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吧 关注:508,725贴子:20,275,424
  • 1回复贴,共1

忘不了的是父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自己的父母,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父母给予我的不只是生命,同时给予我们的有很多很多…
我们姊妹五个,我是家中的老幺,也可以说是家中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最享福的一个。我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腿还有点残疾。父亲十几岁就出去工作了,家中的重担常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那时乡村都是挑水吃,由于母亲腿的毛病,常常一担水挑到家时,只剩下半桶了。后来为了方便母亲,有了气压井后,我们是第一家打井的。母亲虽然身体残疾,但她非常坚强,甚至还有点倔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她不愿意去去麻烦那些想帮助的人。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为人处事,那可是有口皆碑的。人们总爱说我们姊妹几个有教养,那是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她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或者路上遇见熟人不称呼不说话、与邻居孩子吵嘴了不管啥原因先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自己事情自己做等等…..正是因为她的“严”使得我们与同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随着我们的长大,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八六年农转非户口解决以后,母亲才从劳务中彻底解脱出来,我们全家来到了县城。其实要不是母亲的残疾问题,她也早参加了工作。近几年,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疾病缠绕,本该到了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时候,可又要遭受病痛的折磨。
再说我的父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高小毕业),不到二十岁就出去参加工作了。父亲从最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凭着自己的努力(那时不靠关系不像现在),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乡里的一把手(那时叫公社)。一呆就是几十年,整天和农民打成一片,后来到了某局担任要职(退休前是正局级)。我们从心理敬重他。父亲着装不是很讲究,他身上总是保留着那一份农民的质朴。父亲性情豁达,什么大事到他那里就变成小事。他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从来没有打过我们 ,但他教导的每一句话我们总是记在心上,我们之间是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记得在我小学期间得了急性肾炎,母亲就让人把我送到父亲那里,每天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总是把我从医院背来背去。我特别要提的是父亲的人格,他对母亲的那份爱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经很少见了。他们是父母包办也就是说父母同意没有见面就结婚了。随着父亲官位的一步步高升,他从来没有嫌弃过母亲,他工作忙不常在家,但他总回抽时间回来帮母亲下地干活,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一直不会做饭的他竟然学会做饭,常常照顾母亲,就连他神志不清的时候(后来父亲也得了病)我们给他喂饭时,父亲总是说:“让你妈吃”,我们真的很感动,在他的心里总是惦记着母亲。父亲喜欢热闹,学会做饭之后,每到周末总是下厨为儿孙们亲自献上自己的厨艺,他喜欢儿孙绕膝的生活,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后来不幸的是父亲也得了病,一向坚强的他也很脆弱,我知道是无论是谁都会这样的,每在这时我们就会把他当成小孩子一样的哄着他。
想想父母的养育之恩,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多抽时间去照看他们,虽然我知道我的回报和他们的付出是不能成正比的!我们要呵护他们就像他们小时候呵护我们一样!



1楼2010-06-07 21:58回复
    父母恩,永难忘。


    2楼2010-06-08 0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