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吧 关注:36,350贴子:352,540
  • 2回复贴,共1

李白-繁体字写的评论,看起来很怀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楔子: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麼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著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裏便彷佛擂动著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回第一页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於唐武后大足元年,卒於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作文。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後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於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後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回第一页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於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著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著,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洩胸中奇才壮采。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1楼2006-01-18 00:23回复
    谢谢楼主

    好帖加精


    IP属地:北京3楼2006-07-23 16:42
    回复
      2025-11-19 21:15: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说我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原来被吧主给刨了出来,^_^


      4楼2006-07-24 2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