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下垂直散布因子。这里有个小插曲,之前有人说弹道高垂直散布偏好的理论,而下面一致否定,我也在下面否定。当时的理解是散布圈就是海平面上一个椭圆,其实从这个椭圆形成过程中来说,确实有一定道理,对于当时的贴主表示深深的歉意。
垂直散布因子有4个参数,我们看光荣0.1 0.25 0.3 0.45.为什么浩舰会这么写呢,很有可能拆包的纵向觉得参数可能就有4个。 这3个参数我们设他为 A B C α 。纵向绘制比较复杂,这些数据基本是A B C 越小,α越大,纵向就越好,可以理解为,A 或C 小,纵向小,B小,纵向好,A B C一起小,纵向大大的好, A C一起小,远近稳定的好,A B C都很小的情况,把α变小,那他就不会小的离谱。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参数,这个参数乘射击距离的横向长度形成纵向散布。
例如光荣在R距离的纵向就是 F(A,B,C,α*R)*(5R+105)
而这个纵向,并不是画在水平海面上的,而是画在垂直海平面上的,让炮弹通过这些点后,弹道高的炮弹落水后在空中飞行的距离就更少了。
但是虽然有这个理论,我们不管形成过程,直接让炮弹落水,然后把这些落水区间全画出来,形成一个水平的散布圈,那就更有说服力。于是浩舰就有散布面积的绘制,等于说我们可以直接省去原理步骤,直接看到结果。