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建立中药材市场化收储制度。(亳州、六安、黄山等市负责)
2、做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加大中药材种质种源研究投入,省、市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亳州市配合)
3、引导龙头企业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团,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皖药品牌。(亳州等相关市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4、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品种,实施“一品一策”定向精准培育,从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临床再评价、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品牌营销等方面重点扶持。(相关市人民政府负责)(6)加强政策指导和培训力度,支持省外优质中成药品种通过药品上市持有人转让途径转入我省。依规从简从快办理申请变更药品持有人事项,不需转出地出具相关证明。(省药监局负责)(7)开展我省现有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提升,支持新制定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被国家标准新收载的我省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规范,各地可给予一定补助。全面推进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省际间地方标准互认。(省药监局负责)
5、做长产业链条。
(1)支持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中成药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制造,纳入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范围。(省发展改革委负责)(2)支持中药材等加工“共享车间”试点,促进中医药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药监局配合)(3)“共享车间”建设银行贷款,比照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标准和分担方式予以支持,连续3年。(省发展改革委负责)(4)制定药食同源管理试点方案,开展药食两用试点,拓展药食同源市场。〔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负责〕(5)支持发展中药保健品,优化中药保健品省内审批服务,限时办结,审批时限压缩50%。〔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配合〕(6)鼓励发展特色中药制剂,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备案管理,各地对通过备案的中药制剂,每个品种奖励10万元—20万元。先行在皖北、皖南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区域中药院内制剂制备中心,打造“区域煎药中心”,提供“一站式”智能药事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牵头,省药监局、相关市人民政府配合〕(7)对中心建设方面的银行贷款,比照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标准和分担方式予以支持,连续3年。鼓励有条件的市对中心运营贷款予以贴息,具体标准由所在市确定。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中心,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配合〕(8)中药提取的涉醇工艺,不视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省应急厅负责)(9)支持符合条件的市,统筹建设中药提取药渣处理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市人民政府配合)
2、做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加大中药材种质种源研究投入,省、市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亳州市配合)
3、引导龙头企业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团,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皖药品牌。(亳州等相关市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4、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品种,实施“一品一策”定向精准培育,从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临床再评价、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品牌营销等方面重点扶持。(相关市人民政府负责)(6)加强政策指导和培训力度,支持省外优质中成药品种通过药品上市持有人转让途径转入我省。依规从简从快办理申请变更药品持有人事项,不需转出地出具相关证明。(省药监局负责)(7)开展我省现有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提升,支持新制定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被国家标准新收载的我省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规范,各地可给予一定补助。全面推进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省际间地方标准互认。(省药监局负责)
5、做长产业链条。
(1)支持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中成药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制造,纳入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范围。(省发展改革委负责)(2)支持中药材等加工“共享车间”试点,促进中医药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药监局配合)(3)“共享车间”建设银行贷款,比照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标准和分担方式予以支持,连续3年。(省发展改革委负责)(4)制定药食同源管理试点方案,开展药食两用试点,拓展药食同源市场。〔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负责〕(5)支持发展中药保健品,优化中药保健品省内审批服务,限时办结,审批时限压缩50%。〔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配合〕(6)鼓励发展特色中药制剂,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备案管理,各地对通过备案的中药制剂,每个品种奖励10万元—20万元。先行在皖北、皖南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区域中药院内制剂制备中心,打造“区域煎药中心”,提供“一站式”智能药事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牵头,省药监局、相关市人民政府配合〕(7)对中心建设方面的银行贷款,比照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政策支持标准和分担方式予以支持,连续3年。鼓励有条件的市对中心运营贷款予以贴息,具体标准由所在市确定。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中心,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配合〕(8)中药提取的涉醇工艺,不视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省应急厅负责)(9)支持符合条件的市,统筹建设中药提取药渣处理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市人民政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