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完了《那些不回去的年少时光:终场》,虽然感觉不如第一部充实,但陪着罗琦琦和张骏一起,又把初恋的场景一一走遍,初恋的笑与痛一一尝过,体味着琦琦内心的骄傲与倔强,心痛着张骏小心翼翼的爱与呵护,焦急于两人的词不达意与言不由衷,却突然发现,初恋之所以美,之所以让人留恋,或许正是这份缺憾,因年少浅薄,虽然深爱着,却在不断的猜疑与自我否定、小小的矫情中,彼此擦肩。所以经年之后提及,滤去了当年的青涩,唯留一些唯美的景象,和不知不觉被自己演绎了的爱的感觉。
因为这本书,又特意去找了刘若英的《光》,一遍一遍听,觉得桐大真是精明,这么一首应景的歌,恰如其分地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味道。
虽是终场,但故事的三个人物,罗琦琦,张骏,许小波,并无一个明朗的结局。当年承载了太多人记忆的桥,桥下,是一颗颗洗着特殊意义的石头的罗琦琦,桥上,一边是心潮澎湃却犹豫迈不出脚步的张骏,一边是慢慢梳理清自己情感的小波,这样的三个人,经历了十年的时光,刻意把自己屏蔽于心中人的生活之外,却小心翼翼保留着当初的记忆,甚至如张骏和小波,不知不觉中已经让琦琦成为了自己评判爱人的标准。这样的人,会幸福吗?但谁敢说,这样无声的牵挂就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已经不像刚读完第一部时那样纠结于到底琦琦和张骏还是和小波的结局了,结局已经不重要。正如书中一句话:故事已落幕,青春不散场。经历过的人,再想起时,记忆中永是你我青春的身影,和青春时笃定的坚持,就足够。
因为这本书,又特意去找了刘若英的《光》,一遍一遍听,觉得桐大真是精明,这么一首应景的歌,恰如其分地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味道。
虽是终场,但故事的三个人物,罗琦琦,张骏,许小波,并无一个明朗的结局。当年承载了太多人记忆的桥,桥下,是一颗颗洗着特殊意义的石头的罗琦琦,桥上,一边是心潮澎湃却犹豫迈不出脚步的张骏,一边是慢慢梳理清自己情感的小波,这样的三个人,经历了十年的时光,刻意把自己屏蔽于心中人的生活之外,却小心翼翼保留着当初的记忆,甚至如张骏和小波,不知不觉中已经让琦琦成为了自己评判爱人的标准。这样的人,会幸福吗?但谁敢说,这样无声的牵挂就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已经不像刚读完第一部时那样纠结于到底琦琦和张骏还是和小波的结局了,结局已经不重要。正如书中一句话:故事已落幕,青春不散场。经历过的人,再想起时,记忆中永是你我青春的身影,和青春时笃定的坚持,就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