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076贴子:3,876,108
  • 6回复贴,共1

关于信仰的个人认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不免空虚、难过。于是,有些东西便不可避免地成了我们的人生依托。在我们指导与支配行为的内心世界里就常常有两个公认的依托,有人叫做婚姻和家庭,也有人叫做事业和爱情。而人的整个内心世界也应该有所依托,那就是如同信仰之类的东西,我们不妨仍把它称为信仰。
     显然,信仰支持着一个人的基本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们常说做人凭良心,做人有自己的基本道德,或说道德底线,也都是靠某种信念支持着的。可是,信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其产生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人类自思想能力提高以来,就不断自然地产生了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需求。不过,人类认知这个身处的世界,认知人类本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千百年来,人类作出了无数努力,试图建立某种体系,找出一点普世的真理。然而,人们感到有点失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并不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能万古长存。
     人类对思考人生问题是有着天生抗拒情绪的。因为那很容易令人产生悲观的看法。比如说,人们不愿意想到自己只有一个人生的事实,这个一次性的、短暂的,甚至可说是等于零的生命,于拥有思想的人类也太不相称了。人们完全有理由感到悲观,也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些问题。如此这般,当人类的思想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时,就会形成巨大的困惑,产生更大的问题。于是,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信仰便应运而生,给人们提供了心灵的可托之地。尽管人们对各种信仰都难保不会产生很多疑惑,可毕竟比人们处于一片浑沌之中好了许多。
     宗教信仰一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和作用,它绘出了一幅关于人类的来龙去脉之"图",它倡导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宗教也确实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值得我们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营养。对于它既是反科学的,可却吸引了不少大小科学家加盟的这一事实,就足以耐人寻味。人类社会中,正义向上的力量一直是个主流,所凭的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道德观念。在过去,这些道德观念一方面依托于宗教信仰,还赖于存在于封建制度里的天命观。对于一些大的道德观念,人们还把它们融进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形式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又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像中国这样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国家,在破除封建迷信后,我们引入的是一种理想社会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能满足许多人的思想需要,成为了道德观念的一种新载体,这也一度使世界上的许多人欢欣鼓舞。但是,在失败不断的实践中,却也使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关于这一段历史,许多人认为是一段愚化人们思想的历史,比如需要有个人迷信的作用,这我是基本同意的。而时至今日,毫无信仰的人多起来了,尤其在一片自由的呼声中,人们大都回到一种"靠自己"的状态,不需要多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对维持道德社会不利的状态。
     人类需要乐观主义,社会需要基本道德,在乐观的状态中做个好人就是最理想的人生,不管现在我们的思想选择什么依托,只要有助达到上述这点的就是好的思想依托,这应该是我们在现阶段以及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说来遗憾,这种目标与人类的本性发展和思想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让更多的人达到乐观健康生活目的就只有两条道:一是坚持愚化人的思想,主要的就是让一些宗教思想有一定的发展,以中国人来说,传统的旧思想(像儒说)也有相当作用;其次是希望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环境中,社会制度接近理想社会的条件下,形成类似共产主义的普遍思想。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条道都是需要不同程度对人们思想的愚化的,只不过性质不同,适应范围不同,还有就是后者更具发展性罢了,这其实也是说明人类的思想进步是一个极漫长的过程,信仰所涵盖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让个人轻易解决的,我们应当在社会中对人们提供许多帮助,而认识与承认人类愚化自己思想的必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前题。



1楼2010-06-01 08:47回复
    我们从小接受教育:信仰是人生的支柱.现实来看这是一种误区,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尤其是充满竟争的社会,能好好活下去,不受别人的影响.人的道德水准受到社会经济制约.人的认识水准受文化控制,所以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实,在一个低经济时代,人不可能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信仰是精神活动,也要有经济支撑. 
    谢谢观因这篇有自己主见的帖文!因涉及的内容敏感,不便多回复,见谅呀


    2楼2010-06-01 11:14
    回复
      2025-08-07 22:51: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0.221.177.*
      我认为,信仰就是人的一种精神依托,不论信什么,只要不危害社会,不影响他人,就不应受到任何人的责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包容性。


      3楼2010-06-05 11:45
      回复
        他人骑马俺骑驴!


        4楼2010-06-05 12:29
        回复
          这是可能是个很深刻很严肃的问题,自度很难深入参与。
          也许自从人类可以相互交流与影响开始,所处的特定群体的意识内涵(进而为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关系(到现在比较完整的社会制度),作为信仰产生的基本平台与土壤。人们在问寻如何谋求幸福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赖以指导未来行为的精神中枢。
          有的信仰因为它的可操作性与便与推广等特点而被流传于追捧,反之则可能被排挤与压迫。而信仰的真理性需要信仰的载体具备穿透历史尘埃,展望未来社会关系变迁的能力。
          如果是这样,通常说的信仰危机,很显然就是信仰赖以产生发展的基本平台与土壤正处于一个让人难以适从的类似于正在转型的动荡不停的状态。不过,尽管人生短暂,但我们依然可以在随波寻欢之余参考先人追求真善美的足迹,坚信尘埃终落定,华表依旧。


          IP属地:上海5楼2010-06-05 13:09
          回复
            不要相信唯心,那是阶级的统治工具,唯物是硬道理。这个和你的宗教信仰无关,即使菩
            萨会帮助你,那也是有N多条件的,求人不如求己。


            6楼2010-06-05 13:24
            回复
              没有具体的宗教信仰,不过认为,人做什么都应该始终心存善念。
              在自己努力按这种想法去做的同时,如有条件就尽量地影响周围的亲友。


              7楼2010-06-05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