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又有些墨水屏与护眼相关的讨论帖,结合前段时间汉王N10发布之后大家对它取舍的讨论,突然就想随便说说关于墨水屏的我的想法。
墨水屏的背光:
吧里讨论的经常是“暖光冷光、可调的亮度级别”之类的问题,关于累不累眼也往往只基于这样的层级。
但我们拒绝oled的理由是普遍使用PWM调光,而lcd的背光依旧可以使用PWM,灯珠也是可以的。讨论冷暖前,先讨论是否是PWM可能更利于大家的取舍。用“冷DC”和“暖PWM”来对比没什么意义。前几天看到有吧友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但貌似很快就沉了,但这样的问题或许恰恰是需要好好讨论的。
墨水屏背光亮度级别: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有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光与屏幕的亮度一致性。在我们使用过程中,保证环境亮度与屏幕亮度的一致可能更有利于我们保证眼睛的舒适性。(但在此基础上依旧有问题。从小我们就知道最好不要在大太阳底下看书,所以环境光的强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因而在没确定环境光强度的条件下讨论一致性与眼睛舒适度的关系依旧存在问题。同时,环境光也可能是PWM调光的,所以在讨论不开墨水屏光源的情况下在屋内看墨水屏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自己在屋内使用的光源是不是有问题。)
因为没怎么用过Kindle,所以只是有印象有的Kindle是无法完全关闭光源的。不完全关闭光源或许是为了保证与环境光强的一致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墨水屏反射率也不一定很高。所以或许提供自带光源或许是为了解决反射率带来的与环境的光强差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让我们在低环境亮度下依旧可以看墨水屏。这段时间汉王N10的宣传集中在去掉了两层屏幕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因为我还没舍得买所以就没法直接感受它到底带来多大的变化了,但从减少与环境光强度的差异的角度来看肯定是有意义的。当然也意味着屏幕亮度总是低于环境的(但这就是自然条件)。我个人对于这件事当然是很支持的,而且按键式的交互很有味道(我个人很喜欢当年塞班的全键盘手机,比如E71)。
刷新闪屏问题:
这个是墨水屏固有局限性,所以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也不时会看到讨论对比度问题所以就想到了。
PWM的关键问题其实就是一亮一暗不停交替,后来波动深度被拿出来了,近似被视作对比度越低PWM影响越小。当年宝可梦带来的小孩集体癫痫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了低频次的频闪会带来神经问题,因而比如玩游戏时游戏的提示中常常包含“闪烁可能导致癫痫等问题”。所以如果每秒7hz全屏幕刷新,也算是比较危险的频闪范畴了。但可能文字是分布式的,不会一下子我们视觉中心全都变成黑的或白的,是可以说文字刷新时的闪烁是略微均匀的。所以看文字可能没什么感觉。感觉用A5的极速刷新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但说到A5就想起了另一个问题。
屏幕大小:
大家经常讨论的是ppi,也常讨论特定尺寸下款式的选择。当然有人说因为大尺寸不好拿或是重,但有人提到了字体大小的问题,往往是提到看漫画或是pdf才同时提到的,毕竟多数格式可以重排和调整字体大小。而且如果是看浏览器的话,我使用A5P的体验其实就不是很好,因为字体相当小。这样就带来了距离的缩短及本身字体小双重原因的视疲劳。A5P的ppi好像是277,现在10.3寸的是227,但是尺寸的差异带来的应该包括视距的上升,所以或许正常来说10.3寸看起来比A5P效果会更好才是。但这又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举起某个阅读器时候手臂舒适延展的距离。6-8寸被大家喜欢的原因或许就是容易找到合适的握持状态并能保持一定的视觉效果。(但我觉得有个笔总还是好的。说到这里插一句,笔是电磁笔好。为什么可以去掉电容层留电磁层,因为电磁层在屏幕后边。但也会导致如果把设备放在有磁力的物品上(比如一个平板或是保护套)时会出现笔不灵光的状况。)
但于我这样一个个子算比较高的成年男性,Q5握持起来很简单,而且整体体验其实挺舒适的。跑题一段:如果Q5有个电磁屏配笔于我就很完美了(分辨率低但是其实也还好啦,用自带掌阅字体40左右也挺好的)。所以提到Q5总觉得很可惜。在找好角度的情况下比墨水屏还要亮一些,但稍微偏一些就会明显暗下来,这也是自然规律啊……
小结:
简单来说如果确定要使用墨水屏,尺寸大些、与环境光强一致性高些可能是有利于眼睛舒适的,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汉王做的是对的(但突然想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早就能想到做到的吧……毕竟其实不算是什么创新都是过去做过的事)。同时在使用墨水屏设备的时候其实也要考虑维持一个正常的阅读环境,周围一片漆黑开光看PWM调光的墨水屏显然不是合适的状况。在讨论的时候或许加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或许能更加顺畅地讨论并且避免友军伤害。
墨水屏的背光:
吧里讨论的经常是“暖光冷光、可调的亮度级别”之类的问题,关于累不累眼也往往只基于这样的层级。
但我们拒绝oled的理由是普遍使用PWM调光,而lcd的背光依旧可以使用PWM,灯珠也是可以的。讨论冷暖前,先讨论是否是PWM可能更利于大家的取舍。用“冷DC”和“暖PWM”来对比没什么意义。前几天看到有吧友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但貌似很快就沉了,但这样的问题或许恰恰是需要好好讨论的。
墨水屏背光亮度级别: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有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光与屏幕的亮度一致性。在我们使用过程中,保证环境亮度与屏幕亮度的一致可能更有利于我们保证眼睛的舒适性。(但在此基础上依旧有问题。从小我们就知道最好不要在大太阳底下看书,所以环境光的强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因而在没确定环境光强度的条件下讨论一致性与眼睛舒适度的关系依旧存在问题。同时,环境光也可能是PWM调光的,所以在讨论不开墨水屏光源的情况下在屋内看墨水屏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自己在屋内使用的光源是不是有问题。)
因为没怎么用过Kindle,所以只是有印象有的Kindle是无法完全关闭光源的。不完全关闭光源或许是为了保证与环境光强的一致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墨水屏反射率也不一定很高。所以或许提供自带光源或许是为了解决反射率带来的与环境的光强差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让我们在低环境亮度下依旧可以看墨水屏。这段时间汉王N10的宣传集中在去掉了两层屏幕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因为我还没舍得买所以就没法直接感受它到底带来多大的变化了,但从减少与环境光强度的差异的角度来看肯定是有意义的。当然也意味着屏幕亮度总是低于环境的(但这就是自然条件)。我个人对于这件事当然是很支持的,而且按键式的交互很有味道(我个人很喜欢当年塞班的全键盘手机,比如E71)。
刷新闪屏问题:
这个是墨水屏固有局限性,所以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也不时会看到讨论对比度问题所以就想到了。
PWM的关键问题其实就是一亮一暗不停交替,后来波动深度被拿出来了,近似被视作对比度越低PWM影响越小。当年宝可梦带来的小孩集体癫痫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了低频次的频闪会带来神经问题,因而比如玩游戏时游戏的提示中常常包含“闪烁可能导致癫痫等问题”。所以如果每秒7hz全屏幕刷新,也算是比较危险的频闪范畴了。但可能文字是分布式的,不会一下子我们视觉中心全都变成黑的或白的,是可以说文字刷新时的闪烁是略微均匀的。所以看文字可能没什么感觉。感觉用A5的极速刷新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但说到A5就想起了另一个问题。
屏幕大小:
大家经常讨论的是ppi,也常讨论特定尺寸下款式的选择。当然有人说因为大尺寸不好拿或是重,但有人提到了字体大小的问题,往往是提到看漫画或是pdf才同时提到的,毕竟多数格式可以重排和调整字体大小。而且如果是看浏览器的话,我使用A5P的体验其实就不是很好,因为字体相当小。这样就带来了距离的缩短及本身字体小双重原因的视疲劳。A5P的ppi好像是277,现在10.3寸的是227,但是尺寸的差异带来的应该包括视距的上升,所以或许正常来说10.3寸看起来比A5P效果会更好才是。但这又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举起某个阅读器时候手臂舒适延展的距离。6-8寸被大家喜欢的原因或许就是容易找到合适的握持状态并能保持一定的视觉效果。(但我觉得有个笔总还是好的。说到这里插一句,笔是电磁笔好。为什么可以去掉电容层留电磁层,因为电磁层在屏幕后边。但也会导致如果把设备放在有磁力的物品上(比如一个平板或是保护套)时会出现笔不灵光的状况。)
但于我这样一个个子算比较高的成年男性,Q5握持起来很简单,而且整体体验其实挺舒适的。跑题一段:如果Q5有个电磁屏配笔于我就很完美了(分辨率低但是其实也还好啦,用自带掌阅字体40左右也挺好的)。所以提到Q5总觉得很可惜。在找好角度的情况下比墨水屏还要亮一些,但稍微偏一些就会明显暗下来,这也是自然规律啊……
小结:
简单来说如果确定要使用墨水屏,尺寸大些、与环境光强一致性高些可能是有利于眼睛舒适的,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汉王做的是对的(但突然想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早就能想到做到的吧……毕竟其实不算是什么创新都是过去做过的事)。同时在使用墨水屏设备的时候其实也要考虑维持一个正常的阅读环境,周围一片漆黑开光看PWM调光的墨水屏显然不是合适的状况。在讨论的时候或许加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或许能更加顺畅地讨论并且避免友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