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809贴子:10,079,114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区别有哪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重温红楼梦,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前八十回,感觉前八十回的文字是比较灵动的,后四十回就是单纯叙事。但是依据我的水平我觉得不排除是我带着有色眼镜看书。然后我上网搜了搜各种文章和回答,看看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差在哪儿——因为网上所有说法包括我当时看书的认知中,都是说后面不如前面的,列举了“高的写作手法、创作架构不如曹”“高歪曲人物性格”“结尾与前文立意不符”等等。有没有吧友能详细解说?或者有没有更多看法和异议?我想通过大家的看法来了解一下,感觉网上的短文和回答没有说透。
另外我看到有说法是:后四十回根本不是高鄂写的,是这样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01 23:21回复
    另外我最先看的版本是:以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为底本,岳麓书社出版。最近买的一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然后我对比了两本书,发现各种细微的差异还是随处可见。有的只是一两个字词不一样,有的是一句话整个都不一样。这个是正常的吗?因为红楼梦这本书从头到尾我才看过一遍,其他时候都是逮着喜欢的章节翻翻,所以不太了解,求轻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01 23:31
    回复
      2025-10-19 18:4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后我还是比较喜欢乾隆抄本,可能读习惯了,换了一本哪哪儿都不对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01 23:34
      回复
        有些地方太明显了
        比如元春的那一段
        你觉得曹雪芹会把第三钗写成卡痰卡死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6-02 00:11
        收起回复
          后四十回给我感觉就像写日记一样,我在走马观花浏览故事情节。不知道怎么描述比较好,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02 00:21
          回复
            高鹗续写原著八十回后,是迄今为止所有续书中最最接近原著的。原著所谓的八十回后内容的遗失,其实就是原作者所为。同时原作者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已经用其他方式将八十回后的内容写出来了。可以说程、高二人是目前可知的唯一读懂原著的人。只是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在续书中人为的改变了部分最终结论。当然就写作水平而言与原著还是有差距的。而当今一些滥竽充数之人他们读不懂原著,只能极力的靠诋毁高鹗的续书来博取一点名利。只能算是欺世盗名。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红学爱好者,只要心中没有名利思想,不要被什么专家胡言乱语的欺骗,读懂原著不是什么难事,红楼梦真的没那么复杂。


            IP属地:河北7楼2022-06-02 00:24
            收起回复
              区别大了去了,前八十回向读者输出贫困文化,后四十回向读者输出主流文化,发生了180°的转向。以李纨母子为例:
              前八十回,从判词和曲子可知,贾府被抄,巧姐被卖进了青楼,众人想方设法为巧姐赎身,向李纨求助(李纨是节妇因此免于抄家,平时又拿着贾府女眷最高一档月钱而且还拿双份,又舍不得瞻顾他人,存了不少钱)。李纨借口要把钱留给贾兰读书,见死不救。后来,贾兰金印紫绶,李纨诰命加身,可是好景不长,突然贾兰就死了,李纨落了个老来丧子的可悲结局。如果当初李纨把钱散予众人,为子孙累积功德,贾兰也不会那么快就死了。
              后四十回,贾兰小小年纪得中乡试第一百三十名举人,假以时日,前途无量。李纨年纪轻轻就守寡,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非常明显,前八十回的具有非常明显贫困文化特点,表现形式至少有6点:
              1.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凭什么李纨的收入高人一等)
              2.捕风捉影捏造事实,阴谋论(李纨吝啬、李纨贪污诗社公款)
              3.造谣诽谤,道德绑架(李纨见死不救)
              4.迷之自信(李纨将来会受报应的)
              5.反智(贾兰读书读得好有什么了不起的)
              6.虚无主义,精神空虚,阿Q精神(李纨竹篮打水一场空)
              反之,后四十回的价值观应该说是比较端正的。


              IP属地:广东11楼2022-06-02 12:46
              收起回复
                总之:
                前八十回里的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王夫人、贾政,全部是按照贫困文化的价值观来塑造的。
                后四十回完全反了过来,全部是按照主流价值观塑造的。


                IP属地:广东12楼2022-06-02 13:10
                收起回复
                  2025-10-19 18:42: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区别大了
                  少八十回里,宝玉或者谁甩锅,是作者自云的“不护己之短”
                  不但这些人不作不死、自作自受的言行,是“短”,甩锅行为,本身也是“短”
                  而八十回后,是真甩锅,俨然被迫害,而不是前八十回铺垫的“不作不死、自作自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6-02 14:34
                  收起回复
                    清代但凡有知名作品的作者,祖籍不是广东江苏浙江,就是山东北京。唯独删改红楼梦的曹雪芹和续写红楼梦的高鹗祖籍是辽宁,高鹗的水平其实就和曹雪芹水平差不多,他们的意图和职能也一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6-02 16:59
                    回复
                      最简单明了的地方就是文学性,后四十回没有拿得出手的诗词文章,基本就是为了草率完结故事。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6-02 20:15
                      收起回复
                        介绍一首颂歌(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出自后四十回的最后一回。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这首颂歌的最后一句“归彼大荒”,意思是回归人类诞生之初的自由自在的状态。显然,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
                        颂歌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为深远的作品,代表作是《九章·橘颂》。


                        IP属地:广东16楼2022-06-02 21:35
                        收起回复
                          好题目。
                          我是水平很低的,第一次读红楼梦,又是读的没有脂批的现代格式的版本,更加之被没有谁提醒我,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出自不同作者的手笔----其实,我当时看的那本作者一栏只有曹雪芹,没有高鹗。所以。我当时根本就没看出来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有任何不同。后来,看了脂批,又仔细琢磨过判词,确实有一些前后文不太搭的感觉,与别人讨论红楼梦也以只言谈前八十回,鄙视后四十回为荣了。但是为什么这个界点必须要取在八十回与八十一回之间,谁知道呢?至少我是没有确凿的证据的,看了网上那么多所谓的理由,也没觉得哪一个能够直接的正面的把分界点订在那里。
                          关于胡适,水平比我高一点,但也未见得高到哪里去,作为第一个把红楼梦分成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两部分来看待的人,他确立这个分界点大约是用了二十年。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同样跑一百米,谁不是以用时多少秒来记成绩,他用了俩钟头,我用了三天半,这不都是***么,谁笑话谁呀?
                          至于跟胡先生同时代,甚至还要晚一些的一些作家、文学评论家、红学家、书报编辑等等,别说跟胡先生比了,就是跟我比都远远不如,给他们留面子,不提名姓也罢。他们非要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个整体,非要说高鹗续写没有确证等等,简直就是在和胡先生抬杠,他们连脂批“惜后半部书稿遗失叹叹”都看不到真是可恨,话说既如此,界点为什么不在六十和六十一回之间呢?搞不懂。就是因为他们捣乱,连前文提到的我看的那本,印刷于八十年代初的红楼梦,也是只写曹雪芹一位作者,真是古典文学的灾难呀。
                          真正聪明的具有大智慧的是“那些网友”,他们是红楼梦研究中真正的智者,他们中表现最差也是“我初读红楼,读完之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回过头去再看,就发现前八十回和四十回在哪里有什么不一样。”这部分人读一遍就发现问题,但是至少是读了两遍才发现问题的症结,只能算是高手里面最差的,就是季后赛首轮遭淘汰的那些球队。比他们好一点的是“我第一读红楼梦时,读前八十回真是越看越爱看,但是读了八十一回就觉得画风转了,后面的越看越不爱看,简直是硬着头皮看完的”。这个是比较牛了,反应是瞬间完成的,文学造诣高不可测,说人家是北大文学院的教授都属于骂街。最顶尖的是当年贴吧里某人,“我第一次读红楼梦,读到八十回和八十一回之间时,就感觉出不对了,读前面的部分如饮琼浆。读后面的部分如同嚼蜡”。注意看啊,他第一次读红楼梦,刚刚读到八十回和八十一回之间,也就是说八十一回还没开始读,或者至少是还没读完呢,就已经是如饮琼浆、如同嚼蜡了。这已经不是文学水平高不高的问题了,这是至少一千年的道行呀。


                          IP属地:天津17楼2022-06-03 01:20
                          回复
                            前八十回是人情小说,后四十回是人文主义文学作品。
                            前八十回关注的人的运气也坏、人生浮沉;后四十回主张人的个性需求应该得到尊重、主张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前八十回有明显的宿命论的倾向,林黛玉为还泪而生,泪尽而逝,就是证据;后四十回的林黛玉之死完全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说悲剧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根本就不是“命运”的安排。


                            IP属地:广东18楼2022-06-03 07:34
                            回复
                              2025-10-19 18:3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八十回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还泪说”,女子的生命由男子的“情”化生而成,女子一出生就被注定欠下了债务需要偿还,而男子是天经地义的债权人,“还泪说”从根本上否定了女性的价值和尊严。
                              后四十回彻底粉碎了“还泪说”,为女性正名。


                              IP属地:广东19楼2022-06-03 0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