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去一个晚托班教魔方,晚上七点开始上课,教一个小时,我提前六点半就到了,我就到隔壁教室看小学生学做作业,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的语文试卷有一题给老师打叉号,她三年级了,那一题是填空地题,填什么的月亮,她填了圆圆的月亮[月亮] 我说这道题为何错了呢?她说老师说了是弯弯的月亮,我说啊
后来我去教课了,课上完回到家我就在思考,语文这有标准答案吗?我们也看到过圆圆的月亮,为何必须填弯弯的月亮呢?这样教孩子会不会抹杀孩子创造性想像性呢?难道月亮就只能是弯弯的吗?就不能是圆圆的吗?语文有些题哪来的标准答案,比如写一篇作文,有的人说写的好,有的人说写的狗屁不是,就像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小文,有的人看完说李教练写的风趣幽默挺适合写散文的,也有人看完说错别字特别多,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狗屁不通,都是褒贬不一,假如我去参加语文老师,我的作文能考多少分,不取决与我,取决批卷老师看法,她觉得好就给高分,觉得不好给低分,哪来的标准答案呢?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和杨振宁做在一起发表演讲,他说他获得诺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文学没有标准,有人认为他的书,写的好,有人读了他的书认为写的狗屁不是,所以文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不值得夸赞,他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扬振宁然后对着大家说,“如果我发现物理定律,就值得骄傲,不然您也发现一条物理定律来看看”,那是有标准的,而文学没有,文学是用来批判和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和人性深处也得幽暗的,我觉得莫言说的非常好,莫言很多讲话都跟我不谋而合,就是在没听莫言讲话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听后直达心灵,能在心灵深处和莫言产生共鸣,这大概就三观一致吧,莫言喜欢写农村题材,他讲过的故事我都深有体会,有一些也亲身在农村经历过,所以有共鸣,他讲过的很多故事我也听说过,村里年纪大的老人在我小时候也讲过的,但也有很多我没听过的,但莫言讲出来我深信不疑,因为从我小时候的环境中也能推理出他故事真实性和合理性,你们说作文有标准答案吗?我们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还有创新吗?从小抹杀了,我们还有机会出诺奖得主吗?我们不敢质疑不敢怀疑,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朝独尊儒术,两千多年帝制,不允许质疑怀疑孔子,两千多年没有一个人敢质疑孔子言论,难道孔子就是我们的最高顶点吗?两千多年来,我们后人无法超越,没有任何进步,都停留在孔子之下,哪来创新和发展,后代就没有超越前浪孔子吗
悲哀啊[难过]西方世界是,亚里士多德质疑他们老师柏拉图,超越他老师柏拉图,柏拉图质疑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超越苏格拉底,后一代站在前一代人肩膀上继续超越,所以近代文明发生在西方,然近代我们给按在地上摩擦,所以我们需要质疑一切,不断超越上一代,一代才比一代强,如果上一代是顶,那么我们给按地上摩擦还会重来,历史还会重演,你们觉得呢?元芳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