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的紧张施工,昨天凌晨,京沪铁路无锡北至无锡段改造工程上行段顺利完成拨接,并于清晨7点17分迎来的第一辆普速列车的通行。据悉,该工程的顺利完成将有效解决长三角水运主干道与国家铁路大动脉“痛点”,并对改善无锡北部城区整体交通提供基础。
现场
千余建设者
鏖战5小时
昨天凌晨,风雨交加的夜幕中,151号铁路桥施工现场确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此次拨接施工在无锡北站和无锡火车站西端同时进行。凌晨1点,1000多名建设者和大型机械设备已在现场待命,工人们踏过钢轨,踩着道砟,来回巡查,等待封锁命令下达。凌晨2点,随着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京沪铁路线无锡段正式实施二级封闭,施工人员立即对新旧铁路连接点附近的原有铁路线进行切割。
扒除道碴、锯钢轨、拨接线路、连接龙口、回填道碴、整理捣固、信号换装……各个工序混合交错、紧张有序。轰鸣的推土机有序作业,钢轨碰撞的回声刚劲有力,雨水打在安全帽上的“啪嗒啪嗒”声响彻夜空,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经过5个多小时的施工,京沪铁路线无锡北至无锡段改造工程上行方向完成新老铁路线拨接。
锡澄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办副主任赵冲介绍,锡澄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是交通运输部、省、市水运重点建设项目。京沪铁路无锡北至无锡段改造工程(即锡澄运河151号铁路桥改造工程)是锡澄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历经近10年的准备,于2016年9月正式开工。
锡澄运河151号铁路桥改造工程西起铁路无锡北站,东至铁路无锡站,全长6.1公里。新建铁路线路从无锡北站起,沿既有线右侧向南绕行,先后跨钱皋路、老锡澄运河、改造的新锡澄运河、江海西路、凤翔路、凤宾路,至无锡站西端接上既有京沪铁路,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建设主线特大桥1座,全长2.2公里、路基3公里;建设中桥3座、小桥4座;同时涉及通信、信号、电力等设施改造和铁路桥老线拆除,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5.8亿元。
背景
为何启动如此
大范围新线改造?
作为铁路运输的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是全国铁路运输最繁忙的线路。目前,铁路单向每天约有动车列组等客运列车60多个班次、货运列车40多个班次经过无锡段,繁忙的时候每二三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飞驰而过。151号铁路桥属于京沪铁路运行线路,位于锡澄运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附近,跨越锡澄运河,是一个攸关铁路安全、水运安全的“咽喉要地”。
市航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大宗建材、能源、原材料等水路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内河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锡澄运河船舶流量逐年剧增。2018年锡澄运河船舶通过量达202463艘计1.41亿吨,船舶平均吨位达600多吨,而151号铁路桥桥梁现状通航孔净宽仅为30米,净高只有3.8米,通航净空尺度不足,仅能保障通行300吨级以下的船舶。这种情况下,过往大型船舶撞击151号铁路桥桥墩和横梁的事故时有发生。151号铁路桥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对铁路安全运行、水上运输安全均造成极大的威胁。
2011年7月就发生过一起险情:有一艘装载木材的重载船舶卡在锡澄运河口151号铁路桥下方无法动弹,湍急的水流又使船舶打横,导致整条航道彻底阻断,而且当时水位仍持续上涨,很快危及沪宁铁路的安全。所幸无锡海事部门及时发现险情、迅速组织疏导、对涉险船舶采取了强制拖带措施,才化解了那次危及铁路安全和航运安全的险情。
“类似的船舶撞击铁路桥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赵冲说,长三角水运主干道与国家铁路大动脉的安全隐患叠加凸显,151号铁路桥已成为无锡水运最大的通航“瓶颈”,对京沪铁路的运营安全更是造成了的巨大威胁,也是区域综合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中的“最大痛点”,改建151号铁路桥的呼声日益强烈。
难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硬骨头”
为消除安全隐患,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将京沪铁路无锡段151号桥改造工程列为省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列入无锡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计划。然而,151号铁路桥改造工程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硬骨头”工程,在安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确保既有京沪铁路大动脉的正常安全运行,又须尽可能减少对无锡北部城区交通及航道运行的影响,这也是工程建设的最大的难点。
据项目建设单位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张旭介绍,施工阶段,151号桥改造工程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一方面,所有施工均在既有京沪铁路30米保护区内,其中,铁路两端龙口拨接抬道、钱皋路中桥、紫焦河桥为既有线内施工,对正在运营的京沪铁路的安全防护、综合管控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施工线路地处的人流车流物流密集繁忙的无锡市中心,主线特大桥由东向西依次横穿老锡澄运河、规划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