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6,118贴子:14,912,562
  • 9回复贴,共1

汉寿亭侯考辨(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寿亭侯考辨(转帖)
刘斐
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关於“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於“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其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关键字】汉寿亭侯 武陵说 葭萌说 两地说 亭名说
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於“汉寿亭侯”是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汉”是表朝代名,“寿亭侯”为其爵位封号,即“汉” 为朝代名说。另一种观点,认为 “汉寿亭侯”的“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即“汉寿”为地名说。
一、“汉”字为朝代名说
    弘治本《大明会典》 和清人宋牧仲《筠廊偶笔》 均持此观点,《筠廊偶笔》还说“大内有寿亭侯印一方”。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也设有“寿亭侯”这一词条 。李梦生先生据元人王寔《东吴小稿》中《寿亭侯印铭并序》记载役工得“寿亭侯”印而认为“关羽所封为‘寿亭侯’无疑” 。持此观点者之依据,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楼2010-06-07 20:45回复
    二、“汉寿”为地名说
    主张“汉寿”为地名说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据历代文献,特别是地理文献之记载,确有“汉寿”此地。(详见后节)
    (二)史料中有某人为“汉寿人”,甚至具体指明为“武陵汉寿人”的记录。
    (1)被记载为汉寿人的有袭玄和绍荣兴。《水经注》卷三十七《沅水注》“沅水又东径临沅县南”其下注曰“县南有晋征士汉寿人袭玄之墓” 。又据《南史•刘勉传》 记载 “汉寿人邵荣兴六世同爨,(刘勉之子)悛表其门闾”。该史实旁见於《南齐书•刘悛传》
    (2)被具体记载为“武陵汉寿人”的有龚祈、潘浚、潘京和伍朝。据《南史•隐逸传》 载“龚祈字孟道,武陵汉寿人也。”该史实旁见於《宋书•隐逸传》 。又如,据《三国志•潘浚传》 记载“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又如,据《晋书•潘京传》记载“潘京,字世长,武陵汉寿人也 ”。再如,据《晋书•隐逸传》 记载“伍朝,字世明,武陵汉寿人也。”可见历史上确有“汉寿”此地。
    (三)史料中出现跟汉寿有关的官职名或爵号。
         史料中曾出现过“汉寿令”、“汉寿伯相”、“汉寿县子”、“汉寿县伯”和“汉寿左尉”等与汉寿有关的官职名和爵号。
    (1)汉寿令。据《陈书•钱道戢传》 记载“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也。父景深,梁汉寿令。”该史实旁见於《南史•钱道戢传》 。可见钱道戢的父亲钱景深曾任汉寿令一职。
    (2)汉寿伯相。据《宋书•州郡志》 记载“汉寿伯相。前汉立,后汉顺帝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吴曰吴寿,晋武帝复旧。”指出汉代曾设立“汉寿伯相”这一官职。
    (3)汉寿县子。史书记载王镇恶曾被封为“汉寿县子”。据《宋书•王镇恶传》 记载王镇恶“以讨刘毅功,封汉寿县子。”该史实旁见於《南史•王镇恶传》 。
    (4)汉寿县伯。历史上曾有两人被封为汉寿县伯:沈林子和蔡道恭。 据《宋书•自序传》记载 “高祖践阼,以佐命功,封(沈林子)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 。该史实旁见於《宋书•列传第三》 及《南史•沈约传》 ,即沈林子曾被封为汉寿县伯。
    此外,蔡道恭也曾被封为汉寿县伯。据《梁书•蔡道恭传》 记载“(蔡道恭)天监(公元502年至520年)初,论功封汉寿县伯”,又皇帝曾下诏褒扬蔡道恭“诏曰:‘……汉寿县开国伯道恭,器干详审,才志通烈’”。史实旁见於《南史•蔡道恭传》 。可见蔡道恭也被封为汉寿县伯。
    (5)汉寿左尉。在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北部穿紫河地带的南坪岗古墓群中,发掘出东汉中晚期的“汉寿左尉”墓。该墓中出土了一枚阴刻“汉寿左尉”的滑石印章 。“汉寿左尉”印的出土,不仅证实了存在“汉寿”此地,还证明了历史上曾设有“汉寿左尉”这一官职。
    由上文可知,史上曾有以汉寿为治地或封地的记载,即有跟汉寿有关的官职和爵号的记载,可见确有“汉寿”此地。
    据以上论证可知,“汉寿亭侯”是“汉寿”之亭侯,不是“汉”之“寿亭侯”,即“汉寿”为地名说才是对的,那麼关羽的封地“汉寿”在何处呢?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有两个“汉寿”:“武陵之汉寿”和“蜀地之汉寿”。那麼到底关羽的封地“汉寿”究竟位於何处?历史上有三种观点:
    其一为“蜀地说”,即认为其封地是由蜀地之葭萌县改名而来的汉寿。
    其二为“武陵说”,即认为其封地是武陵下属的汉寿。
    其三为“两地说”,即认为上述两地都是关羽的封地,认为关羽曾两次受封。
    三、“蜀地说”(葭萌说、犍为说)
    《尔雅注疏》卷七 “梓潼汉寿,此本广汉葭萌县。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蜀先主改名汉寿县 ”。可见蜀地之汉寿本为广汉郡之葭萌县,刘备改名后,属梓潼郡。(该史实旁见於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 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一 ),又据《晋书》卷一十四《地理志》 记载“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分益州,立梁州於汉中,改汉寿为晋寿”。 可见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将葭萌改名为汉寿后,晋武帝泰始三年又改名为“晋寿”。( 关於“晋寿”的记载,可见於《晋书•桓温传》 及《北史•淳於诞传》 ),蜀地之汉寿在西晋改名为“晋寿”后,在“江左时期”(泛指东晋及南朝时期)又改名为“晋安”,到了隋代又改回“汉寿”旧名,见《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 “葭萌,蜀为汉寿,晋改晋寿县,江左改晋安,隋改葭萌,取汉旧名。” 可见蜀地确实存在汉寿县。
    


    4楼2010-06-07 20:46
    回复
      2025-08-21 16:45: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两地皆非”说(“亭名说”)
           据前文考证,我们已经指出了“武陵说”“葭萌说”“两地说”的错误,而且指出据汉制“亭侯不得袭用县名”,“亭侯”所对应的封地应为“亭”而不能为“县”,即汉寿当为亭名。事实上该观点,前贤也多有述及。
      唐刘禹锡在《汉寿城春望诗》 中自注汉寿是“古荆州刺史治亭”,前文已述武陵之汉寿是汉代荆州刺史的治所,可见刘禹锡认为“汉寿”是“古荆州刺史治”下面的一个“亭”。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八 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汉寿乃亭名”。又,王先谦曰:“汉寿县三国吴改曰吴寿(见沈志),晋志仍曰汉寿,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当即县亭 ”,即虽然王先谦持“武陵说”,但他也认识到“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当即县亭”。即“汉寿”是汉寿县裏的一个“亭”。
      此外,沈家本也认为“汉寿,乃亭名也” 。盛巽昌在《三国演义补证本》 第二十六回也旁批曰“按,汉寿只是亭名”。卢弼更是指出:“武陵之汉寿为县名,非亭名,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恐别有汉寿亭不可考耳” 。
      综上,我们认为:其一,据汉制,亭侯之封地当为亭,故“汉寿亭侯”裏的“汉寿”是亭名,而非县名,因此该汉寿是汉寿亭,而非武陵之汉寿县,也非蜀地之汉寿县。二,可能由於该汉寿只是“亭”这一行政级别较小的单位,而史料又缺乏详细的记载因此该汉寿亭的具体方位,现已无从查考。
      刘禹锡、胡应麟和王先谦虽持“亭名说”,但都坚持认为“汉寿亭”是武陵之汉寿县或蜀地之汉寿县下一亭。然而,既然主张“汉寿”是亭名,则当从史料中查找何处有亭其名为汉寿,今据史料未见武陵之汉寿县及蜀地之汉寿县其下有亭名为汉寿,则不可臆断汉寿亭必在武陵抑或必在蜀地。
      七、结论
      “汉寿亭侯”应为汉寿之亭侯,即“汉寿”为地名说是正确的。
      历史上曾有两个汉寿:一为蜀地之汉寿。以前叫做葭萌县,后刘备据蜀后改名为汉寿县,晋朝灭蜀后又改名为晋寿县,江左时期改名晋安,隋朝又改回汉寿旧名。一为武陵之汉寿。以前叫做“索”,汉顺帝阳嘉三年改名“汉寿”,三国时期吴国将其改名为“吴寿”,晋灭吴后,又将其改回“汉寿”。这两个汉寿的行政级别都是县。据汉制,县侯、乡侯、亭侯的封地对应的行政级别是不同的,亭侯对应的封地应为“亭”,且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无论是武陵之汉寿还是由葭萌改名而来之汉寿,均为县名,与汉制不符。所以“葭萌说”和“武陵说”都是不正确的。
      有人提出“两地说”认为关羽曾先后两次受封,但所述多属臆断,无可信史料支撑,故“两地说”亦非。
      在辩驳“武陵说”“葭萌说”和“两地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两地皆非说”,即关羽所封的“汉寿”既不是武陵的汉寿县也不是蜀地的汉寿县。据汉制,该“汉寿”应为“亭”,是亭名,即主张“亭名说”,且该观点前贤也多有述及。至於该“汉寿”的具体方位,我们认为应其是“亭”这一行政级别较小的单位,而史料又缺乏记载,故已无从稽考。但是“汉寿”是“汉寿亭”,而非“武陵之汉寿县”也非“蜀地之汉寿县”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且因未见有史料记载武陵之汉寿县及蜀地之汉寿下有亭名为汉寿,故不可臆断汉寿亭必在武陵之汉寿县或必在蜀地之汉寿县。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11月6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11月20日
      


      8楼2010-06-07 20:47
      回复
        兄台较真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汉寿的确是地名啊…


        IP属地:浙江9楼2010-06-07 20:48
        回复


          10楼2010-06-07 20:48
          回复
            不少人以次写论文。
            结果还是说不清。


            11楼2010-06-07 20:51
            回复
              我觉得这可都是受了罗灌水的影响。


              IP属地:浙江12楼2010-06-07 20:52
              回复
                d


                13楼2010-06-07 20:52
                回复
                  2025-08-21 16:39: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这可都是受了罗灌水的影响。


                  IP属地:浙江14楼2010-06-07 20:53
                  回复
                    罗灌水,好名字。
                    哈哈哈哈


                    15楼2010-06-07 2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