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键盘吧 关注:1,195,763贴子:22,891,774
  • 10回复贴,共1

键帽科普贴——各种高度键帽及其渊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明一下,写这个帖子的原因有点让我自己也哭笑不得。大家都知道,我们吧里出现了一个某光轴大侠——某狼。这厮脑袋就是有病,逮谁跟谁犟,我平时对于他的做法是不搭理,无论说什么,我当空气也就得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一个好的贴吧氛围,应该是鼓励多元化,应该允许包容,所以哪怕出现了一两个胡搅蛮缠的,或者是认死理的,也不应该予以一杆子打死。但我发现我错了,深深的错了,这厮就是一个偏执性人格,不能以常理去推测。
某个吧友的贴子里提到了MDA键帽,我答了一下我的看法。简单的评论了一下各个键帽的优缺点,其中我提了一嘴,MDA键帽是XDA键帽优化版。这时这个银刀就上来了,指点江山来了。我跟他简单说了一下MDA的设计思路以及键帽的命名规则。我认为我解释的虽然简单,但只要是个人就能听懂的。结果这货又犟上了。你说你一整天飞轴飞轴跟个苍蝇似的货,能不能消停点,能不能虚心学点习?或者至少去查查有关的资料,再跟别人犟?我耐心都算是很好的,看到你这样的都烦的不要不要的,你还怪别人骂你?
不说他了,心烦。有关键帽的高度问题,确实是吧里有很多人不了解的,比如提到SA,OSA等高度,两眼一抹黑。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吧里的贴子也比较少,所以我在此给大家小小做一些科普,顺带也谈一下他们之间的渊源,这样大家以后在买键帽的时候也就多了一点了解。
首先,我贴一张图。

这张图片是键帽界的传奇厂家SP的键帽种类图。谈到键帽就必须要谈到他家,因为第一,他的历史非常早,他的发展史就几乎是机械键盘的发展史。第二点更重要,他所推出的键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一系列键帽。比如它家最著名的SA键帽,由它影响诞生的键帽就有MG高度键帽,OSA键帽,FSA键帽。它的DSA键帽便是平胸键帽的老祖宗,XDA键帽便是直接根据DSA高度键帽改良过来的。
鉴于在那篇帖子中提及了MDA高度和XDA高度的关系,那么我便先说一下这两种键帽的渊源吧。
SP推出的DSA高度曾经风糜过一阵。因为它高度比较底,没有阶梯设计,从美观的角度而言,这一类的平胸键帽给人以整齐划一的独特美学观感。由于SP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键帽的大厂,因此在键帽命名上,SP有着自己独立的命名体系。DSA高度键帽是SP研发的,也是由SP命名的,它的意思是拥有SA坡度(即凹面设计)的平行高度键帽。
由于SP在键帽圈的影响力太大,且多种高度键帽都具有代表性,因此国内的键帽厂家在推出某种键帽时其高度及坡度命名便也根据SP的命名体系来命名。比如我们最近两年比较火热的OSA键帽,腹灵的FSA键帽,这都和SP脱离不了关系。比如OSA键帽,全称你可以这样理解,即“欧希德的类SA球形键帽”,详述的话可以说是“欧希德所推出的拥有SA坡度的的键帽”。其中首字母代表了设计者或推出者,后面的两个字母则代表主要类型。
DSA高度在推出后并没有称霸市场。因为DSA高度键帽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缺陷——没有阶梯设计,长时间使用易手手指疲劳。另外SP的DSA键帽还有一个缺点,它的触面比较小。因为它所采用的触面是和SA一样的,SA键帽的缺点也是触面比较小。但这种键帽本身确实很有美感,确实在市场有一定的喜欢人群。因此前几年,国内的文若团队便针对性的对于DSA高度做出了二次优化开发,开发出了一种改进型的DSA键帽。是的,就是你们想到的——XDA键帽。
XDA键帽,你从它的命名上便能明白,他跟DSA的联系极深。事实上二者粗看上去也极相似,很容易会让人混淆是不是文若团队山寨了SP的键帽。但事实上,二者还是不同的。XDA键帽是对DSA的优化,它极大的扩展了DSA键帽的触面,使得在击打时拥有着比DSA更好的体验手感。并且增大的触面还给键帽整体带来了更好的观感。XDA的X代表了很抱歉,我还真不知道,是代表它的工作团队还是代表它某个ID,这一点有懂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但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一点的,XDA键帽是有我们自己的国产专利的,它不是山寨品,而是拥有自己设计语言的改良品。
然后便是最近几年推出的MDA键帽。从命名上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是和XDA有着非常大的渊源的。那么它是不是抄袭复制XDA后产品呢?当然不是!MDA键帽当中的M,便是大名鼎鼎的小蜜蜂MelGeek。是的,MDA键帽的是由MG设计推出的。但当我们看到MDA键帽之后,会很自然的想到为什么它会这么命名MDA键帽。因为从外观的观感上,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与XDA键帽是不同的。XDA是平胸键帽,而MDA键帽却是有着工学阶梯设计的,二者按理说不同源,至少MDA键帽应该不是根据XDA设计的。
然而事实上,MDA的命名完全没有问题。MDA键帽确实是根据XDA改良而来。这里就要说到这几个英文字母了。MDA中的M,那不用说指的是MG,由他们设计并推出。而其中后的DA,则指的是整体键帽的凹陷坡度已经。当初XDA高度键帽也并未完全遵循DSA的坡度设计以及触面设计,因此英文字母本身代表的并非完全遵照SP的标准,所以在国内我们对于某个键帽常以“类XX”设计。
MDA高度实际上便是“类DA”键帽设计。它当然不能完全搬照XDA的设计,那样便是抄袭了,MG是不会干这种事的。它针对性的对XDA键帽做出改良,一方面,他将XDA的平行键帽设计整体抬高,做出工学阶梯设计,使得敲击手感更舒适。而另一方面,它又继承了XDA高度美学观感,采用了更大的触面,键帽间更小的缝隙,因此在感官上达到了和XDA某方面的相似。有关MDA借鉴的到底是文若团队的XDA,还是SP的DSA,这一点是有争论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看到,MG是本着实用主意的原则,将一些键帽设计中的优点融入了它的这款键帽中里。并且根据MG官方的说法,MDA键帽在推出的几年中,陆续经历过了几次改版,也即是说现在的MDA键帽与最初的版本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它家一直在持续优化这套键帽。仅以目前的市场反应来说,目前版本的MDA键帽已经十分成熟,这应该是它家的最终方案。
……
……
说过了MDA,XDA,现在我们来说一说SA键帽。
国内对于SA改良也比较多,这两年也比较火爆。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就是OSA和FSA。OSA,这是由欧希德推出的,改良版的SA键帽。SA键帽我们知道,虽然它有着比较好的质感,但缺点也比较大,第一是太高,第二是触面太小。而由于我们东方人的身躯整体比较矮,手比较小,这个高度对于我们的使用确实比较费力。于是国内的厂家便推出了这种“类SA”键帽。类SA,指的是“类SA坡度”,而在高度上,OSA则直接降低了它的高度。事实上这是个比较舒服的高度,优点是拥有很好的声音包容性,能实现在一定舒适度前提下拥有不错的声音特性。而因为采用了SA球帽坡度设计的缘故,它也拥有着比较好的外观质感,可以说是二者兼得的设计。
FSA由无铭代工。两个厂家谁抄袭了谁,我不了解,也不敢说。但二者都是根据SA改良而来。在质感和阶梯设计及触面设计上,二者都有略微的不同,因此在专利上,二者可以说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抄袭。
而对于SA的改良,我认为国内最好的并不是OSA和FSA,而是爱菲家的推出的SA键帽。爱菲的SA键帽,当然就是ASA了。但因为AKKO已经提前以ASA键帽命名了自己的OSA键帽,所以爱菲就很尴尬,无奈之下只能以纯粹的SA来命名自家键帽。
爱菲的SA键帽质感很好,因为它结合了MG的内凹坡度设计,棱角非常分明。采用了SP一样的ABS材料,并做了抛光处理,因此感官上也非常的精致。在高度上,他则采用了和FSA、OSA一样的高度设计,很舒适。可以说,他是把所有能借鉴的都借鉴了,而且价格也相对低廉很多,因此如果说这两年最出色的国产键帽设计的话,我会投爱菲一票。当然,爱菲抄袭的水平也是实在太高,跟光头两个算是同等水平了。对于抄袭,我们要抵制,这是不好的。但对于键帽本身,我是很推荐的。
……
……
再说一下其它的几个冷门的高度。看了SP的图,大家会发现还有一些高度比较奇怪,比如KT高度,有一定的工学设计,但整体也是平行的。又比如DCS高度,看起来好像内凹的很大,如果再圆润一些,就跟MDA很类似的了。我觉得事情可以这么看,很有可能MDA的设计思路也参考了DCS键帽的整体阶梯设计。
有关这些借鉴,我们不能说是抄袭。毕竟键帽就是这么个东西,发展了这么多年,一些好的设计往往都大同小异。
比如XDA,我了解到的情况,国内的几个团队也不是都做同样的凹面,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理念和东西。再比如洛菲的键帽的,它明显就也是参考了多家的设计,才最终定版了自己很有特点的键帽。如果说在现今的时代有哪家能拿出一个完全与其他家不同的,不参考任何其他家设计的键帽,我是不相信的。但借鉴可以,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才行。
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原厂高度与OEM高度仍然会长久的占据主流位置。这是因为从设计的角度上讲,这两种键帽还是非常科学的,虽然我们看腻了它们,但不代表它们就是落后的,不好的。
……
……
最后的最后,我知道我这个帖子一定会有某人来说点什么,辩解点什么。
我不听。你最好也别进来。发言我就删你。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2-07-04 17:45回复
    自顶,防沉。


    IP属地:内蒙古2楼2022-07-04 17:55
    回复
      防沉2


      IP属地:内蒙古3楼2022-07-04 17:56
      回复
        防沉3


        IP属地:内蒙古4楼2022-07-04 17:56
        回复
          补充一点,是关于XDA高度的。XDA高度推出之后,虽然迅速火热,的在使用体验方面评价不是非常的好。这一由于平胸键帽固有的缺点,工学设计太差。
          MDA做的工学设计,等同于弥补了XDA的不足。
          但在美学思路上,MDA与XDA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拥有很大的触面。且MDA目前的版本里,这个触面已经扩展到了几乎整个上截面,目前可以说除了笔记本键盘的巧克力键帽外,是触面最大的设计。
          另一点它借鉴了XDA的窄缝隙设计。也即是将键帽的宽度做得很大,使得整体的感官一体性非常之强。如果我们粗去看MDA键帽的话,会有一种MDA键帽本身也是平胸键帽的错觉。并且在坡度设计上,MDA是做专门的弧度,这使得它的触感比XDA的凹面更舒适,也更好看。当然好看与否,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色彩,见仁见智。
          另外在命名上,XDA是典型的“类DSA键帽”,这个说法动XDA诞生之初便这么叫了。
          至于MDA,如果严格意义上定义它,他是“类XDA键帽”,如果用“类DSA”这种说法反而不合适了,因为比起DSA,它的差别就太过明显了,从工学设计,到坡度设计,再到触面面积都完全不同。


          IP属地:内蒙古5楼2022-07-04 18:10
          回复
            防沉


            IP属地:内蒙古6楼2022-07-04 22:49
            收起回复
              这个银刀就是没脸,我说删他就删他。
              还儿子爸爸的。我在那篇帖子中说MDA是基于XDA的改良,这货脑袋就是有坑。


              IP属地:内蒙古13楼2022-07-09 09:48
              回复
                某些人他无论发什么,我是看也不看的,就一个原则,删。
                讲理?肯跟你讲理的时候你混淆视听,等不愿意跟你讲理的时候你来找别扭,天底下的好事都让你占了?
                ……
                有关MDA键帽,必须还得提到一点。根据装备前线上的MDA大骨键帽设计者的说法,在的键帽的高度上是直接选择了OEM高度。在MG官网的MDA键帽页面中,均出现了如下介绍:
                MDA profile is essentially a reduced-height SA variant, though it has a few unique tweaks for usability.
                Be prepared for wonderful sculpting — not flat keys like DSA.
                意思是MDA键帽是一款基于SA键帽的变体,但在使用性上做出了一些改变。
                有更好的触面设计——不像DSA那样平整。
                这个官方说法本身便已经说明了足够的问题。第一,是一款由SA缩减而来的球帽,这和大骨键帽的设计者在装备前线的说法不冲突。
                第二,和DSA做出了直接对比,表明了抛弃了DSA键帽的固有缺点。
                这说明MDA在设计上本身便与DSA键帽是脱不了关系的。
                而XDA是先于MDA设计出来,并且在市场上也算火热了好几年。这里MG如果说没有吸取XDA设计优点,抛弃XDA设计缺点,这可能么?这不可能。事实上MDA的键位上的内凹设计,尤其是大键上的内凹设计,跟DSA并不相似,明显于XDA更为接近。只是随着后期的改版,MDA的触面被修改得越来越大,这才使得二者区分更加明显一些。但在正上方看,MDA键帽还是脱离不了XDA影子。这是没办法的,因为文若团队设计的圆润的XDA边角实在过于美观。而和DSA键帽比起来,MDA反而不怎么相似了,原因很简单,DSA的那个出面是和SA出面一样的。
                MG当然可以说没有参考借鉴XDA,毕竟DSA键帽由SA发展而来,XDA键帽由DSA键帽参考而来。可我们大家又不是瞎子,到底借鉴没借鉴,心中一目了然。
                这里贴一下三张键帽正面对比图,别的不说了,大家分辨。
                1DSA键帽。KBDfans的。

                2DSA键帽。

                上面两款就是典型的DSA键帽,触面小,平胸,窄缝隙。
                下面是文若团队设计的XDA。


                然后最后我们来看MDA键帽。


                我一直在强调,MDA与XDA区别是很明显的,因为很简单,二者首先高度不同,再就是阶梯设计不同,一个平胸,一个人体工学。但二者的美学的思路是完全相似的,MG可以说它是起源于SA的变种设计。但很明显,看上去,他其实应该说是一个做了阶梯设计的XDA才对。但MG的官方肯定不同意我的这种说法,对于此,我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无论是与不是,他们二者都有各自的专利权,也都有自己的解释权,如果不是因为那条狗的话,我真是没有意义在这里和稀泥,把借鉴不借鉴这个事指出来。毕竟大家都有眼睛。


                IP属地:内蒙古23楼2022-07-09 23:17
                收起回复
                  最后再加一个有朋友感兴趣的JDA。
                  JDA呀,那借鉴来源就更清晰了。我不说,你也能猜到了——MDA。至于为啥。第一,看名字,第二,看设计出来的时间,第三嘛……直接看图片。



                  但JDA也有自己的版权,不是抄袭品。因为JDA的分列接替高度与MDA是不同的。其实JDA的设计者能更有底气的说,他是根据OEM设计的键帽,当然,由于也是球帽,他也得说JDA其实是SA的变形。反正大家都是变形,大家都有专利权。


                  IP属地:内蒙古24楼2022-07-09 23:38
                  回复
                    要不说**就是**,脑袋被门板夹过。
                    MDA键帽已经出了快四年了。MA键帽是这两年出来的,一款仿XDA的原厂高度平胸键帽。另外又不是MG推出来,跟人家有毛线关系?MDA由它发展而来?咋寻思说出来这话的呢?
                    这银刀之狼真特么是行走的笑话。


                    IP属地:内蒙古28楼2022-07-13 13:56
                    回复
                      有关OEM键帽,我想解释一下,因为有人问了,但解释起来其实有点麻烦,所以详细说一下。
                      OEM是指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意思,其实如果大白话的话,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工厂方或者代工厂方。
                      OEM键帽,指的是由樱桃之外的其他代工厂出品的键帽。但这个解释是不完全的。
                      我们知道樱桃高度的键帽被我们称为原厂键帽,因为樱桃拥有原厂高度键帽的专利,所以为了避免缴纳这笔专利费,于是其他的公司便自主设计键帽规格。OEM键帽最初起源于哪里我也没有个说法,因为这件事好多年没有人在谈论了,我只依稀的记得最早的时候有大佬说OEM键帽可能是由菲尔可主导的,对于这件事我也没找到资料,所以无法证实。
                      但可以确定的是,OEM键帽是由樱桃之外的厂家推出并设计,并且并没有像樱桃一样注册专利,因此变成了一款开源的产品,所有的厂家都可以无偿使用。因此OEM键帽才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了比原厂高度键帽更普及的键帽规格。
                      所以说OEM键帽不能完全被表述为代工厂出品的键帽,因为OEM现在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键帽规格形式,我们大家提到OEM键帽,首先便会想到它是哪中高度,哪种接替排列。
                      但其实,OEM键帽这个名词在初期是在表述一种键帽性质——无自主设计只由代工厂负责生产的键帽。比如菲尔可的键帽,它自己是没有工厂的,但它有设计,所以便将键帽交给某个代工厂去做,比如交给太豪,那么由太豪生产的菲尔可键帽,便是OEM键帽。
                      再比如某个设计师设计了一套SA高度的键帽,交由某个厂家去做。那么理论上,厂家做出的这款SA键帽,其更专业的一点说法其实也是一款OEM键帽。正如我所说,早期的OEM键帽,指的是它的生产性质。而现在我们说的OEM键帽,则是其具体规格。
                      这里就要补充一点知识,如果厂家是自己设计的,然后又由自己生产的键帽呢?这种性质的产品叫做ODM。比如欧希德,它本身便是代工厂,它自己设计的OSA键帽,这在性质上就不再是一款OEM键帽,而是ODM键帽。
                      如果代工厂本身拥有一个独立运营的自主品牌,并且以品牌名义设计并制造一款键帽,那么它的性质就又变了,变成了OBM键帽,即是自己独立品牌键帽。比如SP和GMK,他们都独立运营自己的品牌,并拥有自主的工厂和设计师,那么他们的键帽性质便是OBM。
                      不过在键帽圈大家是不用去理会这类名词的,只当OEM是某种规格便好。


                      IP属地:内蒙古32楼2022-07-26 05: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