要宫席,我没给他。”孙亮说:“这就明白了,是他栽赃害你!”孙亮凭什么作此结论呢?他是将老鼠屎剖开看了,那鼠屎外湿而内燥,证明是刚放进去的;假如是藏吏收藏不慎,内外皆湿。如果那藏吏遇到了一个粗心或暴戾的皇帝,事情的结果会整个翻个个儿。据说包拯的嫂子在包拯赴任之前想试一下小叔子的才干,叫来几个丫环,让其中一个吃一个鸡蛋;然后对包拯说:“我刚煮熟的鸡蛋被人偷吃了一个,你把她查出来!”包拯略一思考,让众丫环列队,取一盆清水,让她们各含一口再吐出,很快“破案”。
我国五代时和凝编著的《疑狱集》和宋代郑克编著的《析狱龟鉴》是古代两大析狱名著,记载了正史及传闻中的诸多听讼断狱、辨冤雪枉的精彩事例。从这两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听讼断狱能做到不枉不漏,一定要对涉及全案的任何细节都进行认真思考,要准确把握涉案人的心理特点,方能去伪存真。《红楼梦》中有所谓“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两本书中也有糊涂官乱判糊涂案的事例,之所以产生乱判,不是断案人无德。就是少才。无德指的是受利益驱使不能公正行事;少才则是指察情不细,推理不详,虑事不周,以疑似为真实,凭想象作结论。明察岂止需要才高,更需要德馨。
明察者,气定神闲,无苟且之心,无贪利之意。如此,才能不放过任何疑点,才能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西汉时,颖川有弟兄两人,他们的老婆差不多在同时怀孕生孩子,哥哥的儿子夭折了,嫂嫂强行把弟妇的儿子据为己有,争争吵吵三年,外人也不知这孩子究竟是谁的。闹到太守黄霸那儿,黄太守出了个“馊”主意:让孩子在中间站了,你们妯娌俩一人拉他一只手,谁拉过去就算谁的孩子。那嫂子拼命地拉,弟妇则不敢用力。黄霸说,很清楚,孩子是弟弟的。只有不是自己的骨肉才不顾他的死活!这个看起来馊的主意真不馊,它准确地把握了人的心理特点,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一大难题。
三国时,吴国孙权之子孙亮很聪明,虽然他当皇帝的时间不长,未能坐稳龙椅,但不是他的过错。有一次,他让一个太监取蜂蜜,宫中藏吏交给太监的蜂蜜是瓶装的,且有盖子盖住。但蜂蜜中发现了老鼠屎!太监一口咬定是藏吏的责任。孙亮把藏吏叫来,问他:“那太监曾找你要过什么吗?”藏吏说:“他向我要宫席,我没给他。”孙亮说:“这就明白了,是他栽赃害你!”孙亮凭什么作此结论呢?他是将老鼠屎剖开看了,那鼠屎外湿而内燥,证明是刚放进去的;假如是藏吏收藏不慎,内外皆湿。如果那藏吏遇到了一个粗心或暴戾的皇帝,事情的结果会整个翻个个儿。据说包拯的嫂子在包拯赴任之前想试一下小叔子的才干,叫来几个丫环,让其中一个吃一个鸡蛋;然后对包拯说:“我刚煮熟的鸡蛋被人偷吃了一个,你把她查出来!”包拯略一思考,让众丫环列队,取一盆清水,让她们各含一口再吐出,很快“破案”。
我国五代时和凝编著的《疑狱集》和宋代郑克编著的《析狱龟鉴》是古代两大析狱名著,记载了正史及传闻中的诸多听讼断狱、辨冤雪枉的精彩事例。从这两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听讼断狱能做到不枉不漏,一定要对涉及全案的任何细节都进行认真思考,要准确把握涉案人的心理特点,方能去伪存真。《红楼梦》中有所谓“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两本书中也有糊涂官乱判糊涂案的事例,之所以产生乱判,不是断案人无德。就是少才。无德指的是受利益驱使不能公正行事;少才则是指察情不细,推理不详,虑事不周,以疑似为真实,凭想象作结论。明察岂止需要才高,更需要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