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不免空虚、难过。于是,有些东西便不可避免地成了我们的人生依托。在我们指导与支配行为的内心世界里就常常有两个公认的依托,有人叫做婚姻和家庭,也有人叫做事业和爱情。而人的整个内心世界也应该有所依托,那就是如同信仰之类的东西,我们不妨仍把它称为信仰。
显然,信仰支持着一个人的基本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们常说做人凭良心,做人有自己的基本道德,或说道德底线,也都是靠某种信念支持着的。可是,信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其产生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人类自思想能力提高以来,就不断自然地产生了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需求。不过,人类认知这个身处的世界,认知人类本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千百年来,人类作出了无数努力,试图建立某种体系,找出一点普世的真理。然而,人们感到有点失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并不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能万古长存。
人类对思考人生问题是有着天生抗拒情绪的。因为那很容易令人产生悲观的看法。比如说,人们不愿意想到自己只有一个人生的事实,这个一次性的、短暂的,甚至可说是等于零的生命,于拥有思想的人类也太不相称了。人们完全有理由感到悲观,也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些问题。如此这般,当人类的思想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时,就会形成巨大的困惑,产生更大的问题。于是,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信仰便应运而生,给人们提供了心灵的可托之地。尽管人们对各种信仰都难保不会产生很多疑惑,可毕竟比人们处于一片浑沌之中好了许多。
宗教信仰一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和作用,它绘出了一幅关于人类的来龙去脉之"图",它倡导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宗教也确实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值得我们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营养。对于它既是反科学的,可却吸引了不少大小科学家加盟的这一事实,就足以耐人寻味。人类社会中,正义向上的力量一直是个主流,所凭的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道德观念。在过去,这些道德观念一方面依托于宗教信仰,还赖于存在于封建制度里的天命观。对于一些大的道德观念,人们还把它们融进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形式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又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像中国这样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国家,在破除封建迷信后,我们引入的是一种理想社会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能满足许多人的思想需要,成为了道德观念的一种新载体,这也一度使世界上的许多人欢欣鼓舞。但是,在失败不断的实践中,却也使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关于这一段历史,许多人认为是一段愚化人们思想的历史,比如需要有个人迷信的作用,这我是基本同意的。而时至今日,毫无信仰的人多起来了,尤其在一片自由的呼声中,人们大都回到一种"靠自己"的状态,不需要多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对维持道德社会不利的状态。
人类需要乐观主义,社会需要基本道德,在乐观的状态中做个好人就是最理想的人生,不管现在我们的思想选择什么依托,只要有助达到上述这点的就是好的思想依托,这应该是我们在现阶段以及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说来遗憾,这种目标与人类的本性发展和思想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让更多的人达到乐观健康生活目的就只有两条道:一是坚持愚化人的思想,主要的就是让一些宗教思想有一定的发展,以中国人来说,传统的旧思想(像儒说)也有相当作用;其次是希望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环境中,社会制度接近理想社会的条件下,形成类似共产主义的普遍思想。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条道都是需要不同程度对人们思想的愚化的,只不过性质不同,适应范围不同,还有就是后者更具发展性罢了,这其实也是说明人类的思想进步是一个极漫长的过程,信仰所涵盖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让个人轻易解决的,我们应当在社会中对人们提供许多帮助,而认识与承认人类愚化自己思想的必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前题。
显然,信仰支持着一个人的基本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们常说做人凭良心,做人有自己的基本道德,或说道德底线,也都是靠某种信念支持着的。可是,信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其产生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人类自思想能力提高以来,就不断自然地产生了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需求。不过,人类认知这个身处的世界,认知人类本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千百年来,人类作出了无数努力,试图建立某种体系,找出一点普世的真理。然而,人们感到有点失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并不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能万古长存。
人类对思考人生问题是有着天生抗拒情绪的。因为那很容易令人产生悲观的看法。比如说,人们不愿意想到自己只有一个人生的事实,这个一次性的、短暂的,甚至可说是等于零的生命,于拥有思想的人类也太不相称了。人们完全有理由感到悲观,也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些问题。如此这般,当人类的思想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时,就会形成巨大的困惑,产生更大的问题。于是,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信仰便应运而生,给人们提供了心灵的可托之地。尽管人们对各种信仰都难保不会产生很多疑惑,可毕竟比人们处于一片浑沌之中好了许多。
宗教信仰一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和作用,它绘出了一幅关于人类的来龙去脉之"图",它倡导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宗教也确实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值得我们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营养。对于它既是反科学的,可却吸引了不少大小科学家加盟的这一事实,就足以耐人寻味。人类社会中,正义向上的力量一直是个主流,所凭的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道德观念。在过去,这些道德观念一方面依托于宗教信仰,还赖于存在于封建制度里的天命观。对于一些大的道德观念,人们还把它们融进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形式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又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像中国这样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国家,在破除封建迷信后,我们引入的是一种理想社会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能满足许多人的思想需要,成为了道德观念的一种新载体,这也一度使世界上的许多人欢欣鼓舞。但是,在失败不断的实践中,却也使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关于这一段历史,许多人认为是一段愚化人们思想的历史,比如需要有个人迷信的作用,这我是基本同意的。而时至今日,毫无信仰的人多起来了,尤其在一片自由的呼声中,人们大都回到一种"靠自己"的状态,不需要多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对维持道德社会不利的状态。
人类需要乐观主义,社会需要基本道德,在乐观的状态中做个好人就是最理想的人生,不管现在我们的思想选择什么依托,只要有助达到上述这点的就是好的思想依托,这应该是我们在现阶段以及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说来遗憾,这种目标与人类的本性发展和思想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让更多的人达到乐观健康生活目的就只有两条道:一是坚持愚化人的思想,主要的就是让一些宗教思想有一定的发展,以中国人来说,传统的旧思想(像儒说)也有相当作用;其次是希望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环境中,社会制度接近理想社会的条件下,形成类似共产主义的普遍思想。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条道都是需要不同程度对人们思想的愚化的,只不过性质不同,适应范围不同,还有就是后者更具发展性罢了,这其实也是说明人类的思想进步是一个极漫长的过程,信仰所涵盖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让个人轻易解决的,我们应当在社会中对人们提供许多帮助,而认识与承认人类愚化自己思想的必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