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7贴子:108,458
贴杂谈1-7的链接要被系统删除就不帖了


IP属地:四川1楼2022-05-19 10:12回复


    其他遗址出土的青铜大多是实用器,三星堆不同于其他遗址故而神秘,三星堆大至可分为实用器,比如尊,这种其他遗址也出现过。祭拜者,体积大多比较小写实感比较强、形态多为跪式或者作揖式,殷墟也出现过。被祭者形态比较高大,威严,多为拟人化。被祭者周围的事物,比如神树、神兽,像在模拟被祭者的生活环境。
    当时主导制作这些青铜器的人,他想表达什么?


    IP属地:四川2楼2022-05-19 10:37
    回复
      2025-08-01 09:49: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祭祖啊,都是祖先神像。小的不太清楚,大的前五个一定是青黑白赤黄五帝,也就是天皇氏太嗥、地皇燧人氏、人皇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三皇就是蚕丛,神农是柏灌,轩辕是鱼凫。

      蚕丛是三个不同的人物。所以三皇五帝不是八个人,而是五个人。所以司马迁《五帝本纪》记载的不是真正的“五帝”。


      IP属地:四川3楼2022-05-19 11:22
      收起回复

        从目前发掘来看,青铜大立人只有一尊,如果单一定义为祭祖的话,却无法解释三星堆出土这么多的青铜面具,在其他遗址也未发现同类型的面具。
        当时策划制作这批青铜器的人,不知道有何宏伟想法,请来青铜匠人制作如此庞大、复杂的青铜器群,想表达什么意境呢?在没有文字表述下显得更加神秘。


        IP属地:四川5楼2022-05-19 16:48
        回复
          三星堆的青铜器很容易被认为是蚕丛、鱼凫之类的。其实可以跳出这些设定,再来看青铜器群想表达什么意思。
          青铜大立人只有一尊,青铜人面像有许多,礼制用品较多。遗址周围目前未发现军事要塞,说明当时成都平原少有战争,稻作农业发达。


          IP属地:四川6楼2022-05-20 16:30
          回复
            逻辑推理无法解读,像不在一个维度一样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5-21 16:47
            回复
              外星人估计处在4维空间像三维空间过度状态,所以出现了4维和3维的混沌状态,无法解读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5-21 16:55
              回复

                青铜人面像的面具基本一样,同质化很严重。能区别是平顶、圆顶;辫发、束发;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族群划分的标志,很少人认为是身份或者职位的区分。


                IP属地:四川9楼2022-05-23 09:53
                收起回复
                  2025-08-01 09:4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平顶青铜人面像基本都是辫发。




                  圆顶的青铜人面像基本上都是用笄(古时的发簪)系在脑后。
                  但有一个现象就是青铜大立人好像也是用笄系在脑后(如下图)

                  但同样戴着回形帽的青铜人面像却没有用笄系在脑后(如下图)

                  这种以发型来区分族群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再者平时这么大的笄系在脑后,生活方便吗?反而觉得可能是在祭祀时用的什么装饰,具体是什么作用不得而知。


                  IP属地:四川10楼2022-05-24 15:27
                  回复
                    隨着进一步发掘,一些以前的认识也要发生改变

                    比如这件青铜器拼接成功,以前分析的k2、k3、k1(k1不能确定,离k2、k3较远)可能是同时挖的,k5、k6可能同时挖的,k7、k8 可能同时挖的,k4可能单独挖的,也要发生改变。现在发现K2、K8、k3、k7可能同时挖的。

                    k3这件青铜器可跟是上面青铜器的组成部分。
                    问题来了:为什么同一件青铜器被折断后会放在不同坑中?坑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IP属地:四川11楼2022-06-17 09:50
                    回复

                      学者最近发表一篇论文,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捕获、测序和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北部地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起源,同时证明了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之间的母系联系。
                      石峁人群和陕北地区本地较早期人群——仰韶时代晚期庙梁和五庄果墚人群(preShimao_MW)的遗传联系最为紧密。

                      石峁人群与陶寺人群(包括陶寺遗址和周家庄遗址)具有最密切的母系遗传联系。这一结果也和考古研究结果相印证,的确考古人员发现陶寺中期有石峁人群进入。


                      IP属地:四川12楼2022-07-09 20:41
                      回复

                        最近,多位学者开展了对马鹿洞人的古DNA遗传学分析并发表了论文,马鹿洞位于云南。
                        很多朋友都有发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是完全的黄色人种,而且印第安文化中有很多文化元素和我国古代商周时期的文化元素很相似,学者研究发现马鹿洞人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类之间存在深度的古老组源遗传联系。
                        马鹿洞人的线粒体遗传世系属于一种未知的M9*支系,而现生人群的M9支系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人群和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中;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了早期与中国两大农业人群的共同祖先有遗传关联的狩猎-采集者,他们之间有晚更新世的最近共同祖先。“蒙自人”所属的支系是一个独立的M9根部支系,反映了晚更新世东亚南部人群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IP属地:四川15楼2022-07-17 14:40
                        回复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自2017年启动后,于去年已全部结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这不仅是继三峡大坝建设后全国最大的库区考古项目,也是我省规模最大的考古项目。整个田野考古发掘面积达13.48万平方米,发现遗迹5600多个;出土小件器物7322件(组),小件外的文物标本约8290件(组),陶、瓷器残件数以万计。
                          发现许多座石棺墓葬,主要在会理,采用碳14等手段测定发现,这些石棺墓葬是4000多年前修建的,过去发现的石棺葬年代主要是战国时期至汉代。
                          这次终于同步利用DNA检测了,提取到了非常珍贵的DNA样本,通过比对发现,这些DNA样本与青藏高原人群有很大关联性。
                          再结合一万多年前马鹿洞人的线粒体遗传世系属于一种未知的M9*支系,而现生人群的M9支系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人群和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中,单倍群M主要分布在北方。
                          4000多年前成都平原开始种植稻了,这个区域的古人们主要种植农作物却是在北方更为常见的粟。


                          IP属地:四川16楼2022-07-19 19:55
                          收起回复
                            研究马鹿洞人的研究者发现导致比东南亚人群“更白”的中国人群浅肤色的这个突变最早在约7500年前发生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之后,作为对高纬度地区紫外线照射强度减弱的遗传适应,该突变的频率在东亚人群中逐渐上升,直至在现代东亚人群的平均频率达到了~60%。
                            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来7500年前东亚地区人们的皮肤比较黝黑,在东南沿海发生了肤色基因OCA2的一个关键突变,皮肤变浅了。这样可以理解了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为什么会帖金黄的面具了。


                            IP属地:四川17楼2022-07-22 08:56
                            收起回复
                              2025-08-01 09:3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通过器型比较,有些图像在二里头和石峁能找到相似的,是否两者之间有同一人群呢?

                              这是二里头mtDNA,以北方常见的单倍群D为主,D5最多。也有南方常见的N,以B4a为多。
                              石峁古人的mtDNA主要以D4最多,其中也有B4a。
                              两个遗址都有B4a、F1a、F1b,M8,M10以B4a最多,说明B4a人群在这两个遗址都生存过。


                              IP属地:四川18楼2022-07-25 1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