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ustc和freebsd.cn上有映像文件的链接,但无法下载,怀疑是尚未同步完成。官网和tw镜像站很慢,韩国镜像站挺快(用迅雷)。
安装过程没有太大变化,遇到过两个提示:
1、如果选zfs,它能检测到现有zroot池,提示是否使用其他名称命名跟池;
2、结束前若检测到BIOS有其他efi启动项,会提示是否清除掉现有的efi启动项而改为仅使用FreeBSD自己的。
我要说的重点是:FreeBSD的efi是一本糊涂账,到现在还没弄明白。
13.0的时候,安装过程中若选中两块硬盘建mirror根池,实际上它只处理第一块硬盘的启动分区(包括efi分区,虽然划出了efi分区,却没有格式化并写入efi文件),一旦第一块硬盘失效(我测试时是关机拔线),将无法进入系统。这个问题我提交过bug报告。解决方法是用dd将第一块硬盘的efi分区复制到第二块硬盘的efi分区。或用启动盘启动,格式化第二块硬盘的efi分区,然后将efi文件复制到对应的位置。
到了13.1时代,它确实处理了两块硬盘的efi分区,也都写入了efi文件,但是,第一块硬盘的efi并不能启动系统,会停在EFI console倒数(大概5秒),提示zio_read error:5,ZFS:can't find pool by guid等信息。倒是手动在BIOS中添加第二块硬盘的efi文件后可以正常启动。怀疑是安装脚本有问题,逻辑混乱了。
友情提示:如果你的服务器的根池搞了zfs的镜像或其他阵列,建议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免得遇到磁盘物理损坏的情况进不了系统。
安装过程没有太大变化,遇到过两个提示:
1、如果选zfs,它能检测到现有zroot池,提示是否使用其他名称命名跟池;
2、结束前若检测到BIOS有其他efi启动项,会提示是否清除掉现有的efi启动项而改为仅使用FreeBSD自己的。
我要说的重点是:FreeBSD的efi是一本糊涂账,到现在还没弄明白。
13.0的时候,安装过程中若选中两块硬盘建mirror根池,实际上它只处理第一块硬盘的启动分区(包括efi分区,虽然划出了efi分区,却没有格式化并写入efi文件),一旦第一块硬盘失效(我测试时是关机拔线),将无法进入系统。这个问题我提交过bug报告。解决方法是用dd将第一块硬盘的efi分区复制到第二块硬盘的efi分区。或用启动盘启动,格式化第二块硬盘的efi分区,然后将efi文件复制到对应的位置。
到了13.1时代,它确实处理了两块硬盘的efi分区,也都写入了efi文件,但是,第一块硬盘的efi并不能启动系统,会停在EFI console倒数(大概5秒),提示zio_read error:5,ZFS:can't find pool by guid等信息。倒是手动在BIOS中添加第二块硬盘的efi文件后可以正常启动。怀疑是安装脚本有问题,逻辑混乱了。
友情提示:如果你的服务器的根池搞了zfs的镜像或其他阵列,建议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免得遇到磁盘物理损坏的情况进不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